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佔據了63%市場份額的太陽神,為何與娃哈哈的距離越來越遠?

曾經佔據了63%市場份額的太陽神,為何與娃哈哈的距離越來越遠?

不知你們是否對一個太陽昇起的時候,我們的愛天長地久的廣告有印象,太陽神,一個曾在國內保健品市場創造過63%的市場份額,這肯定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了。

2000年3月,太陽神指控可口可樂侵犯其廣告著作權。太陽神才再一次進入了人民的視線。而在不久之前,太陽神還是一個全國明星企業,被尊稱為中國新興企業的“黃埔軍校”。

時間來到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充滿了暴發渴望的年代。全國大大小小的企業冒出無數。如今很多商業傳奇就是這個時候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

1987年,在珠江三角洲東莞黃江鎮,黃江保健品廠正是成立,而在長江三角洲的杭州,我們熟悉的娃哈哈也是在這一年創辦的。兩家公司都在保健品市場稱王稱霸的企業,為何結局相差如此之大?

在保健品市場裡,兩家企業都如同坐上了火箭一樣,發展飛速。套路就如我們之前說到的飛龍,三株一樣,都是通過廣告,製造新聞等方式。在那個年代廣告就是最高效和高明的營銷方式了。

隨後1988年,黃江保健品廠正式更名為廣州太陽神。當年國內市場就是供不應求,保健品市場更是如此,因此在營銷上超出同行的這兩家企業在1990年就坐上了行業大哥級的位置。娃哈哈產值過億,太陽神更是不得了,銷售額2.4億,市場份額63%。也正是這一時期兩家企業的一場衝突和碰撞開始了,私下裡使絆子的鬥爭開始了。今天你說他的東西里含有激素,明天他就說你的廣告非法未經審批。

那一時期國內市場似乎你只要投放廣告,開幾次產銷見面會,然後在包裝上花點功夫,你的企業均能獲得成功。

而太陽神的老闆懷漢新和他們又有一些區別了,他從創辦企業開始,就做了品牌和形象包裝的安排,還提出了超前的CI戰略,也就是企業形象識別系統,包括視覺,經營理念和員工行為,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套經營方法.、這套超前的系統在廣告的搭配下,一時間太陽神就鶴立雞群了,風光無限。同時也吸納了一大批青年才俊,這一形象大力的推動了太陽神的市場營銷。CI系統也被視為進入現代企業的標誌性工程,跟風的企業更是無數,不過大部分只是學到了表面,因而走向了破產。

1993年,太陽神的營業額達到了13億,在那一年像海爾、聯想、萬向集團這些中國的明星企業沒有一家超過10億的。可想而知當年太陽神在商界的地位。

1994年美國世界盃,一條長達45秒的睡獅警醒的形象廣告在央視直播中播出,只要肯努力,夢想總能成真——當太陽昇起的時候,我們的愛天長地久。多麼激勵人心的廣告,多麼詩情畫意的語句。說白了就是讓你看了熱血沸騰。據說當面這廣告拍了150萬元,堪稱天價。隨後太陽神又進行了一次人才大換血,一批有才華的年輕人上位。

1991年9月娃哈哈收購了杭州罐頭廠,娃哈哈也在一階段開始了戰略轉移。開始從保健品向飲料市場的進軍。(事後宗慶後曾對媒體說過:他很早就發現保健品市場處於一種很不規範,很不健康的狀態中,企業或許很容易撈得第一桶金,卻很難持續穩定的發展,所以並不是他追趕不上太陽神,而是他開始要全身而退了。所以在保健品市場危機爆發時,娃哈哈完好無損。)

