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修補,這次和“減肥”一起解決

今天,我們順利完成了1例腹腔鏡下袖狀胃切除術(LSG),這是一種減重代謝手術,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減肥手術。雖然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胖友們來我們這裡看門診和手術,但因為今天這一例比較戲劇性,故值得一提。


薛某是35歲的男性,那天來就診,他說:“醫生,你快幫我看看,我這裡怎麼長了個包?”我抬頭一看,薛某體態臃腫,走路拖著腳,仔細一看,他的右側腹股溝起了個“包”。一詢問體重達到220斤,BMI達35Kg/m2。經過檢查和評估,可以診斷這個所謂的“包”為腹股溝疝。

什麼是“疝”呢?疝,是人體正常的組織或器官通過薄弱區域或空隙進入臨近部位。

最常見的腹壁疝是腹股溝疝,因為腹股溝區是腹壁最為薄弱的地方,並且,處於腹壁下方,承受最大的腹腔壓力。這就像輪胎外胎破了之後,內胎爆出一樣,而腹腔內器官和組織經此疝出,會造成卡壓。嚴重時,可能導致疝出的器官壞死,故需要手術治療。


疝氣修補,這次和“減肥”一起解決

疝氣的“輪胎”比喻


那為什麼要給腹股溝疝的薛某做“減肥”手術呢?因為,他同時也是一個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一方面會造成腹腔壓力過高,另一方面會造成腹壁肌萎縮和筋膜缺陷,這都是直接造成腹壁疝發生的原因。有研究提示肥胖患者體內金屬蛋白酶和脂聯素更高,可能與腹壁疝的發生有關。所以,該患者如果只考慮腹股溝疝的修補是不夠的,勢必會增加其復發風險,治標的同時必須考慮治本——減肥。

手術很成功,我們做了微創的腹股溝疝片修補術,同時也給他做了袖狀胃切除術(通俗地說,裁胃)。這樣避免了之後疝的復發,小夥子也免去肥胖的困擾,以後可以“健步如飛”了。


疝氣修補,這次和“減肥”一起解決

手術切除的袖狀胃

這裡也給大家說一下,肥胖的健康知識。

肥胖不僅僅是關乎外觀、影響生活,更關乎身體健康。肥胖症,作為一種疾病,常常被人們所忽視。

肥胖症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代謝性疾病,代謝併發症包括高血壓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痛風等等;


心腦血管事件包括動脈硬化、冠心病、卒中等;


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哮喘、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打鼾)等;


另外常見的與肥胖相關的併發症還包括某些骨關節炎(過重會增加膝關節的負擔,易磨損發炎)、惡性腫瘤。

由此可見,肥胖病的危害可遍及全身,是嚴重的健康問題。

疝氣修補,這次和“減肥”一起解決


那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超重、患有肥胖病呢?

體重指數(BMI)是重要的衡量理想體重的測量方法,計算公式為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對於國人來說,體重指數≥28kg/m2,即為肥胖。


目前肥胖的治療包括生活方式的調整(膳食和體育運動)、內科藥物以及外科手術治療等多種手段。很多人不能接受由於肥胖而手術切胃,事實上,諸多方法中,外科手術才是被視為最科學有效的減肥方式。

廣東省中醫院外科減重代謝外科亞專科、疝與腹壁外科亞專科,創辦多年,主要由我和鄭燕生醫生負責,同時在內分泌科、營養科、針灸科等多學科的支持下,中西醫結合,為很多胖友們找回了健康和自信。


下期給大家詳細介紹減重手術目前的概括和哪些人群適合減重手術。


我是胃腸外科醫生王偉,和大家一起關注胃、腸、疝、肥胖和糖尿病等醫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