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周揚青發文曝光羅志祥事件,後續很快就來了,知情人士透露羅志祥媽媽說,兩個人的感情不應該公開,周揚青這麼做直接毀了羅志祥。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羅志祥媽媽是否說過這樣的話。周揚青的做法是否得當,相信時間和事情的結局會給出一個妥當的解釋。但就公開感情醜聞本身而言,羅志祥的演藝事業多半是真的毀了。

無數事件證明了輿論暴力的可怕,2020年肖戰因227事件品牌代言被接連取消,2019年韓國女藝人崔雪莉嚴重抑鬱自殺身亡,2018年翟天臨學術論文造假曝光後在娛樂圈幾乎銷聲匿跡......

雖說人紅是非多,但也從另外一個側面看出,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語境下,一些決定權已掌握在國內9億普通網民手上。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反觀淘寶直播一哥李佳琦,從2016年開啟第一次直播到現在,李佳琦搖變“口紅一哥”,他的直播風格接地氣,金句信手拈來,對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心理high點掌握得明明白白,極具煽動力的語言,讓他憑藉5小時超350萬的交易額打敗馬雲;他也連續三年拿下“淘寶直播盛典”Top主播的獎盃。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正是因為李佳琦超高的人氣和熱度,央視新聞聯合李佳琦連開兩場支援湖北、陝西直播,第一場朱廣權李佳琦連麥直播,短短兩個小時時間,1.2億閱讀量,成交額超過4000萬。

可以說,央視新聞與李佳琦破次元壁的合作,也是基於輿論的強大力量,而這個力量是正面的,事實證明,正面的輿論力量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是無比強大的。

好了現在開始進入正題。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同樣能突顯輿論對一個人產生的決定性影響:由管虎執導、黃渤主演的電影《殺生》。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電影中的輿論語境發生在線下,一個偏遠封閉的山村。

黃渤飾演的角色叫“牛結實”,顧名思義,牛結實身材板兒非常結實,怎麼打都沒事,電影更是用一種誇張手法來表現,村民們把牛結實從懸崖上丟下去,他毫髮無損地跑回來;用水淹,按著腦袋砸牆,用棍子打,他依然生龍活虎;祖訓72條都用上了,還是治不了他。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全村人對牛結實群起而攻之的原因,則是這部電影的主旨了。

他父親並非本村人,父母親也早早去世,牛結實家只剩下他一個。

潛意識裡,牛結實覺得自己是外鄉人,與全村格格不入,他成天嬉皮笑臉,做惡作劇,偷別人家東西,偷看男女之事,甚至在村子一條小溪裡撒催情粉,搞得全世界烏煙瘴氣。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村民看待牛結實的眼光也是疏離的,表面上友善,但這友善的背後是皮笑肉不笑,是害怕、敷衍,甚至厭惡。

牛結實是全村人潛意識裡的惡霸,他雖然在村子裡出生、長大,卻從來沒有被接受和認可過。

這僅僅是這個環境下,輿論暴力的開端。

村子裡的首腦都拿牛結實沒辦法,只好請來海外留學歸來的牛醫生(蘇有朋飾演)幫忙。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盲猜牛醫生是個天蠍座,他小時候被牛結實捉弄,記仇記了幾十年還恨他,與其說幫忙,不如說是來複仇的。

如果說之前的輿論暴力,不過是村民自治下人性的條件反射,它是一種無序的洩憤,殺傷力不過是讓牛結實變得更加反叛。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牛醫生的到來,相當於意見領袖出場,將無序的集體組織起來,凝結出更大的爆發力和殺傷力。他是輿論風暴的製造者。

不禁讓人想起227肖戰事件的低齡粉頭,組織能力強,在分圈有極大的煽動力,但做事不計後果,宛如巷口扛綠籬剪的安平十三妹,氣勢洶洶,視死如歸。

讓我們來看看有組織、有預謀的輿論暴力有多可怕。

牛醫生暗戳戳把村子裡的幾個首領叫進小黑屋裡上課,我們現在要團結起來,一致對抗牛結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攻心。畢竟,正面硬剛,對牛結實不管用。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攻心,就是要營造出一種幻象,讓牛結實相信自己身患絕症,很快就不久於人世。

如何做到攻心,就需要全村人集體改換對待牛結實的態度,從害怕、躲閃、排斥、打罵、嘲諷,轉變成關心、憐憫、心疼、關愛。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牛結實面對來勢洶洶的輿論暴力,絲毫沒有準備,更沒有防備。第一天,他整個人都是懵的,表面暴躁不安,罵村民造謠,內心卻滋生出一絲受寵若驚,那些突如其來關愛言辭,像是一劑溫柔的毒藥,在他心理化開。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第二天,第三天......第N天,當所有村民都一致重複著“牛結實病入膏肓”的信息,怕他累到幫他扛豬肉,迎面走來一個人就安慰他,對他的疾病感到惋惜,他開始放棄抵抗。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牛結實終於承認自己患了絕症。隨後,他誤入村民套路感染上傷寒,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不再惡作劇,不再嬉皮笑臉。他面色蠟黃,嘴唇發白。有氣無力地拖著一艘木船,默默離開了村子。

你說這是全村人的勝利嗎?結果沒有人歡呼,村民們站出厚厚的一排,在村口看著牛結實給他們磕頭。有多少是圍觀看熱鬧,有多少是幸災樂禍。又有多少是同情,有多少是於心不忍。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不會有人承認自己做錯了,因為這個責任,平攤到每個人身上便微乎其微。

全村人配合演出,最後殺死了一個人。

再刀槍不入的心臟,也有最柔軟的地方,而當觸犯到那塊最柔軟的地方,也就意味著毀滅。

對於受害者個體而言,輿論存在核爆般的力量,它形成了,就不可逆了。

電影片名為《殺生》,透著一股禪意。

僧人不會殺生,他們秉承佛道精神,對芸芸眾生心存憐憫。

獵人和屠夫最常殺生,刀起刀落眼睛不眨一下。

牛醫生,醫者。醫者本存仁,非但不殺生,還要治病救人。

牛醫生治了誰的病,又救了誰的命?

沒有。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暴打一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

牛醫生把全村人的道德良知摔進萬丈深淵,把謊言、欺騙、報復的毒素注入村民思想之中;

按照牛醫生“攻心”的方法論,他完全可以幫助牛結實真正融入村子,讓生活變和諧,而實際上,他用一種粗暴省力的方式——洩憤,害死了牛結實。

《殺生》英文名更加直接:Design Of Death,翻譯成中文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死亡》。

電影獲得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3項大獎和3項提名,在藝術層面獲得了高度認可。而它的現實思考意義,也依然值得多次被提起,多次被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