而太陽神在保健品市場上開始拋下娃哈哈,獨自領跑。不過也正是娃哈哈的戰略正確,才導致兩家最後截然不同的命運。

太陽神之所以能取得主要成功,也是因為生物健和猴頭菇兩種口服液的成功,而懷漢新曾經說,可口可樂可以憑藉一個配方打造百年帝國,太陽神完全就可以成為中國的口可口樂,所以正是這樣的思想,導致他們研發中心壓根就沒有有效的市場反饋,也沒有決策層的開發方向,所以研發的20多個項目都失敗告終,在營銷上也沒有對新產品有輔助的推廣政策,所以營銷人員自然也懶得解釋,更熱衷於銷售老產品。隨後幾年不注重產品和產品線過於單一的就顯現出他的不足了。

反觀娃哈哈92年就推出了果奶,實現了戰略上的轉移。娃哈哈隨後新品也是不斷一直都在出,比如酸梅湯,燕窩等等。都投入鉅額廣告,雖然都沒有取得預期的市場反應,但是這讓宗慶後對中國市場和消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娃哈哈就開始了這樣一種戰略,打得贏就打,比如營養快線,純淨水,打不贏就跑。馬上壯士斷腕,絕不戀戰,他的非常可樂就是一步險棋,娃哈哈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成長起來。而且娃哈哈的廣告都是低端路線,沒什麼情懷,全都是消費者體驗或者是產品功能。反觀太陽神,就是產品層面說的太少,精神層面十足,這也算是兩個極端的表現。

還有太陽神開放式的人才培訓導致人才流動性很高,培養出了一大批營銷人才卻又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太陽神,自立山頭或者高身價投靠同行企業,因此,太陽神的廣告詞應該改一下,當太陽昇起的時候,我的兄弟都成了對手。真的是我把你帶大了,你回頭就咬我一口。

不過這些巨頭衰敗大多數都有個共同點,在其頂峰的時候開始大規模的多元化投資和種種空手套白狼的資本活動。懷漢新在1993年短短一年內,投資的項目包括了,房地產,化妝品,電腦,邊貿以及酒店在內的20個項目,還發出了豪言壯語“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就這樣兩年時間內太陽神的資金投入多達3.4億元,但這次太陽被烏雲遮擋住了,最後3.4億全都打了水漂。懷漢新自己也曾說過自己這次的錯誤。

1995年12月,太陽神香港上市,每股只有1.5港元,上市首日就跌破招股價,下跌22%,跌倒了1.17港元。隨後在聯合基金經理託市,才推高了最高價2.2元,萬萬沒想到的是公司6名董事在2港元的時候大筆套現,結果市場信心喪失,大量拋售股票,緊接著太陽神出現首次虧損,1997年全年虧損居然達到了1.59億,結果股價一度跌成了9分錢的垃圾股。

1997年,太陽神已經不再升起,開始轉而下落了,懷漢新讓出了總裁寶座,引入了哈佛大學MBA王哲,不過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當時太陽神存款還有3-5億,資產負債也僅為10%,無形資產更是高達26億,人才更不用說了,黃埔軍校不是白叫的,所以並不是全無機會。但年薪高達140萬的空降兵王哲出現的是水土不服,,還造成了太陽神大批人才出逃,再加上語言障礙和毫無保健品行業的經驗,所以太陽神的銷售額已空降的速度下降著。

1998年太陽神仍然毫無起色,懷漢新雖然中途也提出過幾次整改方案,但是難度都太大,因此也都不了了之。隨後幾年懷漢新也開始深居簡出,徹底隱身了

然而同時期的娃哈哈卻越跑越遠了,在八寶粥,純淨水,果奶等尖端產品帶領下,2000年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50億。反觀太陽神除了控告可口可樂侵權就再無其他動靜了。

保健品這個行業我們也說過好幾家企業了,比如三株,飛龍,巨人,昂立一號,還有大D記得非常清楚的品牌紅桃K。我們能看出來,在那個什麼都短缺的時代,只要你敢做,在加上一點點營銷技巧,說白了就是投放廣告,你都能獲得巨大的成功,但是保健品這個行業成也廣告,敗也廣告,後期各種虛假廣告,吹破牛皮的廣告,導致了信任破產,整個市場也轟然倒塌。借用一句廣告語,營銷雖好,可不要貪杯哦,最後我們還是要回歸產品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