【公考每日名言推送】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解釋:1.萬物競相生長而互不妨害,日月運行、四時更替而互不衝突。2.世界是多元的,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之間應該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扶持。

#相關話題#論證文化、制度的包容性;做事風格的不同。

例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這啟示人們要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不能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倡導交流互鑑,注重汲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取長補短,兼收幷蓄,共同繪就人類文明美好畫卷。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解釋:1.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2.強調摒除自我中心主義,多顧及他方感受。

#相關話題#可論證顧及他人。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出一種同理心、包容性。但在當下,校園暴露、路怒現象、公共空間下各類低素質事件發生,背後恰恰是同理心的缺失。所以,當我們要提高全民素質時,萬不可忽略了中國的這句老話!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解釋:1.聖人不積累財富,盡全力幫助別人,他們反而更加充實富有;給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就越多。2.強調先義後利,講情重義。

#相關話題#論證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利益共同體。

例如:老子認為,“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強調與別人分享快樂可以使自己更快樂,為別人奉獻才能體現自己的幸福。這種反對自私自利,主張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的幸福觀,在當下仍具有很很強的現實意義。

智者求同,愚者求異。

解釋:智者能夠看到事物相類同的一面,而愚者總是喜歡分別事物的差異。

#相關話題#論證求同存異,合作共贏,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尋求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例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遇到分歧與摩擦。但智者求同,愚者求異。只要原則底線相同,那麼問題就會解決的途徑。【面試用語】


【公考每日名言推送】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