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享会要线下密集开店,宝妈职业化知难而进!

核心导读:

1、宝妈社区团购如何通过宝妈职场化快速成长?

2、宝妈模式又会面临什么难点?

3、未来路在何方?


食享会要线下密集开店,宝妈职业化知难而进!


近日,社区团购头部食享会宣布,将线下密集开店,将宝妈职业化。作为从2016年起步,最早期就开始社区团购之路探索的食享会,2018年获3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9年完成腾讯双百领投B+轮融资。作为依托宝妈体系成长起来的食享会,此次扶持社区店,将宝妈职业化,在行业里引起热烈关注。


因担忧宝妈团长甩手,造成用户流失,一边吃宝妈红利,一边提防似乎是业内常态,宝妈职业化似乎是不错方向。当然也面临将“杂牌军”变为“正规军”之路艰辛。职业化提高效率大势所趋下,如何化解难题,值得思考。


食享会要线下密集开店,宝妈职业化知难而进!


01 宝妈职场化是趋势


近年来,社区团购宝妈群体越发庞大,在社区化程度高地区更为明显,据估计目前80%社区团购团长为宝妈。疫情期间更是有不少热心宝妈加入其中,从米面粮油到日化洗护,一一送入用户手中。


其实宝妈模式运作并不复杂,宝妈从平台接货,通常自家作为用户自提点,比起运营门店交付简易有效降低成本。宝妈还要包揽售后服务,有疑问和诉求可及时反馈,宝妈模式对用户响应更为快捷


相较于线下门店团长,从线上成长起来的宝妈,更具社交性,有充裕时间打理社群,利用感性因素也更易获得信任。结合团长模式轻便性和宝妈群体特性,在整个社区中,一位成功宝妈能获得

较大用户流量。正是基于这些优势,平台对宝妈需求只增不减。


食享会要线下密集开店,宝妈职业化知难而进!


当然,也要冷静看到,宝妈作为一类小B端兼职,虽说经过平台培训上岗,但不同宝妈之间业务水平仍存在差异,头部、中部和尾部宝妈,目标也不尽相同。


对于头部宝妈,捆绑难度大,流失率高更为突出。头部宝妈受众基础大,为平台带来不少流量,但“捆”着团购用户并非平台,一旦宝妈切换到其他社区团购品牌,或是脱离平台单干,用户流失都不容乐观。而头部宝妈又不愿捆绑于低收益小平台,大平台又忌惮一把手宝妈带走用户资源,因此双方都面临一大难题。


中部和尾部宝妈处于培养阶段,业务能力尚不成熟,忠诚度问题相对并不敏感。不过当中尾部跻身前列时,跳槽问题将同样尖锐。因此,社区团平台做大后,将宝妈转化为服务者角色,强化用户对平台依赖性,扶持、鼓励宝妈开店,将宝妈职业化是必然路径。


而此次,食享会是计划在湖北省内布点1万个社区店,形式分为平台自主选址和与店面合作这两类,具体则是由店员接收公司供货负责分拣发放,而团长仅需组织团购,从而实现销提分离。


食享会要线下密集开店,宝妈职业化知难而进!


02 宝妈职业化也需突破难点


除食享会积极探索门店模式,十荟团、同程生活等头部也作出门店落地战略规划。广州万民百货商超副总裁李波涛认为,团长模式轻便易发展易模仿,而门店属于重资产,二者恰好互补。门店竞争力主要有三,一是

位置竞争力,二是交付履约力,三是供应链竞争力。且门店为即时消费模式,社区团购则是T+1计划消费模式,能有效扩充消费场景。


李波涛认为,随着宝妈成长,对带货越有发言权,反而会束缚平台发展,宝妈追求价高单少,而平台更注重单量复购,两者在货品选择上存在一定分歧。平台逐渐成长壮大更需要标准规范与粘贴复制,小B端宝妈模式远不能满足需求,门店模式正好可有效化解难题,在消费场景、选品、标准、履约、粘性上有效扩充,促进二者和谐共赢。


食享会要线下密集开店,宝妈职业化知难而进!


食享会要线下密集开店,宝妈职业化知难而进!


03 未来方向


当然也要看到,若要落地门店,在供应链选品上相对稳定,而位置与人员可选性大,属于可变甚至难控因素。对于新零售互联网公司而言,管理经营门店有较大难度,也是要努力突破瓶颈。


无论是靠门店打破宝妈“垄断”用户资源,还是将其职业化,又或是另辟蹊径,此次,食享会知难而进,面对阿里、京东、拼多多下场社区团购,放手一搏,勇气可嘉。狭路相逢,勇者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