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导语:刚刚读了连岳《你要的“健全”,不过是“健全”的冷酷而已》一文,

让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当中。我认同婚姻不能没有解局的观点,而且认为这是很亮的一个点。尤其是“宁愿当残损的先知,也不要当健全的奴隶”这一句话,它戳痛了无数婚久失爱的人心。可是同时我又觉得这个点过于狭小,片面而且指向未明,怕有以偏概全的误导,也怕引发社会的歧义和过度解读,所以今天我补充了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个性主义不能没有终局。就好比在连岳关于婚姻解局的这个点上,增加了一个背景板。在更宽广的面上去分析这个点的走向,才能对婚姻和两性关系有更客观全面的理解。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1)

个性张扬与个性主义的边界和终局

毫无疑问,连岳文中提及的陈香案例,对这些形似健全,实则暴力如地狱的婚姻家庭,我是赞成速离的,赞成“宁愿要一个有责任感,正常,温暖的单亲家庭,也不要一个集中营一样的婚姻地狱”的观点。在物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觉得陈香确实真的没必要用“为了孩子”作借口而拖延,离婚并不是什么耻辱。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可是对这个例子,我们不能过度的延伸,甚至以偏概全。避免让人觉得只要发生家庭矛盾,或者缺乏关爱就要提出离婚。现代婚姻中,两性相处有矛盾有痛苦这是常态,社会上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因为人性都有从众心理,一旦婚姻的缺陷以及痛苦被模糊化之后,便会引起一窝蜂地把缺陷和痛苦无限扩大和延伸。会误令到许多人纷纷对号入座,个个都自以为是属于文中所形容的那个“健全”的奴隶和集中营般的地狱,但事实上真正属于集中营般的婚姻地狱的家庭,毕竟只占少数。当对所谓的奴隶和集中营般地狱没有提出清晰明确的界定,如果把婚姻中正常两性相处中的包容、妥协,忍让都称之为奴隶行径的话。这就是过度解读和以偏概全,不得不说,这是连岳该文的遗憾之处。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不得不说现阶段处于历史上个性独立和张扬的高涨期,不结婚的人数越来越多。为个性自由而不愿受到婚姻束缚的思潮甚嚣尘上,它能够大面积的传播和蔓延,固然说明了其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戳中了现代婚姻中许多人们内心深处的痛点,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不从社会管理的高度,仅仅从个性个体层面去分析,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另外一个事实,个性主义和个性张扬不是无止境的,它确实是有一个边界,也有一个终局。这个边界就是:必须承认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的同时,也必须承认没有单一孤立的个体能够自我生存。这个边界指向了一个终局:那就是人是必须要与人相处才能生存,绝大多数的人是需要亲密的两性关系。而亲密的两性关系和婚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相同点就是两者都需要相处的艺术,都需要两性互相的融合、包容、妥协和忍让,而两者的不同在于受到两性相互的制约和受到制度、传统和道德习俗的约束有着轻重之分。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有了这个终局,就能揭穿一些谎言,洞穿蒙蔽眼睛的假像,还原事物的本质。比如文中案例的陈香。摆脱地狱般的婚姻后,她的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呢?连岳没有写到,也没有问到,但是我必须要问,因为简单的摆脱本身并不是陈香的终局,她要么再结婚,要么维持单亲家庭不结婚,只有这两种选择。如果选择再结婚,那么无疑会给陈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想要过得比上一段婚姻更幸福的话,就必须要求她自己还有未来的对象,都有比上一段婚姻更高的两性相处能力,包括互相的包容、妥协和忍让。这个简单易懂,不再啰嗦;如果选择了维持单亲家庭而不再结婚,这时的她和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不婚族一样,她们这些人自以为不结婚,就可以既不受婚姻制度的束缚,也不需要两性相处的包容、妥协和忍让。正是这一个假像,蒙蔽了许多人,但其真相就是不结婚不等于不需要或者没有亲密的两性关系。性怎么解决?情感如何交流?现实中或许很多这些人事实在做了,可并没有说出来而已。所以不结婚就不等于不需要亲密的两性关系,不需要两性相处的包容、妥协和忍让。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不结婚那往往都是暂时的假象,它的终局还是需要亲密的两性关系和两性相处。以陈香为例,如果她在这一段不幸的婚姻当中,没有学到足够的包容,妥协和忍让能力的话,仅仅简单摆脱了,或许未来的她,还能否找到下一任的丈夫或者男朋友都是个大问号,更别说找到更好的了。所以为摆脱而摆脱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去了旧痛、迎来新伤。会否得不偿失,因人而异,只能各自衡量。上述分析,对打算一辈子不结婚的年轻人同样适用。

