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抗击疫情的“军师”——“德国钟南山”解读新冠病毒

德国的新冠疫情自二月下旬开始不断升级,2月26日起德国北德广播(NDR)新闻网站专门推出了一个采访病毒专家德罗斯滕的音频节目,每期节目半小时左右,在节目中他深入介绍疫情进展和防治,并为民众答疑解惑。记者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德国钟南山”德罗斯滕解读新冠病毒系列,简要回顾每期访谈的精髓,深入了解德国对新冠病毒的防控举措和背后的原因。

上期精彩回顾:

默克尔抗击疫情的“军师”——“德国钟南山”解读新冠病毒

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

不要陷入过度恐慌

注:本文只是对该节目核心内容的总结,并非逐句翻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官网(https://www.ndr.de/nachrichten/info/podcast4684.html)收听节目录音。

默克尔抗击疫情的“军师”——“德国钟南山”解读新冠病毒

1. 我们研究所(柏林Charité研究所)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咨询性实验室(Beratungslabor),我们与罗伯特·科勒研究所(RKI)一样直接服务于德国联邦卫生部,并不直接对具体的患者样本进行化验,化验由各州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直接负责,我们的任务是实时与他们沟通,提供咨询建议或做一些样本的深入分析。

2. 2月底以来,德国的确诊病例开始增多,特别是在德国南部和西部较为严重,通过化验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病人之间的感染链以及哪些病人的病毒基因结构一致。目前来看,巴登符腾堡州多名患者的感染源来自意大利,但还无法确认北威州的病例是从哪里感染,至少已排除了从巴伐利亚州感染的可能性,因为这两种病毒的基因结构并不相同。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变异,导致不同国家的患者感染的病毒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尽管现在还不能准确区分每个国家的病毒基因,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3. 九十年代初期,德国就建立了一套关于传染性病毒检测的流程,这需要几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通常核心检验需要一个半小时,整个实验过程至少需要4个小时,并且实验也是批量进行一批30-40个样本。医生当天提取的样本,第二天就可拿到准确结果。与美国和中国的卫生部门对于样本研究集中管理的情况不同,德国的实验室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学诊所或大型医院的研究所,基本上德国所有的大学研究所都具备病毒检测和分析能力;另一种是持牌照的实验室,它们隶属于大型联合会,作为中心实验室与家庭医生和其他由于成本原因将化验工作外包的小型医院形成网络,当医生提取样本后就会寄送给相对应的实验室进行化验。

4. 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飞沫传播,在人打喷嚏或者说话时随唾液飞出,并坠落到地面,最远可达2米,可在空气中存活5分钟左右;二是接触传播,通过附着在物体表面如电梯按钮和门把手等,相比而言第一种传播更为严重。

5. 尚未有研究表明普通人戴口罩可对自身有防护作用,医护人员因每天与大量病人接触,戴口罩可避免飞沫传染的几率,从而起到防护作用。因此,我们现在不应强制所有民众戴口罩,其一这并不见得有效,其二现在德国面临口罩短缺。

6. 平均每个患者会再传染2.5个人,如果有病人确诊,我们会让其写下最近接触的人,并对这些人进行检测和隔离。基于我得到的数据,除家人外一般接触的感染率大概在5%,可能慕尼黑部分地区超过了10%,但这仍远比普通流感的传染率低很多。传染率除了与环境和人口密度有关,与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也有关系,如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较远,很少拥抱的话,传染率就相对较低,反之则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