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努力却没有长进”:你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了“毛毛虫效应”

“明明很努力却没有长进”:你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了“毛毛虫效应”

01在工作学习中你应该遇到这样的问题:

小时候我们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努力本身没错,但是不带脑子猛冲猛撞很让人头破血流。以前读书的时候有些同学看似非常努力用功的读书,但是成绩一般般,往往成绩优秀的人并不是最用功读书的人。工作后有些每天加班,一天工作时间达到15小时的人在工作上也未必出色,甚至毫无前进。

首先来看个案例:前段时间和一个hr朋友吃饭聊天,她说:我们公司有个在公司工作8年的老同事被裁了。因为最近公司产品出了问题,减少公司的出支,决定裁掉一部分人。很多人为了变现自己的努力用加班来表现自己避免被裁,这位员工也不例外,还常在朋友发布自己的状态:凌晨1点的广州,成年人没有容易两字。第二天开会老板看了她的方案:条理性极其差、没有任何突出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实习生好。最后裁员的时候她是第一个被裁的员工。被裁后的她崩溃大哭说:从刚毕业实习就来到这家公司,自己的青春都在这里,没想到老板那么无情。

反观来看,这个努力的老同事应该是好员工才对啊,每天努力的工作,甚至凌晨1点还在公司加班。

其实她已经陷入了“毛毛虫效应”,一味追求前进,却没有定好方向,只能是“埋头拉车”。

为了更深入地讨论“毛毛虫效应”,本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来讨论

  • 什么是毛毛虫效应和职场上陷入毛毛虫效应的人有什么表现
  • 人们陷入毛毛虫效应的原因
  • 如何应对毛毛虫效应带来的影响
“明明很努力却没有长进”:你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了“毛毛虫效应”

02什么是毛毛虫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把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反应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可以说,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人类很难去逃避毛毛虫效应对我们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固有的思想都是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

陷入毛毛虫效应的表现,主要有这几方面表现

(1)埋头拉车,毫无目标

当人们失去目标和方向,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绕圈子,甚至会陷入同样的错误中。你可能历尽千辛万苦去做,但是你最终发觉自己所做的不过都是白费工夫。就像毛毛虫一样,围绕着圈子一圈一圈地爬,埋头爬行,殊不知附近就有叶子。

很多人认为上班就是“上班干活,赚钱养家”。每天忙忙碌碌,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当你问他,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有什么计划和理想,挠头转向回答不上来。就像前面说的那位工作了8年的老同事,她压根就是没有目标,尽管加班到凌晨1点。8年如一日,岗位并没有变化,身边的同事一个个从基本岗位到管理岗位。

总结来说,只管埋头拉车,对工作毫无目标的人,其实是陷入了“毛毛虫效应”。

(2)墨守成规,过度依赖过去的经验

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很多人做事就是过度的依赖过去的经验,固执己见,遇到问题就认为“我过去就是这样做的,没错”,永远用过去的思想评定现在的结果。

马云曾说过,不是技术冲击了你,而是传统思想、保守思想、昨天的观念冲击了你,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做危言耸听的警示,而是改变自己的机遇。

举个古时代愚人煲汤例子:

古时候有一个人,在家里熬一锅菜汤。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试试咸淡是否合适,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汤出来尝。这人喝了一口,觉得很淡,就随手把装着剩汤的木勺放到一边,抓了一把盐撒到锅里。锅里的汤已经加上盐了,而木勺里的汤还是原来的汤,他又拿起原来的那勺汤来尝。尝过以后,自言自语地说:“咦,明明加过盐了,这锅汤为什么还是这么淡呢?”于是这个人又抓了一把盐放进锅里,仍旧还是去尝勺里的汤。勺里的汤自然还是淡的,他就以为盐还是不够,于是又往锅里拼命加盐。就这样,把一包的盐都放进了汤里。

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如果你还是用原来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总会击垮你。过度的依赖过去,无非就是陷入了“毛毛虫效应”。

(3)安于稳定,不敢走出舒适圈

舒适圈意思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游资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

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想动脑筋。在长期的舒适圈中,很难挖掘自身的潜能。一但离开舒适圈,就会面临短期的崩溃。比如36岁的唐山收费站大姐失业后的崩溃大哭,她说,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给了收费站,现在啥也不会了。

著名主持人梁宏达说:我们很多人总习惯在自己心理舒适圈待着,你就很难迎接外部挑战。稳定不是不好,但是不要保持心理舒适的状态,要有迎接外部挑战的能力。不然身边的事物在不断地变化,怎么适应得了呢?

