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凤凰文艺编辑说 | 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巴黎记》是诗人于坚继《印度记》《昆明记》《建水记》之后又一部反思现代文明的散文集。1994年,年届不惑的诗人第一次飞往巴黎,他一直以为巴黎是一座未来之都,抵达后,他震惊地发现,全世界都在追求焕然一新,唯有巴黎岿然不动。这里依然是巴尔扎克、雨果笔下的巴黎。

凤凰文艺编辑说 | 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到巴黎去,是一种世界性的欲望;懂得巴黎,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巴黎并不只是旅游手册上的巴黎,巴黎是人类创造的自然之书。如果你从没有去过巴黎,或许可以从这本书开始了解巴黎。

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这件事,四月底这些天我大概已经身在巴黎,开启第一次巴黎之旅了,现在看来这一行程可能要推迟很久,甚至很多年,甚至永远不能成行——当然我这么说也许是矫情,谁也不能证明这个计划的真伪。但这里还是有一个重要信息,即巴黎、去巴黎和去过巴黎,是可以用来炫耀的,太多的大城市如江宁(我的故乡)之类,都很精彩,但似乎不宜拿出来炫耀。巴黎有它独特的魅力。

我个人之于巴黎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除了名字里都有一个“黎”字。我迄今为止没有去过巴黎,所以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文章的题目: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凤凰文艺编辑说 | 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巴黎之光,早晨八点半

一个途径就是电影了,关于巴黎的电影太多,《戏梦巴黎》《午夜巴黎》《的士速度》《天使爱美丽》《这个杀手不太冷》《新桥恋人》《B13》《最后一班地铁》……哦!还有一部,不得不改名为《东方神秘军队占领了巴黎》,还有刘别谦的几部电影,还有卓别林、布努埃尔等等。太多电影和巴黎有关,包括诸多的系列商业片和电视剧,以至于我们对它都不陌生,像一个路过多次的舞台。

其次就是文学了,“一场流动的盛宴”,关于巴黎的文学更多,从司汤达的《红与黑》到萨特、加缪、海明威,到年轻人马尔克斯、莫迪亚诺、克莱齐奥,再到新的《温柔之歌》,完全无法穷尽。当然还有艺术,杜尚、毕加索等等。

虽然和所有的电影、文学和艺术接触的情景与体验各不相同,但所有这些本身都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和亲历的,下面说一个私人的关于巴黎的故事:

凤凰文艺编辑说 | 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一个下午,莎士比亚书店门口

某电台主持人痴迷巴黎,搜集了有关巴黎的一切,堪称一本女性乃至少女版的“巴黎记”,同时不断筹划着去巴黎一趟。不是三五天和走马观花那种,而是深入和长住,所以筹备起来有些慢。期间,她的同事兼闺蜜突然就去了巴黎,很快又回来了。这位主持人就感觉受不了了,备受打击,像祥林嫂一样念叨着“她怎么能先去巴黎呢”“那是我的巴黎啊……”念多了,就只能绝交了。可见巴黎的魅力,已经大到可以蛊惑人心了。太多的大城市如江宁之类,都很精彩,但似乎不至于让人痴迷。

但这个故事还是听来的,讲这个故事的人是已经远去的老友外外,印象中他也没有去过巴黎。

所以,关于《巴黎记》到底该说什么呢?就说说出版后个人收到的一些反馈吧。

界面的一位朋友说,于坚实在太会写了!随后又补充了,看《于坚的诗》里的《在纽约》,笑死了。

似乎是为了佐证她的看法,那天晚上我在路上就接到了资深书评人出版人王老的电话,看着领导的电话,我以为出什么事了,揪心不已,结果他冲我吼,《巴黎记》写得好啊!

哦。

你赶紧跟于坚老师组稿,把他的《纽约记》也拿过来出!

哦。

再看看他能不能写《伦敦记》《巴塞罗那记》……

巴塞罗那四个字破坏了之前的队形,于是,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套于坚著世界各大都市的“记”:

巴黎记

马德里记

巴塞罗那记

伊斯坦布尔记

布拉迪斯拉发记

布宜诺斯艾利斯记

弗洛里亚诺波利斯记

这是一套书名越来越长的书,这也是一个诗人越走越远的笔记,但巴黎,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故乡”。如于坚所说:在巴黎,寻找全世界的故乡。

凤凰文艺编辑说 | 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在巴黎北站的候车大厅里有一架钢琴

也有人不喜欢这本书,一个人在豆瓣上写了一句关于《巴黎记》的话:“他自己创造臆想了一个巴黎。天雷滚滚。这又不是1900年。”应该说,这是非常有学术含量的争论,从“创造”一词可以看得出来;但这也是有情绪的争论,因为我看了下,说这句话的人生活在巴黎,应该是留学生,或许于坚的巴黎冒犯了他自以为的巴黎,他因为身在巴黎而觉得于坚笔下的巴黎不够正确。我不认识他,不然我会建议他说,你也写一个巴黎记吧!巴黎值得每个人来写,而世界上太多的大城市如江宁之类,都很精彩,但似乎不至于让每个人都来写。

这就是巴黎,一个人写了巴黎就可能会冒犯另外一个人,特别是身在巴黎的人,这个城市和这份冒犯,都很精彩!

凤凰文艺编辑说 | 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咖啡店门口,天天坐在这里的人

最早读于坚,是大学时看到的两本书,一本是《棕皮手记》,于坚散文集,一本是《他们:他们十年诗歌选》中的于坚。自此算是认识了,零零星星见面遇到,三五年一次,至今三五次。和一些80年代成名之后就一路不食人间烟火、一些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名所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今日不“重要”的诗人不同,于坚的写作简直是老而弥坚、势不可挡,很多人都已经感觉到,只要他想,什么都可以写——类似的话契诃夫说过。

回到《巴黎记》本身,于坚善于用“记”,目前已经有《棕皮手记》《人间笔记》《昆明记》《建水记》等等,看看,和大侠不再用剑一样,于坚也在不经意间去掉了手、笔,就是记。

记又有什么厉害之处呢,记和巴黎怎样相融呢,借用黎戈老师的话来说吧:……是文体的同步性。这本书,说是游记,但是这个叫游记的容器里,随性塞进巴黎的城市历史讨论、少时读过的法语书籍、云南往事回忆、风景素描各种内容物,而这种混沌、兼容、养百种人的斑驳底色,正是巴黎这座不肯从新的城市的性格,作者用文体再造了纸上巴黎。

在他笔下,巴黎不是一本簇新割手的新书,而是沾染了雨渍的泛黄的诗集。

文艺君荐书

凤凰文艺编辑说 | 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巴黎记》

于坚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美编 | 王玥晗

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图片来自网络

文艺小店

凤凰文艺编辑说 | 一个从没去过巴黎的人怎么谈论《巴黎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