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漠如:巴山陝川,茶事未了

洪漠如:巴山陝川,茶事未了


洪漠如:巴山陝川,茶事未了

巴山陝川

在重慶談茶,有時候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更悠遠的地方。陸羽《茶經》中講“其巴山陝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這片土地,是大眾公認文獻中涉及茶葉原產地最權威的描述。不過彼時的“巴山陝川”並不是一個嚴格的行政區域,以重慶為中心,周邊的陝西、四川、重慶、湖北、貴州、湖南等地都有一小部分可以納入這個範圍。

因此,重慶人喝茶的歷史可謂歷時久遠。和不少在重慶經營茶館的老闆交流,他們總是會很謙虛的聲稱,重慶的茶文化氛圍沒有別處好。因為在重慶,純粹的清茶館還是比較少,這一點整個川渝地區都是這樣,以茶為媒,搭建起了一個棋牌娛樂的平臺。混跡其中的老搭檔們,一晃幾十年的歲月,都在一圈一圈的桌面博弈中度過了。


洪漠如:巴山陝川,茶事未了

成渝地區的休閒方式


如今在重慶,也有那種私密會所型的茶館,或以商會為背景,或以某知名高校校友會為背景。茶館是一個聯絡和交流平臺,你只要是這些社群中的一員,就可以在這個平臺裡談合作,融資借貸,尋求幫助等等。這一點,倒是又恢復了民國舊社會的茶館功能。那時候袍哥社團,商幫組織開設的茶館,主要也是發揮著類似的功能。


洪漠如:巴山陝川,茶事未了

空間在變,但人的底層訴求沒變


在這些場景中,茶並不是那麼重要,茶館更像是一個社交廣場,在這裡面交友,獲得資訊。如今,互聯網在交友和資訊方面對於傳統茶館存在意義覆蓋的作用,但是真正有效的社交與高質量的訊息還是要靠線下的資源平臺。只是社群化了之後,這些場所不再像從前那樣於鬧市街區掛著店招開門營業。在都市化的大廈裡,我們不知道哪個角落裡就存在著這樣的社群平臺。互聯網嵌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於線下的改變也許就體現在這些細節處。信息流可以通過互聯網對稱起來,但是體驗還是得回到線下,回到具體的空間與真實的產品,人與人面對面交流。
茶與人情世故的近距離融合到如今並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文化的傳承往往伴隨著民族遷徙以及交通前提。在重慶,面對渝東地區的巫儺文化,就會明顯感受到這裡與梅山文化在敘事情緒以及文化細節上的相似之處。這種相隔千山萬水,卻在民俗信仰上的相似之處就是流域文化圈現象。這裡連接著資江,山裡藏著不知年月的商貿通道。


洪漠如:巴山陝川,茶事未了

油茶


和梅山地區的人一樣,生活在渝東的土家族也保持著“茶為食用”的生活方式,只是較之梅山擂茶,他們的“茶為食用”融入了更多的烹飪手法。渝東土家族將這一道茶食叫做“油茶湯”,製作油茶湯會把新鮮的茶葉在茶油中炸至焦黃,然後打湯,放入蔥、姜、鹽等佐料。這是一種簡單的做法,也有在茶湯中加入包穀米、黃豆、花生米、核桃仁、豆乾、棗仁等食料的。當地老百姓對這種油茶湯是存在生活依賴的,說:“一天不吃油茶湯,眼發花來心發慌”。開門七件事,茶與生活原本就是溶解在一起的。


洪漠如:巴山陝川,茶事未了

火鍋店裡的老鷹茶


在中國南方,有很多關於茶葉的消費是存在本地化現象的。早期有經營安化黑茶的朋友發現,川渝地區的飲食結構偏油膩,特別是以火鍋為代表,因此他們斷言,安化黑茶在川渝地區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因為安化黑茶具有解油膩的功能。相較於六大茶類,黑茶的解油膩功能確實要更加凸顯一些。但是川渝地區的餐桌上,在沒有安化黑茶的時候,就已經離不開茶了。其中最流行的一種不是山茶屬植物做成的“茶”飲料——老鷹茶,因為老鷹茶具有消渴去暑、止瀉止咳和消食解脹的功能,長期以來受到山城老百姓的喜愛。抗戰時期,名流顯貴在陪都重慶也喜愛喝老鷹茶,一時之間,幾乎成為國飲。



洪漠如:巴山陝川,茶事未了

解油膩的茶湯,可以直接飲用,也可以作為火鍋湯頭

在茶與生活方式的層面,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來自於實踐經驗,川渝地區的茶館、渝東土家族的油茶湯、火鍋店裡的老鷹茶以及來自湖南安化的黑茶,這些看似沒有關聯的點因為某種因緣際會在同一個時空出現,有些點會發生融合,有些點會出現排斥。而事實上左右這種相斥與相融的底層邏輯還是在於人的訴求。就像我們認為,互聯網已經滅掉了茶的線下消費,而事實上線下消費利用互聯網做了自我優化,有了更多的選擇。人是群居動物,有對於社交的訴求,這是茶館存在和迭代的動力。


洪漠如:巴山陝川,茶事未了

流行於重慶火鍋店的老鷹茶


至於安化黑茶能否在火鍋店風靡起來,我認為首先要和自己的競品老鷹茶做對比。在相似的功能訴求下,適口性,性價比以及消費理由都是成敗的關鍵。“茶為食用”也已經發生了演變,不管是安化擂茶還會渝東油茶湯,新式茶飲菜單上對於解渴又果腹的替代品已經不勝枚舉。巴山陝川之間,人未了茶事未了。(資料來源:光陰夜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