“明明很努力却没有长进”:你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了“毛毛虫效应”

03陷入毛毛虫效应的原因

通过上述陷入毛毛虫效应的表现,可以总结出产生毛毛虫效应的几个原因:

  • 缺乏目标
  • 惰性思维
  • 不敢尝试新事物

(1)缺乏目标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不管往哪个方向走,你都会在迷路。

当人们失去目标和方向,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绕圈子,甚至会一直陷入同样的错误中。你可能历尽千辛万苦,但是得到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在年轻时从本宁顿学院毕业后,想在电讯找一份工作,她就去拜访了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萨尔洛夫将军。

萨尔洛夫将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问道,你想在这里干什么工作呢?

“随便,”她答道。

“我们这里没有叫‘随便’的工作”,萨尔洛夫严肃地说道:“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没有目标的人,就像大海里的航船,任何风对其来说都是逆风。就像前面提到的干了8年的老员工,没有自己的目标。因此也不会主动去学习钻研工作上的内容,所以8年都没有任何提升。

有目标的人,不论去哪都会为自己开通一条光明的道路。

(2)惰性思维

惰性思维意思是因为主观依赖性严重,从而缺失了积极主动的主观思维能力,不积极主动的去思考。

对于那些“轻车熟路”的问题,会下意识地重复一些现成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方式,因此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惰性。从来不会主动想新办法去面对问题,就像工厂里机器一样,不会积极成事。

过度依赖过去经验成为的思维惰性,会让人不知不觉陷入毛毛虫效应。

(3)不敢尝试新事物

很多人因为不敢尝试新事物而容易陷入毛毛虫效应。

只想呆在舒适圈,很难离开舒适圈去面对新事物。就比如前面说的36岁收费站大姐,习惯于原来的舒适圈,到被裁员时崩溃不哭,假如她不是被裁员,估计一直平平淡淡到退休,都不会走出原来的舒适圈子吧。

不敢尝试新事物,永远呆在舒适圈。离开舒适圈,习惯了不舒适就会重新舒适,舒适圈也就更大。

“明明很努力却没有长进”:你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了“毛毛虫效应”

04如何应对毛毛虫效应带来的影响

这里提供三个可行的方法:

  • 确立目标
  • 打破思维定势
  • 尝试新事物,突破自我

(1)确立目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提到一个重要的做事准则,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就是以目标为导向,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就像一盘散沙。

那如何确立目标呢

1、应用SMART原则

SMART原则,由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 用于目标的管理。

SMART原则将目标一共分为五个维度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

S代表specific(具体的),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不是模棱两可的。比如健身,目标是什么,减肥。

M代表measurable(可衡量的),目标是可衡量的,不是模糊的,可以用一个指标来衡量,衡量就是达到目标的依据。比如减肥5斤就是衡量标准。

A代表attainable(可达到的),定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如果是定了那种永远打不到的目标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比如你健身跑步,你定个每天50公里,那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根本达不到。

R代表relevant(相关性),所定的目标是与其他目标相关联系的,并不是毫无相关。每个小目标都是为了大目标去前进,不是孤独存在的。

T代表time-base(截止期限),目标有明确的完成时间,确定好这项工作准确的完成时间。

“明明很努力却没有长进”:你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了“毛毛虫效应”

2、目标细分化

什么是细分化?

所谓细分,就是化繁为简,化复杂为简单,把大目标细化为小目标,落实到每一天的具体工作。

人们都喜欢给自己定大目标,大目标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难实现的,然而人们往往又忽略了细分目标,再大的目标也是可以分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小目标就会比较容易完成。

(2)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Thinking Set)心理学名词。意思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

1、每隔一段要自我反省

自省的意思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

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要求全校的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做到每天四问。第一问,你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你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你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你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每天自问自省,方能日日有所进步。

所以没隔一段时间我们需要自省,自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是否进步了或者是后退了?这样才不会被思维定势困住。

2、不断学习

学习是我们探索世界、更新自我的方式。

正如乔布斯所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我们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社会在不断的前进,我们的学习万万不可停止。也因为我们的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3)尝试新事物、突破自我

莎士比亚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尝试新事物,不要老是呆在舒适圈,才会创造更好的可能性。尝试新事物的确有有风险、有意外但是也有意外的惊喜。说不准意外的幸运就落在你的头上。

所以要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加入更多的“不确定性”,尽量去尝试新事物突破自我。

尝试新事物要注意两点:

1、不自我设限,突出第一步

威尔士演说家诗人乔治·赫伯特说过,他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敢于挑战“不可能”,他相信只要不自我设限,就不会再有任何限制;突破自我限制,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自己。

勇于向不可能的事情发起挑战,不给自己设限,就算路上会很艰难,但是你会感谢自己的第一步。

西方有句名言,这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就是这个意思。

2、坚持看多

重复就是力量。一万小时定律是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作品《异数》中提出的一条定律,理论为对于量的积累,应用于所有领域、所有学科。

一万小时定律解释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写在最后:

陷入“毛毛虫效应”会让我们明明很努力却没有长进,我们应该多抬头看看前方和后方的路,不要不知不觉地陷入“毛毛虫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