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流程圖,輕鬆掌握血透患者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診療

一個流程圖,輕鬆掌握血透患者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診療

過去15年,醫學工作者為推動動靜脈瘻在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美國仍然有相當一部分終末期腎病(ESKD)患者使用中心靜脈導管(CVC)進行透析。而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是CVC血液透析患者最嚴重的併發症。

本文就透析CRBSI的診斷和管理整理了一張圖表,供大家參考學習。

隨著CVC使用時間的延長,CRBSI風險增加。研究顯示,使用CVC血液透析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CRBSI發生率分別為35%、54%和79%。CRBSI風險與患者年齡、性別、種族、糖尿病、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或CVC優勢側無關。使用CVC的老年CRBSI風險較小。與HIV陰性患者相比,HIV陽性患者CRBSI風險並無增加,但更易出現多重感染。

CRBSI的臨床表現多樣,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熱和寒戰。懷疑CRBSI的患者,60%-75%可經血培養確診。大多數(40%-80%)CRBSI由革蘭氏陽性菌所致,包括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球菌。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CRBSI佔20%-30%。葡萄球菌CRBSI一般對甲氧西林具有耐藥性。懷疑CRBSI者獲得血培養後,應經驗性給予覆蓋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的萬古黴素和頭孢他啶。透析患者通常難以進行外周血培養,可從透析通路或導管腔內抽取血液進行培養。

CRBSI臨床表現和結局嚴重程度與微生物類型相關。研究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患者53%需住院治療,腸球菌引起的CRBSI患者30%需住院治療,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患者23%需住院治療,而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CRBSI患者僅17%需住院治療。感染性休克和轉移性感染較為罕見,最常見於金黃色葡萄球菌CRBSI患者。一項納入113例金黃色葡萄球菌CRBSI患者的研究顯示,10%的患者出現轉移性感染,包括心內膜炎、骨髓炎或膿毒性關節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併發症幾乎都發生於使用抗生素48小時後仍高熱不退的患者。

非複雜性CRBSI患者,一般全身性抗生素治療2-3周(金黃色葡萄球菌治療4周)即可治癒感染。而出現敗血症、持續陽性血培養或轉移性感染(如心內膜炎、膿毒性關節炎、硬膜外膿腫或骨髓炎)的複雜性CRBSI患者抗生素治療療程則較非複雜性CRBSI患者長(6-8周)。治療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β-內酰胺類抗生素優於萬古黴素,應優先給予,尤其是轉移性感染患者。專家建議,血流動力學不穩、念珠菌血症、耐藥菌或轉移性感染(5%-10%)的患者應拔除導管。出口部位感染者,可建立新隧道更換導管(見下圖)。

一个流程图,轻松掌握血透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疗
一个流程图,轻松掌握血透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疗

圖1 透析CRBSI診斷和治療流程;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S. aureus:金黃色葡萄球菌;*符合非複雜性CRBSI的MRSA感染給予全身性抗生素和抗生素封管可治療,無需拔除導管或更換導管;HD:血液透析

CRBSI是臨床上常見的血液透析導管併發症,導管使用6個月CRBSI風險可超過50%。疑似CRBSI的患者獲得血培養後,初始治療應使用廣譜抗生素。

醫脈通編譯自:Management of the Hemodialysis Patient with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JASN. April 2019, 14 (4) 611-6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