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草物語》等反映的"家庭"及人性觀念的演變歷程

前言:

上世紀三十年代時期,日本內部正處於大變化的年代,其中平民對於家庭及人性的觀念比起傳統的觀念產生了較大的變化。而這一演變歷史,在電影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時,就有一們日本的導演,用他的電影作品展開了對這一變化歷程的形象描述。這位導演叫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一生之中所導演出的電影作品數量眾多,其中影響力大的有二十餘部,佔他所有電影作品將近一半。他的這些作品,牢牢地抓住了他所處年代社會最大的變遷內容,即"家庭"觀念及家庭觀帶動的人性觀念的演變歷程。而這一演變歷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日本社會在思想領域上的總體一個方面的概況,主對於人們瞭解日本,提供了一個好的切入點。

在這位導演的眾多描寫這一主題演變歷程的電影作品中,電影《浮草物語》等是其中更有代表性的作品。

《浮草物語》等反映的

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

一、異樣的生活狀況,造就導演更側重於對社會現實的描寫

一部能深入人心的影視作品,通常都來源於現實而要高於現實。因此其中的素材很重要。而怎樣通過素材演繹出作品的靈魂,則主要通過導演來實現。因此,我們也可以說,電影也是導演思想境界及人性追求的反映。那麼要了解當時日本社會家庭及人性的演變歷程,瞭解電影是怎樣反映這一歷程的,我們就需要對其導演小津安二郎在成為導演前的社會經歷有所瞭解。

1、小津安二郎於1903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其父親是位商人,但常年不在家,而在外經商。因此,直到小津安二郎20歲時,他很少跟父親見面,而他的母親十分寵溺於他,主造成了他性格上產生了強烈的叛逆心態。他的這一段生活經歷,從我們旁觀者的角度,其實就是讓他處於一個不完整的家庭當中,因此這也帶給了他人性上的創傷。

應該說,當時的日本,這種不完整的家庭狀況是普遍存在的,並不僅是發生於小津安二郎身上,因此這也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具有同樣經歷及感觀的小津安二郎,在成為導演後極力去描寫這一社會狀況,帶有強烈的自發性。

《浮草物語》等反映的

小津安二郎由於家庭因素,養成了叛逆性格

2、 由於自小養成的叛逆心理,小津安二郎自小時起就漠視規則及制度,對於在制度制約下的生活,更是極力地去反抗。他自從上了學,這種叛逆就集中地反映在反抗學校對他的教育上。在學習中,他時常不遵守紀律。學校不讓學生喝酒,他就經常喝成大醉併成為癖好。這種叛逆的影子,在他後來導演的作品中有十分明顯的體現。他的作品中,那些故事人物形象幾乎都有在酒館中混過日子的描述。他通過這種情節的描寫,宣洩著社會帶給人們的壓力。

《浮草物語》等反映的

小津安二郎養成以酒為伍的習慣

3、從上述這些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導演小津安二郎童年到青年時期生活於異樣的狀態下,這造就了他叛逆的性格,同時也讓他用更真實的手法去更側重地描寫社會現實,因此為他今後對日本當時社會上"家庭"觀及在家庭觀念下的人性觀的演變,展開了持續的記錄及演繹。

那麼,他是怎樣通過他的電影作品來表達的呢?下面讓我們來看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電影作品,即《浮草物語》對這一要點的描繪。

《浮草物語》等反映的

電影《浮草物語》

二、 對"家庭演變"的描寫

1、電影《浮草物語》小津安二郎的一部重要作品,上映後引起了轟動。其中的原因在於其中的內容深深觸動了當時日本人的心。拍完主部電影后,小津安二郎才31歲(1934年),年富力強,因此他用極為旺盛的精力對作品各方面的內容乃至於細節,都進行了精雕細刻,這讓電影更加成功。這不是導演首次反映家庭觀念演變歷程的電影,其實這是"喜八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前面的一部是《瞬間的幻想》,此部過後,他又拍攝了《東京之宿》。前面那一部《瞬間的幻想》的主題,同樣是反映當時日本社會關於家庭及人性觀念的探討內容。

2、在《浮草物語》中,描寫了故事人物喜八,作為一個父親,在家庭中揹負起極為沉重的枷鎖,那就是"孽債"。喜八在影片中,努力要當好一個父親,他盡力擠出閒暇時間,同他兒子們一起遊玩,在同孩子位一起玩耍的時間裡,他總是十分的快樂,享受著喜悅時光。而他的孩子們卻認為他們的父親陪伴的時間太短,因此用"叔叔"來稱呼他。

