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抗擊疫情的“軍師”——“德國鍾南山”解讀新冠病毒

德國的新冠疫情自二月下旬開始不斷升級,2月26日起德國北德廣播(NDR)新聞網站專門推出了一個採訪病毒專家德羅斯滕的音頻節目,每期節目半小時左右,在節目中他深入介紹疫情進展和防治,併為民眾答疑解惑。記者將繼續為大家帶來“德國鍾南山”德羅斯滕解讀新冠病毒系列,簡要回顧每期訪談的精髓,深入瞭解德國對新冠病毒的防控舉措和背後的原因。

上期精彩回顧:

默克爾抗擊疫情的“軍師”——“德國鍾南山”解讀新冠病毒

克里斯蒂安·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

不要陷入過度恐慌

注:本文只是對該節目核心內容的總結,並非逐句翻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官網(https://www.ndr.de/nachrichten/info/podcast4684.html)收聽節目錄音。

默克爾抗擊疫情的“軍師”——“德國鍾南山”解讀新冠病毒

1. 我們研究所(柏林Charité研究所)的角色更像是一個諮詢性實驗室(Beratungslabor),我們與羅伯特·科勒研究所(RKI)一樣直接服務於德國聯邦衛生部,並不直接對具體的患者樣本進行化驗,化驗由各州的實驗室和研究機構直接負責,我們的任務是實時與他們溝通,提供諮詢建議或做一些樣本的深入分析。

2. 2月底以來,德國的確診病例開始增多,特別是在德國南部和西部較為嚴重,通過化驗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病人之間的感染鏈以及哪些病人的病毒基因結構一致。目前來看,巴登符騰堡州多名患者的感染源來自意大利,但還無法確認北威州的病例是從哪裡感染,至少已排除了從巴伐利亞州感染的可能性,因為這兩種病毒的基因結構並不相同。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病毒在傳播過程中會出現變異,導致不同國家的患者感染的病毒基因並不完全相同,儘管現在還不能準確區分每個國家的病毒基因,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實現。

3. 九十年代初期,德國就建立了一套關於傳染性病毒檢測的流程,這需要幾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通常核心檢驗需要一個半小時,整個實驗過程至少需要4個小時,並且實驗也是批量進行一批30-40個樣本。醫生當天提取的樣本,第二天就可拿到準確結果。與美國和中國的衛生部門對於樣本研究集中管理的情況不同,德國的實驗室結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大學診所或大型醫院的研究所,基本上德國所有的大學研究所都具備病毒檢測和分析能力;另一種是持牌照的實驗室,它們隸屬於大型聯合會,作為中心實驗室與家庭醫生和其他由於成本原因將化驗工作外包的小型醫院形成網絡,當醫生提取樣本後就會寄送給相對應的實驗室進行化驗。

4. 病毒的傳播方式有兩種,一種飛沫傳播,在人打噴嚏或者說話時隨唾液飛出,並墜落到地面,最遠可達2米,可在空氣中存活5分鐘左右;二是接觸傳播,通過附著在物體表面如電梯按鈕和門把手等,相比而言第一種傳播更為嚴重。

5. 尚未有研究表明普通人戴口罩可對自身有防護作用,醫護人員因每天與大量病人接觸,戴口罩可避免飛沫傳染的幾率,從而起到防護作用。因此,我們現在不應強制所有民眾戴口罩,其一這並不見得有效,其二現在德國面臨口罩短缺。

6. 平均每個患者會再傳染2.5個人,如果有病人確診,我們會讓其寫下最近接觸的人,並對這些人進行檢測和隔離。基於我得到的數據,除家人外一般接觸的感染率大概在5%,可能慕尼黑部分地區超過了10%,但這仍遠比普通流感的傳染率低很多。傳染率除了與環境和人口密度有關,與一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也有關係,如果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保持較遠,很少擁抱的話,傳染率就相對較低,反之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