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病毒引發的“學案”(二):意料之外的《今夜無眠》


一個病毒引發的“學案”(二):意料之外的《今夜無眠》


家庭大戰歷經爆發、升級和平息後,A君和兒子心裡都在化完干戈以後,尋找玉帛。

“哦,老爸,我想起來了,你看我今天聽我英語的視頻課以後,把明天該聽哪個單元,還有有多少分鐘這些都記錄在筆記本上了。”

兒子的這一句話,讓A君馬上想起了正在看著的央視2019主持人大賽中,選手的考題是對話西安和故宮博物院兩位院長,選手的角度是“歷史和未來”的對話

“兒子今天看完的英語視頻就是對話的歷史,而今天關注的明天多少分鐘就是對話的未來。”

於是,這就開始《今夜無眠》序幕。可以說,整整一夜沒閤眼,還是想了很多,梳理一下,大致在這三個方面。

一、《2019主持人大賽》引發的無眠

A君和兒子看著主持人大賽中,董卿給選手抽到的《中國詩詞大會》出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遠方我不知道它有多遠,但詩就在眼前。”失眠中,A君耳邊反覆想起董卿的話,以及他和兒子討論是否可以把這個來作為一個講座的開頭,會比之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來開頭會更好些,感覺這樣可以提高一個層次。

這個講座是《傳承優良家風、助力基層德治》。A君作這個講座時正好兒子放寒假,一起去聽過。

A君的意思是詩就在眼前,不一定用得上董卿所說那些詩,可不可以用“三人行人必有我師”?兒子說,這個出自《論語》,而論語不是詩,是古文。失眠中,老爸再次想起,如何規避兒子提出的問題,要用這句孔夫子的名言,只有一個辦法,讓詩

歌從狹義變成廣義。

為什麼要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師”,主要是“師”。因為家庭、家教、家風中,父母的角色,就是“師”:第一任老師、終身之老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什麼道呢:

傳家風之正道;授什麼業呢:授家教之大業;解什麼惑呢:解家庭之困惑

那當然,講座中涉及家庭“有靈魂”的那些內容,就應該提升為“有師魂”,家庭中夫妻關係和睦了,孩子就少了被“踢貓效應”所折磨的幾率。進而,父母有了“師魂”,就應該成為人類靈魂也包括自己孩子靈魂的工程師

二、《經典詠流傳》引發的無眠

由於從《2019主持人大賽》想到了修改課件,就發生了連鎖反應,因為修改課件的需要,思維就信馬由韁地跳到了《經典詠流傳》。

大年初二晚上,央視一套《經典詠流傳》第三季開播。其中馮家妹和陳果毅演唱《草》這一段,撒貝寧採訪陳果毅,問平常喜歡唱什麼歌,答案是《父親寫的散文詩》。而一向博學多才的撒貝寧以為那是陳果毅父親專門給他寫的詩歌拿來唱。

當然A君也一樣,後來才知道,那是一首真正的歌,由青年詩人董玉方作詞,許飛作曲、許飛演唱的。作為父親節的獻禮之作,許飛用獨特的“流逝感”曲風,用父愛之詩唱哭了多少人。

大年初三,A君值班。專門搜出這首歌,聽了好幾個版本:許飛、李健、曲楊......

這是他的青春 留下留下來的散文詩

幾十年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可我的父親已經 老得像一個影子

不知不覺,A君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那早已到天國去了的父親,他哪裡還找得到他的影子,落淚奪眶而出。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幾十年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可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張舊報紙

幾十年後,或許說用不了那麼久,在兒子面前,A君覺得,自己也慢慢老得像一張舊報紙,又不由得淚從心中來。

失眠中,A君反覆想:這麼好的一首“散文詩”,為何不用在《傳承優良家風、助力基層德治》的講座中,來呼應董卿的“我不知道遠方有多遠,但詩就在眼前”呢?如是,何不把這樣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播放給觀眾聽,讓大家在歌曲中找找父親,找找散文詩,也找找自己如何給自己的孩子寫下優美的人生散文詩。

三、《大眾心理學》引發的無眠

失眠中,家庭大戰的一幕幕還是在A君眼前不斷浮現。家庭大戰升級時,兒子很少這樣情緒失控,在這前後,兒子心裡一定有過很多掙扎,很多選擇,但最終為何選擇了氣憤地戴口罩,憤怒地撕口罩,撕之扔之都不解恨呢?

A君想起了2020年第一期《大眾心理學》,其中最後一篇文章《心理學視角看選擇》。文中提出的三個觀點很不錯,A君也把這篇文章推薦給兒子看過。於是他想,兒子該屬於那一種情況呢?

面對雙趨衝突:選擇價值高的?

面對雙避衝突:找出第三條路?

面對避趨衝突:尋找平衡點?

答案請下一篇文章中揭曉。

(未完待續,請繼續關注《一個病毒引發的“學案”(三):意外的“血案”變“學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