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行走5:廣元朝天大灘鎮軍師廟“老三灘”美麗女擺渡人

到了“老三灘”,灘多水又險,怕得莫把爹孃喊

過了“老三灘”,家裡妻兒報平安,昭化城裡喝酒抽菸

——嘉陵江船工民謠


“老三灘”是指嘉陵江流經陝西、甘肅兩省後,進入四川境內上游段的廟兒溝、軍師廟、文安三個險灘,灘與灘之間相距3公里。

嘉陵江行走5:廣元朝天大灘鎮軍師廟“老三灘”美麗女擺渡人

“老三灘”還是秦嶺與巴山交匯點,這裡具有秦巴山區高山峽谷,壁立千仞的地理特點,發源於秦嶺山巔的嘉陵江像一條毫不馴服的藍色長龍,從陝西寶雞鳳縣一路南流,順著山勢百轉千回,奔流向前。

嘉陵江進入四川地界後,山光水色,性情多變。平緩處,水滑如鏡,靜水深流;險灘處,浪翻濤湧,聲若驚雷。讓嘉陵江上船工縴夫們望而生畏,魂飛魄散的,非 “老三灘”莫屬。

“船過‘老三灘’,鬼門關上轉一圈”,在嘉陵江上討生活的船工縴夫們世代口口相傳。

時至今日,嘉陵江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畫面,不復存在。

嘉陵江行走5:廣元朝天大灘鎮軍師廟“老三灘”美麗女擺渡人

位於嘉陵江上游的廣元大灘的“老三灘”現有三處擺渡點:廟兒溝、軍師廟、文安。這三處因沒修建過江大橋,山民出行還得依靠擺渡船。

廟兒溝擺渡船是在嘉陵江上做了20多年擺渡人的張大爺,長年堅守著,雖年逾六旬,仍放不下襬渡人營生;文安是尹大哥(詳見《嘉陵江行走4:廣元“老三灘”擺渡人,古老職業後面的故事》一文)書寫一個嘉陵江擺渡人的責任與擔當;軍師廟是個女擺渡人,姓張,當地人稱她為“張姐”。

嘉陵江行走5:廣元朝天大灘鎮軍師廟“老三灘”美麗女擺渡人

2019年12月2日,“遊腔呂調”從廣元朝天區出發,一路溯嘉陵江而上,走S410省道往陝西漢中燕子砭、陽平關方向。過文安場,再前行5公里,尋一岔路口左拐出,順路下到江邊。

嘉陵江“老三灘”軍師廟張姐的擺渡船在此。

嘉陵江行走5:廣元朝天大灘鎮軍師廟“老三灘”美麗女擺渡人

軍師廟屬廣元朝天區大灘鎮管轄,分散居住著一個村近300餘口,寶成鐵路四等小站軍師廟站臨江而建。附近周邊山民出門坐火車,或走親訪友,需坐擺渡船過河。

8年前,張姐和丈夫選擇了“老三灘”軍師廟擺渡人生活,為往來山民提供方便。

嘉陵江行走5:廣元朝天大灘鎮軍師廟“老三灘”美麗女擺渡人

過河船價是物價局核准,渡人一塊,過車五元。即便這樣,擺渡船的收入遠遠比不了在外打工。

“打工還有個週末、節假日啥的,擺渡人就沒有這些‘待遇’”張姐和丈夫也羨慕過空手出門,抱財歸家,在外打工掙了錢的;偶爾也談嫌幾句擺渡人的苦和累。可是,面對山民們的需要,夫妻倆終有不捨。

當一個嘉陵江上擺渡人,對張姐兩口子來說,不僅是職業,更是責任。

嘉陵江行走5:廣元朝天大灘鎮軍師廟“老三灘”美麗女擺渡人


嘉陵江行走5:廣元朝天大灘鎮軍師廟“老三灘”美麗女擺渡人

張姐人美心善,熱情待人。生活上,夫妻倆舉案齊眉,工作中,分工協作,履職盡責。農忙時,丈夫下地耕種,張姐上船擺渡;農閒時,丈夫心疼妻子,讓張姐做輕鬆家務活,只有丈夫有事走不開,張姐就“客串”一把嘉陵江上女擺渡人。

一年到頭,不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張姐守著擺渡船,見人渡人,遇車渡車,一天沒拉下。只在夏季,嘉陵江漲洪水停航的那幾天,才是張姐兩口子的“假期”。

嘉陵江行走5:廣元朝天大灘鎮軍師廟“老三灘”美麗女擺渡人

女人愛美。嘉陵江上擺渡人免不了風吹日曬,風裡來雨裡去,張姐嬌嫩肌膚不再吹彈可破;每天來來回回撐船,一雙好看的手青筋畢現,粗糙如皮。

嘉陵江行走5:廣元朝天大灘鎮軍師廟“老三灘”美麗女擺渡人

嘉陵江上擺渡人,一般的男子都要喊苦嫌累,對嬌小瘦弱的張姐來說,更是苦不堪言。然而,只要乘船過河的一個微笑,一聲謝意,就讓張姐兩口子滿足半天;把每一個人平安渡過河,是張姐兩口子最得意的事。

張姐說她不後悔選擇在軍師廟當一個女擺渡人。因為,她熱愛嘉陵江,熱愛每一個擺渡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