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裡一大害草,5月初長,農民:來頭不小,除之不易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糧食備受關注,全社會都對今年的糧食產量非常重視。受到國外疫情的影響,很多國家暫停了糧食出口,國內的口糧供應問題成了大家的關注點。今年的小麥和水稻再過不久就要收穫,我們也即將吃到新糧食,口糧問題基本不用擔心了。在糧食物資保障充足的前提下,農民朋友的辛苦更應該得到重視,種糧食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夏季收水稻的時候。除了收穫不易,種植過程也不容易,農民總是和雜草鬥智鬥勇。稗草,堪稱稻田一大害草,5月初長,農民感嘆:來頭不小,除之不易。

稻田裡一大害草,5月初長,農民:來頭不小,除之不易

稗草是一種經常生長在稻田的害草,它的外形與水稻很相似,不易區別,尤其是對外行人來講,幾乎分辨不出來。在民間稗草被稱為稻田第一害草,讓農民非常頭疼。稗草和水稻的區別在於葉片,稗草的葉片更為毛澀,而且顏色也更淺。雖然兩者有這些區別,但是真正到了現實生活中要拔草的時候,農民是很糾結的。同樣都是綠色的葉片,繁忙的工作下辨別顏色深淺非常不易。

稻田裡一大害草,5月初長,農民:來頭不小,除之不易

每年4月底,5月初的時候,稗草就會生長,幾乎與水稻同步生長,稗草和水稻共同爭奪養分,因為競爭大了,水稻的長勢勢必會受到影響,所以農民這時一定要做好除草工作。不過除掉稗草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少農民感嘆,稗草的來頭不小,除之不易。

稻田裡一大害草,5月初長,農民:來頭不小,除之不易

現在農民除稗草的方式依然以手工拔除為主,這需要一定的經驗辨別雜草,而且在拔除時一定要注意力度,不可以把水稻帶出來,這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經驗活,拔除很有難度。除了這些現實因素以外,稗草的來頭也是不小的。在民間有一種說法,稗草是水稻的祖先,水稻是由稗草進化而來,這種說法廣為流傳,很多農民也對此深信不疑,既然稗草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生命力和寓意都是不可估量的。

稻田裡一大害草,5月初長,農民:來頭不小,除之不易

雖然稗草是一種害草,但是它其實也有自己的用途。稗草的長勢強,生命力旺盛,是一種很難得的青飼料。以前農民養羊或養牛是不像現在這樣喂飼料,而是喂玉米,再夾雜一些野草,其中就有稗草,牛羊很愛吃。在一些地方,人們還有用稗草來養魚的習慣,據說用這種方式喂出來的魚肉質非常鮮嫩,要比我們在平常市場上買到的魚味道好很多。

稻田裡一大害草,5月初長,農民:來頭不小,除之不易

此外,稗草還能夠用來釀酒,稗子酒在湖南很受歡迎,也很有名氣,甚至被譽為“最好的酒”。聽說這種稗子酒風味獨特,清香濃郁,不過可惜的是筆者並沒有喝過,如果有機會,還是希望能夠好好品嚐一下的。

稗草有如此多的用途,經濟價值其實也很高,如果能夠規模種植,收益也是不錯的。目前國內種植稗草的人並不是很多,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市場沒有開發出來,雖然稗草用途多,但是沒有主要的銷售途徑,農民自己開拓銷路很有難度,所以一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敢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