现在不结婚和没有男朋友,那只是暂时的,未来的亲密两性关系和两性相处同样是刚需。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2)

个性主义必有终局的另一个意思是指它确实会有数量峰值的上下限。它的发展轨迹是波段式的行为周期。

个性解放的发展,不得不说有其周期性,从大的历史来看,唐朝的时候,婚姻观念以及两性关系还是比较开放的,也就相对来说那时婚姻中的个性得到了较好的解放,宋朝时则次之,到明清朝时则对婚姻中的个性最为严苛,个性被大大的打压和抑制。随着民国时期个性解放的蛰伏,以及解放初期的生长,到如今,个性主义又步入了高涨期。从行为规律去分析,婚姻中夫妻相处的矛盾痛苦,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差,以及制度、传统、道德习俗等约束的强化而增加。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激发并催生个性的反抗和解放;反过来,当个性解放发展到张扬和高涨阶段,离婚的人越来越多,就变相提高了亲密两性关系以及两性相处的成本和要求,物以稀为贵,那个时候的两性相处能力包括包容、妥协和忍让就不断升值,许多没有相处能力的剩男剩女和离异单身想找一个男女朋友都难,毕竟单身的人太多了就会对择偶要求也水涨船高。现在的事实现状已经对此作出证明。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相信未来相持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只能够纷纷“降价”来将就、换取亲密的两性关系和相处。到那个阶段会反过来压抑离婚的增加。慢慢的离婚开始少了,人们为了竞争更好的两性关系和相处,都觉得婚姻里必须加强约束个性,随着这样的预期就越来越强烈,又反过来转入压抑个性的阶段。单身数量和个性主义都会有最高点(波峰)和最低点(波谷),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在波峰与波谷之间不断循环运行。这个周期过程,这个波峰与波谷,就是个性主义的终局,它不可能无休止的高涨或者低潮下去,所以连岳所担心的离婚潮的出现是多余的,因为它始终会出现,但它会有数量最高点的上限,因为它毕竟只是周期性波段性发展的产物,不会无休止地高上去或者低下去。研究个性主义的终局以及周期,要结合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以前一个变化周期,可能需要几百年,但随着信息化以及碎片化时代的来临,现在的变化周期越来越短,甚至只需要10年20年。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其实道理就跟现在的猪周期同一个道理:没人养猪或者出现猪瘟的时候,猪少了猪肉价格就高涨,正如现今的事实。这个时候人们养猪能挣钱的预期就会提高,结果会引来养猪的人越来越多,等到许多人挤进来养猪的时候,慢慢又变成猪太多了,猪肉开始跌价。再之后是因猪太多而猪价暴跌,就会造成了养猪户大面积的亏损。随着挣钱预期的降低,又到了没人去养猪了,猪又开始减少,猪肉又涨,这种现象会循环不断出现,和离婚与个性的发展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考虑离婚的时候,要先研究类似的猪周期现象,如果是在个性解放高涨期的最高峰离婚,那么接下来迎接自己的可能是:还能否找到男女朋友的问题。如果没有两性相处的包容、妥协和忍让能力,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作用下,剩男剩女们哪怕再怎么“降价”,可能都未必能够“卖”得出去,因为那时像这样的甚至比自己更优秀的剩男剩女实在太多太多,而且是越来越多。所以剩男剩女越不婚就越剩越多,越往后其实就越需要两性相处的能力。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3)

综上所述,个性主义再怎么张扬,它始终离不开亲密的两性关系和两性相处;个性主义再怎么高涨,它也有一个波峰波谷的上下限,也有一个波浪式的循环发展和周期,这就是个性主义的终局。

