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宋仁宗、劉太后內鬥十年:父母的控制慾到底有多可怕?

要問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有哪些,就不得不提及王凱和江疏影主演的歷史大劇《清平樂》。

這部劇由米蘭Lady的網絡小說《孤城閉》改編而成,講述的是一代君王宋仁宗為人子、人夫、人父與人君的情感糾葛。

該劇一經開播,就憑藉著引人入勝的劇情,受到了觀眾的熱烈追捧。短短一週時間,就取得了豆瓣8.2分的好成績。

《清平樂》宋仁宗、劉太后內鬥十年:父母的控制慾到底有多可怕?


熬夜追了近十集,不得不說,《清平樂》真的是一部良心劇。


在這部劇中,有家國天下的朝堂戲、有帝后帝妃的愛恨情仇,有范仲淹、歐陽修等大文豪的憂國憂民,確實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雜劇”。


該劇以宋仁宗(王凱飾)和劉太后(吳越飾)的矛盾為主線展開,宋真宗趙恆病逝後,劉太后受先帝囑託,輔佐11歲的宋仁宗治理國家。宋仁宗為了擺脫劉太后“垂簾聽政”的局面,兩人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內鬥。


縱觀宋仁宗和劉太后的對手戲,與其說是皇權與後權的博弈,不如說是母子兩人在控制與被控制中和解的過程。


01

被“控制慾”傷了的母子情分


這部劇一開篇,就巧妙地交代了宋仁宗和劉太后的矛盾:少年宋仁宗得知劉太后非自己親生母親後,不顧宮門禁令連夜出城想把生母接回宮。


可他前腳剛到生母住處,就被大臣晏殊攔下了。


想盡孝道而不得的宋仁宗,當下就將積壓多年的怨氣都發洩出來了:既然你們想帶朕回去,為什麼不調一營兵過來?到底誰是你們心中令出必行,只可勸諫不可脅迫的君王,是大娘娘還是朕?


《清平樂》宋仁宗、劉太后內鬥十年:父母的控制慾到底有多可怕?


表面上看,宋仁宗和劉太后的矛盾是生母之爭,可實際上讓宋仁宗不滿的是劉太后的“控制慾”。


在他看來,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日常瑣事,事事都由劉太后決定,自己就像被操控的傀儡。明明是一國之君,坐在首位受萬臣朝拜,可每次需要做論斷的時候,他卻只能問上一句:大娘娘覺得呢?是否可行?


這時的宋仁宗雖說對劉太后言聽計從,但心裡卻積攢了諸多恨意,他曾經不止一次跟身邊人抱怨心中的不滿:她就譏諷朕,當下還不能處理朝政,做不了好皇帝。


此時的少年天子,就像一個叛逆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步覺醒,大事小事均有主張,認為自己可以獨當一面,並急於擺脫養母的操控。

《清平樂》宋仁宗、劉太后內鬥十年:父母的控制慾到底有多可怕?

為什麼劉太后不願讓宋仁宗親政?

是因為她愛權,想效仿武則天嗎?


在10年後兩人那場和解大戲中,我們就能找到答案。那一天,大限將至的劉太后聲淚俱下地質問宋仁宗:你恨我是嗎?你恨死我了是不是?


彼時,

她不是高高在上的太后,更像是平常人家的母親。


她把持朝政多年,

只是擔心年少的宋仁宗處理不好國家大事;


她堅持要穿皇帝袞服祭祀太廟,

不過是為了肯定自己多年的付出;


她阻止宋仁宗見生母,

只是怕養育多年的兒子離他遠去。


說到底,她對宋仁宗的控制,不過是一個母親對兒子表達愛的方式。只是愛的方式不當,以至於被宋仁宗當成了束縛自己的枷鎖。


02

那些活在父母“控制慾”下的孩子

後來都怎麼樣了


活在劉太后“控制慾”下的宋仁宗,也曾有過多次反抗。比如拿養母擅長的蜜餞梅子故意氣她;用范仲淹申請丁憂的事情譏諷她;人前恭恭敬敬,人後卻不再跟她多說一句話。


看到宋仁宗的這些反應,有些網友感慨說:這些與父母對抗的方式,像極了曾經的我們。我們渴望獨自去看看這世界,像飛翔的風箏那般自由自在,可父母卻拽著風箏線不願放手,在這樣的僵持下,勢必會引發一場“親子大戰”。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經提出過一個叫“陰影理論”的概念。他認為,一個人內心的需求和慾望,如果不能夠公開呈現和表達的話,就會躲到陰影中,雖然不被人看見,但是這股力量會通過其他破壞性的方式表現出來。


還記得黃磊、海清、陶虹主演的《小歡喜》嗎?


劇中,陶虹飾演的單親母親宋倩,一心一意為女兒英子著想。


為了監督英子的學習,她在家裡鑿了牆,安上透明玻璃;為了照顧好英子的身體,她每天變著花樣給英子做所謂的“大補湯”;明知道英子對天文感興趣,卻阻止她去演講……總之,一切她覺得不好的事情,都會想盡辦法強迫英子妥協。

《清平樂》宋仁宗、劉太后內鬥十年:父母的控制慾到底有多可怕?


在宋倩強烈的“控制慾“下,英子開始用逃學、撒謊的行為表達自己的反抗。


後來,忍無可忍的她選擇離家出走,甚至想用跳海的方式擺脫宋倩。宋倩找到她時,她一邊向反方向奔跑,一邊崩潰地大喊: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以“愛之名”的控制,你越是握緊拳頭,想要抓緊,孩子就越會用盡力氣,想要逃離。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總是披著關心的外衣,喊著為你好的口號,傷人於無形,讓原本溫馨、融洽的親子關係漸行漸遠,讓孩子活成一座孤島。


03

學會放手 讓孩子自由生長


很多人小時候都曾聽父母說過這樣的玩笑話:你不是我親生的,是撿垃圾撿來的,是充話費送的。


起初,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麼深愛著孩子的父母,會開這樣不知輕重的玩笑。


直到有一天,聽了竇文濤在綜藝節目《圓桌派》的觀點,我才恍然大悟:這本質上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藏著對孩子的控制慾,即我讓你哭你就哭,我讓你笑你就得笑,讓你害怕你就得害怕。


《清平樂》宋仁宗、劉太后內鬥十年:父母的控制慾到底有多可怕?

說到底,父母對孩子控制,不過是一種自我滿足。他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理所當然地霸佔孩子的思想、興趣和圈子,讓孩子照著自己設想的方向成長,並極盡所能地減少偏差。這樣的控制,其實是一種以愛為名義的道德綁架。


心理學家李雪曾經說過: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他們習慣了被父母控制的生活,喪失了獨立的衝勁,變成名副其實的“傀儡”。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父母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父母雖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卻無法一輩子都給孩子鋪路,如果不懂得適時放手,留給孩子的只會是無盡的傷害。


正如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所言: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為人父母,我們都深愛著孩子,但一定要明白,孩子想要的不是被安排的人生,而是可以自由選擇的人生。


即便今後,他們註定要吃盡苦頭,經歷坎坷,也請得體地退出,讓他們自由生長。


父母要做的是,當孩子想要飛翔的時候,請給予他們自由;當孩子受傷回來的時候,你永遠站在他們身後溫暖的陪伴,這才是父母之愛的最高境界。


本期話題:

“都是為你好”是以“愛”的名義實行控制,而控制切斷聯結,是自以為是的錯愛。

生活中,父母會以愛的名義控制你?

你會以愛的名義控制自己的孩子,或身邊的人?

歡迎評論區留言,寫下你對“以愛之名控制他人”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