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個大地級市 常住人口345萬 GDP超1271億元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

山西有個大地級市 常住人口345萬 GDP超1271億元

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最北端,東經112°34′——114°33′,北緯39°03′——40°44′。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的興和縣、豐鎮市、涼城縣毗鄰,西、南與本省朔州市的右玉縣、懷仁縣、應縣及忻州市的繁峙縣相連,東與河北省張家口市的懷安縣、陽原縣、蔚縣及保定市的淶源縣、阜平縣接,公路里程距北京約330公里、太原約290公里、呼和浩特約300公里;為首都之屏障、全晉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大同市全境總面積14176平方千米,市區面積2080平方千米,建成區108平方千米(2010年)。

山西有個大地級市 常住人口345萬 GDP超1271億元

1952年12月大同市轄一、二、三區和口泉礦區。

1954年7月大同縣與懷仁縣合併為大仁縣。

1958年6月市隸屬雁北專區。1959年1月23日雁北與忻縣合併為晉北專區,大同市隸屬晉北專區。雁北合併為6個縣:陽高、渾源、靈丘、左雲、山陰、朔縣。

1961年7月24日晉北專區撤銷,大同市復歸雁北專區領導,轄城區、口泉區、古城區、懷仁區。同年11月復歸山西省直轄。

1962年雁北又恢復13個縣的設置,1964年11月撤銷古城區、懷仁區,恢復大同縣、懷仁縣。市轄兩區、兩縣。1965年7月將大同、懷仁二縣劃歸雁北專區。

1966年2月將城區、口泉區所轄農業區劃出,成立郊區,大同市轄三個區。

1970年4月,大同市劃歸雁北領導,9月建立礦區,10月成立南郊區、北郊區和口泉鎮。

1971年北郊區改為新榮區。

1972年3月復為省轄市,轄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4個區,17個街道辦事處,287個居民委員會,22個鄉,5個鎮,252個生產大隊,1125個生產隊,351個自然村。

1989年1月,朔州市成立,雁北管轄的平魯、朔縣、山陰劃歸朔州市。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區撤銷,地市合併,懷仁、應縣、右玉三縣劃歸朔州市,將天鎮、陽高、廣靈、靈丘、渾源、左雲、大同7縣劃歸大同市,實行市管縣。大同市轄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4區7縣。

山西有個大地級市 常住人口345萬 GDP超1271億元

2018年,大同市常住人口為345.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6萬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4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09‰;死亡人口2.11萬人,死亡率為6.13‰;自然增長率為3.96‰。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滿族、藏族、苗族、朝鮮族等。

山西有個大地級市 常住人口345萬 GDP超1271億元

2018年,大同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7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5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464.5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742.8億元,增長8.2%。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4%。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6874元,比上年增長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