這種時光本來很好,可惜的是,不久後喜八的事業被現實打敗,他的戲班解體了,因此他只得回到這個家庭中。此時,他的兒子們逐漸長大,他們並不能原諒父親在他們需要時離開他們,因此無情地拒絕了喜八的回到家庭中。

《浮草物語》等反映的

《浮草物語》劇照:父親形象

3、

小津安二郎通過對這一事故的仔細描繪,讓我們看到了當時日本人心中對家庭的觀念產生了演變。日本是一個注重於家庭的國家,但當喜八要回歸家庭,讓這個家庭歸於完善時,卻被拒絕了。此時,我們看到,他們家庭的觀念出現了在變化,不再去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也就是說不再追求有父親有母親的那種傳統家庭,而追求一個理念上完善的家。而這一點,也是導演小津安二郎想要表現出的對當時社會演變的一個重要內涵。

《浮草物語》等反映的

《浮草物語》劇照:母親形象

三、 影片反映了"人性"觀念的演變

1、我們從電影《浮草物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品描繪出各種不同的人物角色,並通過他們展現了不同的人性觀念,從而刻畫出一部有血有肉社會人性觀大演變的畫幕。其中,父親是一位思想裡有著深重負罪感的作品中的重要人物;而母親則是一位極力維持家庭沿續的人物形象; 兒子們則一方面表現得稚氣天真,另一方面卻在後期表現出無情的人性;戲班中各個角色則因為利益而勾心鬥角,更表現出人性的變化。在整個影片中,每一個人物盡都擁有獨自不同的利益,從而反映出不同的人性觀念。

影片中父親的形象,是眾多不同利益的一個聯結的紐帶,也集中地體現出人性的不同觀念。他總是竭盡全力地想要維持各方面利益的平衡,最終的目的是讓他的事業即戲班及他的家庭能得以延續下去。

《浮草物語》等反映的

劇照:人性的演變

2、影片後來描寫了一系列的情節,父親同自己的前妻因為客觀的原因藕斷絲連,但最終事情敗露,被現任老婆所發現。此時,兒子又同戲子陷入情債中。而戲班經濟越來越困難,已經不能繼續存在。在這些情況下,父親深受靈魂的拷問,毅然選擇了人性中善的一面,他放棄了戲班,甚至最終放棄現任妻子,從而展現出一個有別於傳統父親形象的帶有人性演變的形象。

3、從上述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部具有深入內涵的電影作品,從更深層次反映出當時日本人性發生的演變,已經從傳統那種追求簡單的表現,向更深層次,更符合人類本性的方向演變了。這也是讓當時觀眾更為之痴迷的一個重要原因。即使到了現代,我們再次觀看這一影響,也會為之深深觸動。

《浮草物語》等反映的

劇照:人性的演變

四、 結語

導演小津安二郎通過《浮草物語》這一電影,著力描寫出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家庭觀念的演變歷史,從追求表現完美的家庭觀逐步演變成更具有內涵真實的家庭觀念。家庭觀也是小津安二郎其他眾多電影作品的標籤,是其電影中有關美學的極為重要的部分。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的演變,描繪社會家庭及人性觀念的變化歷程,同時也是對當時社會的拆解。

導演通過《浮草物語》記錄著人性觀念演變下,人們思想觀念上的強烈衝擊,並將情緒內心化,因此描繪出當時日本社會表面平靜下隱含的大變動的真相。導演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讓情感得以更集中地體現,因此對家庭及人性的演變歷程更能深入人心。通過這種手法,讓觀眾有洗盡鉛華的感覺。導演通過十分精緻的每一個鏡頭,讓故事人物流露出十分真實的內容,因此給人們留下了這些故事似乎都是發生於他們身上或周圍的真實感覺,為後人留下最為精華的內容。

我認為,《浮草物語》這部電影不僅僅在於描寫日本當時對於家庭及人性的演變,它對於我們自身的家庭觀,也有參考意義。目前我們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的年代,家庭觀念及人性觀難免受到衝擊,小津安二郎的這些電影作品,對於有效處理我們家庭的矛盾,並化解對人性觀念的改變產生的衝擊,是有重要借鑑意義的。

《浮草物語》等反映的

導演小津安二郎


(日)佐藤忠男.《安二郞的藝術》

侯孝賢。《小津安二郎》

(日)四方田犬顔.《電影100年》

《浮草物語》

《小津安二郎的星路歷程》

《淺談小津安二郎與他的作品》

《小津安二郎·生平·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