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日本的崛起: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日本擺脫戰後初期的經濟困境、走上恢復發展之路,是與朝鮮戰爭及美國對日“特需訂貨”是分不開的。直到1949年,日本的經濟仍處於極端困難之中。戰敗至1948年,日本的通貨膨脹僅在1947年底至1948年初稍有抑制,但整個經濟形勢仍不景氣。

二戰後日本的崛起: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1948年底,美國提出了緊縮財政、加強稅收等”穩定日本經濟九原則“,並派底特律銀行董事長約翰·道奇於1949年2月赴日本具體實施。道奇整頓日本經濟的方案稱為”道奇路線“,是以緊縮通貨、平衡預算為主的的。

經過整頓,1949年度出現預算黑字1567億日元,稅收增長40%以上,黑市價格下降30%左右,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從統制經濟中解放出來。但道奇路線另一方面又造成工廠倒閉、失業增加、銀根緊縮,出現了”穩定恐慌“。

二戰後日本的崛起: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1950年初。日本經濟陰雲密佈、使人窒息,誰也看不出有什麼光明前景。這時,朝鮮戰爭爆發了,走投無路的日本經濟開始絕處逢生,走上恢復發展的道路。面對這個機會,日本資產階級及政府都情不自禁地叫道:”這真是天佑神助、起死回生的妙藥“,是”一股神風“啊!

二戰後日本的崛起: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朝鮮戰爭給日本經濟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給日本帶來了大量的”特需訂貨“。據統計,日本直接向戰場美軍提供的”特需訂貨“達到13億美元,向駐日美軍及輔助人員提供的”間接特需“達23億美元。這幾十億美元迅速使日本經濟恢復起來。

二戰後日本的崛起: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其次,朝鮮戰爭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的出口貿易,外匯儲備迅速增加。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外貿增長達到2.8倍,有力地推動了島國經濟的艱難局面,有約1500億日元的積壓滯銷商品頃刻搶購一空,工業指數在多年徘徊不前後,於1950年第一次超過戰前水平。1951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也達到戰前水平。最後,朝鮮戰爭使得日本企業獲得鉅額利潤,不僅擺脫e了經濟危機,而且促進了壟斷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例如棉織業十大公司在其間增加的利潤達到9倍到19倍之多,其中90%的利潤都留在企業內部用作積累資金。

經過朝鮮戰爭,日本戰後步履維艱的經濟終於走出了死衚衕。雖然,三年戰爭帶來的鉅額利潤是短暫的,但是它幫助日本經濟復甦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

二戰後日本的崛起: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到1955年美軍結束佔領後,日本自民黨政府繼續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經濟持續發展。除了出口貿易外,各項經濟指標均超過戰前水平,相繼出現了”神武景氣“”價格繁榮“,為日本經濟起飛做了充分的準備。

1956年,日本經濟進入了戰後持續18年的高速增長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