当我们看清了这个终局,我们就不会简单粗暴地为摆脱婚姻而草率摆脱了,因为摆脱本身并不是终局。反而我要担心的是,接下来我们可能忘了自己还要找男女朋友,还真需要亲密的两性关系;也会怕我们踏错了节奏,踏错像猪周期那样的节奏。

那么很显然,婚姻的摆脱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环节,最终还是要回到两性相处上来,还是要回到两性相处的主基调,那就是融合、包容、妥协和忍让上来。但这个观点并不排斥更不反对处于事实婚姻地狱中的人选择摆脱婚姻,而且迅速摆脱,只是我把侧重点放在了摆脱不幸的婚姻之后,反而还更需要有更好更高的两性相处能力,而不是目前人们普遍误解的那样不再需要相处。也就告诫了人们,不要轻易草率离婚;同时也提醒了我自己和连岳,写文章的主基调应该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这才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最后落脚点

。有了这个补充和完善,就等于给那些处于痛苦矛盾婚姻中的男女,打了一针镇定剂,冷静一下他们那些躁动不安的心。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同时,我必须要澄清一下,虽然婚姻和婚姻制度,仍然是当前最合理,最有效的两性相处模式,但那是对于社会管理以及从普通大众的宏观层面来说的,而对于一部分人,我又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婚姻以及婚姻制度,并不是最好的两性相处模式。

因此看过我之前文章的都知道,也就有了我只说亲密的两性关系和两性相处,是个性主义的终局,而并没有说婚姻是个性主义的终局,这是有本质的不同。我认为,对于个性主义者而言,目前的不婚和现行婚姻制度,都只是其中的一种过渡形式。凭着人类的智慧,相信在未来,能找到有别于目前的婚姻制度和不婚的最好的两性相处模式,或者多元化的共存模式。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举个案例就如大家熟知的歌星王菲,与窦唯李亚鹏这两段婚姻失败之后,至今仍选择不结婚,但这不影响更不否定她与谢霆锋有着亲密的两性关系和两性相处,只是用亲密的男女朋友取代了传统的夫妻关系,但是她们同样需要两性相处的艺术,也同样需要相互的包容、妥协和忍让,或许王菲她只是属于那一类不愿接受现行婚姻和婚姻制度以及传统道德习俗约束的人。

可是普罗大众想要她那样的洒脱,想要她那样对婚姻制度的摆脱,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做支撑,那也只是个性主义的幻想而已。对于大多数经济能力欠缺,仅仅是处于婚姻正常矛盾和痛苦中的人来说,最怕的还是自己忽悠自己,其实大多数的婚姻,除了连岳所讲的人数凑齐的“健全”,除了正常的矛盾和痛苦,其实还是有很多其他的价值和内涵,或许只是被我们故意疏忽或者没有发现而已,如果看了某些文章,就简单人为扩大了婚姻的痛苦,谁都认为自己处于那个必须摆脱的“奴隶”和“地狱”,那么就请看看上面个性主义不能没有终局的分析吧。如果此时的你还未学会如何两性相处,学会如何在婚姻或者亲密两性相处中学会包容、妥协和忍让。那么这种单一的草率的为摆脱而摆脱,就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所以要理性看待婚姻中的痛苦和矛盾,要慎重自己的摆脱决定。真的地狱,我们必须摆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所谓的奴隶和地狱存在人为的扩大和延伸,就不妨冷静一点,诗词有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从另一侧面看,目前的存在可能又是优缺点并存,且行且珍惜的不错婚姻。因为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罢了。当然,看点还是看面,因人而异,俗话说:性格即命运、选择即人生。

重申一遍:离婚容易相处难,可是没人能逃得脱两性相处。在我们还没有从一段婚姻中学会两性相处能力,包括包容、妥协和忍让之前,还是慎做婚姻中“残损的先知”,毕竟这个残损,它不但不完美,而且只是去了旧痛,迎来新伤;再说说“先知”,我怕的是因自我个性的膨胀和踏错周期,导致了从婚姻的先知变成了先驱,甚至变成了先烈。

一个追求深度和原创的情感作者,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主调还是不要劝人轻易离婚:婚姻不能没有解局、个性不能没有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