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熱劇《清平樂》已播出過半,朝堂戲來到了與大宋未來息息相關的慶曆新政。


在一場關乎裁冗員的battle中,改革派頭號種子選手范仲淹陳述了冗員存在的危害:最窮的冗員幾年積蓄所買的房產,抵得過十戶小康之家了。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這段陳詞中,有一我們親切又熟悉的詞——“小康”。


對此,有觀眾在彈幕中表示:“大宋的時候就有'小康'的說法了?”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其實,《清平樂》這部劇,無論是臺詞還是服化道,都是相對考究的。“小康”一詞出現在這裡,並非微過細故。


“小康”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的《詩經》。


《詩經 · 大雅 · 民勞》中有言:“民亦勞止,汔(qì)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這裡的“汔”是接近的意思,而“中國”指的是京都。


這句話是當時老百姓的吐槽,覺得自己種地種得太累了,渴望著安康的生活。希望領導部門既能夠施惠於京都人民,也能夠安撫四方百姓。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而關於“小康”一詞的系統性闡述,則最早出現在《禮記 · 禮運》中。


“此六君子(禹、湯、文、武、成王、周公)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這段的大體意思是,被百姓稱讚的那六個牛哄哄的君王,他們用禮制管理著國家。如果有人有越軌行為,無論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都會瞧不起他。我們就把這種社會叫做小康。


不難看出,《禮記》中對“小康”一詞的闡述,更側重於社會秩序的安定。而現如今我們提到的“小康”,則更側重由經濟實力決定的生活水平。


不難看出,《清平樂》中範懟懟口中的“小康”,與我們現在提到的“小康”意思更為貼近。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所以,大宋《奇葩說》中的辯手們提到了“小康”一詞,這並非有悖歷史。


同時這也說明,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宋朝時人們對“小康”一詞的理解已經從最基本的社會秩序安定轉變至經濟物質的滿足。而且這一概念,一直被沿用至今。


那麼,大宋是否達到小康社會的水平?


很多人表示,如果能穿越,一定會選擇穿越至北宋。北宋簡直是人間天堂啊。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比如,宋朝打破了唐時坊市分離的格局,出門就能shopping。


而且,出門不僅可shopping的地方多,還能逛一逛出了名的大型公共娛樂場所——瓦舍。


如果你再像《慶餘年》裡的範閒那樣,穿越前背了幾句詩詞,在詞風盛行、優容文臣的宋朝,你很容易成為俏麗花魁的入幕之賓。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高消費自然也需要高收入,這不用擔心。北宋時盛行高薪養廉,公務員待遇那是一等一地好。


《清平樂》裡,官位中不溜的範懟懟說了,自己一年收入是三十萬錢。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有大佬粗略地估算過,不考慮北宋至今1000年的通貨膨脹,這個收入摺合成現在大概是年薪10萬RMB。


而且,你也甭問這是稅前還是稅後,因為那個時候,但凡你考上功名,所得收入都是不需要交稅的。


以上還不包括各種福利補貼。


假如很不幸,咱穿越前是個學渣,沒背多少詩詞歌賦,考不上公務員。沒關係,咱可以參軍啊。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宋朝的兵制與唐朝不同。


唐朝施行的是府兵制,也就是“沒事兒您種地,有事兒來打仗”,而且一旦被點名,那參軍便是必修,是義務,沒有工資。所以才有了杜甫《石壕吏》中“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的名場面。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而宋朝施行的是募兵制,參軍是選修。也就是您如果種不好地了,可以來參軍,我們給您錢,不打仗的時候也給您錢。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朝堂上整天叭叭的那些文人是“文系公務員”,而軍營裡舞槍弄棒的是“武系公務員”。


wow~ 大宋的生活真是令人欣羨不已!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麼?


八成不。


如果北宋社會的運行軌跡真的無可挑剔的話,那不至於僅存活了167年就發生了“靖康之變”那種事情。


條條認為,北宋政府可能存在很嚴重的赤字危機。


對內,北宋要用錢。前面講到,北宋朝廷對文系公務員高薪是為了養廉,而設立武系公務員是為了避免百姓在遇到天災人禍時,走投無路而造反。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對外,北宋更要用錢。宋真宗(趙禎他爹)在位時,相繼與遼、党項(後發育成西夏)簽訂了澶淵之盟和景德和議,這兩份約定的內容簡單而言就是:大宋每年給另外兩家大量歲幣,換對面兩家別對大宋動手。


那北宋政府的錢從哪兒來?


博學多識的你一定知道,政府的絕大多數收入來自稅收。既然北宋公務員們不需交稅,那這稅只能從百姓身上來了。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於是問題來了,寒門弟子為了不交稅,都發奮讀書以求功名。一旦考取功名謀得一官半職,那不僅不用交稅,工作還是鐵飯碗。


我們假設北宋的人口管理工作做得還不錯,總人數沒有太大變化。忽略其他條件,我們可以粗略地得到以下結果。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紅色的?處的箭頭方向是怎樣,大家應該心知肚明。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很顯然,北宋這一套公務員制度把做官的是養好了,可是百姓的稅收負擔卻在增加。


更可怕的是,這種稅收負擔是成倍數增長的,“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的馬太效應亦是成倍體現。


所以,當政府官員數量尚可,百姓上繳的稅收足以滿足政府支出時,北宋是一片河清海晏、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一旦馬太效應讓北宋政府入不敷出時,這套公務員制度的弊病便會突顯,所謂的繁華只是一觸就破的泡沫。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相信我們官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要搞新政。


六百餘年後咱宮鬥戲的常駐男嘉賓雍正爺搞了個“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亦是為此。


遺憾的是,自從趙匡胤搞了一出杯酒釋兵權以來,大宋朝廷便是文官當家。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文官搞新政來對付文官,搞不出個名堂來一點都不奇怪。


所以,別再說啥要穿越到宋朝了。


《清明上河圖》和《東京夢華錄》中固然有著北宋的繁華,但這些寶馬雕車燈紅酒綠都僅屬於當時的都城。都城的繁華那都是建立在地方痛苦之上的。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千里江山圖》描繪的倒是江南盛景。但此畫問世時距離靖康之變只剩二十多年,作者王希孟又時任宮廷畫師,因此,此畫難免有朝廷自賣自誇之嫌。


因此,北宋的繁華,可能是“假小康,真泡沫”。


真正解放了百姓的,只有新中國。


北宋已有“小康”一詞?北宋的繁華或許只是絢爛的泡沫

筆者出身理工,缺乏系統性知識框架,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若有知識性錯誤或其他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