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寫於1875年,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經典著作,包括恩格斯1891年版序言,馬克思寫給威廉·白拉克的信,《對德國工人黨綱領的幾點意見》等內容

。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逐條批判了哥達綱領草案中的拉薩爾主義,是國際工人運動特別是德國工人運動中馬克思主義與拉薩爾主義等機會主義鬥爭的產物。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

拉薩爾主義與“鐵的工資規律”

  • 《哥達綱領批判》

19世紀60年代,隨著德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迅速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逐漸登上政治舞臺,要求推翻封建統治,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實現德國統一。德國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既鬥爭又妥協,改良主義思潮在德國工人運動中傳播開來。到19世紀60年代末,德國工人運動中逐漸形成了兩個對立的派別: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愛森納赫派和全德工人聯合會的拉薩爾派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1881年德國路德維希港的化工廠

愛森納赫派和拉薩爾派在一系列理論和政治問題上存在著原則性的分歧:愛森納赫派主張推翻容克地主的統治和封建君主專制,實行自上而下的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等。而拉薩爾的機會主義路線則集中反映了當時德國社會的特點和資產階級的願望,主要表現在:認為工人階級的貧困源於“鐵的工資規律”,掩蓋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擁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反對無產階級革命;通過國家幫助工人建立生產合作社來改善工人的生活;爭取普選權,通過與統治階級合作來實現自由國家;認為農民等非無產階級勞動者都是“反動的一幫”等。拉薩爾的理論、策略和路線是完全機會主義的,對德國工人運動極具危害性。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拉薩爾

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德國實現統一。隨著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階級不斷壯大,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1873年德國爆發經濟危機,階級矛盾不斷加劇,工人運動日益高漲。德國政府為了鎮壓工人運動,迫害工人階級組織及領導人。與此同時,拉薩爾派的機會主義路線逐漸失去工人階級的信任,面臨崩潰。兩派合併逐漸成為大勢所趨。1875年,愛森納赫派和拉薩爾派達成合並協議,在哥達城召開合併大會並通過《德國工人黨綱領》草案。但是由於愛森納赫派無原則的妥協,使得綱領草案處處滲透著拉薩爾機會主義的觀點,反對暴力革命,企圖通過和平的方式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完全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與原則。馬克思、恩格斯在看到草案時,極為震驚,在給《威廉·白拉克的信》中評價它是“極其糟糕的、會使黨精神墮落的綱領”,是絕對要不得的。因此,馬克思在《綱領》通過之前,抱病寫成了《對德國工人黨綱領的幾點意見》,即《哥達綱領批判》,通過論戰的形式逐條進行批判、反駁。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世界三大工人運動之一: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運動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德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和馬克思(中間)

  • “鐵的工資規律”

《德國工人黨綱領》草案中提出:“德國工人黨從這些原則出發,用一切合法手段去爭取建立自由國家——和——社會主義社會;廢除工資制度連同鐵的工資規律——和——任何形式的剝削,消除一切社會的和政治的不平等。”

所謂“鐵的工資規律”是拉薩爾的一個主要觀點,他認為在勞動的供求支配下,工人的平均工資始終停留在一國人民為了維持生存和繁殖後代而按照習慣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工人的日工資總是在平均工資周圍擺動,而決定人口變動的是人口的增加或減少,即人口增加就會引起工資下降,工資下降的一定水平,又會引起人口減少,工資又可以上升,如此循環往復。

馬克思評價:“在‘鐵的工資規律’中,除了從歌德的‘永恆的、鐵的、偉大的規律’中抄來的‘鐵的’這個詞以外,沒有什麼東西是拉薩爾的。”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馬克思

拉薩爾主義的“鐵的工資規律”是依據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而提出的。馬爾薩斯是18世紀英國的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他的人口論的主要內容有:

物質資料是按照1、2、3、4、5······的算術級數率增長;人口是按照1、2、4、8、16······的幾何級數率增長。人口的增長總是要比物質資料的增長要快,人口會有無限增長的趨勢,馬爾薩斯得出結論:大多數人註定要在貧困和竭的邊緣上生活。針對這個問題,馬爾薩斯提出了“兩個抑制”,即通過貧困、飢餓、瘟疫、戰爭等或通過晚婚、不結婚、不生育等來抑制人口增長,使人口與物質資料之間保持平衡。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馬爾薩斯《人口論》

馬爾薩斯通過人口增長過快來解釋無產階級貧困,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這是在為資本主義做辯護。因此,拉薩爾的“鐵的工資規律”不過是對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抄襲,他將工人階級的失業、貧困歸因於人口的自然繁殖,歸因於永遠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

馬克思對拉薩爾“鐵的工資規律”的批判

  • 揭示了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

恩格斯早在1845年出版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運用大量事實和統計數據解揭示了在資本主義率先發展的英國,廣大工人階級生活貧困、境遇悲慘。從政治經濟學理論視角,探討了工人階級貧困化與人口過剩的問題。工人階級的貧困是由工人階級的地位決定的,工人沒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人口過剩是資本積累發展的必然結果。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認為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但是常被錯誤地表現為勞動本身的價值或價格。資本主義工資將勞動創造的價值與勞動力創造的價值混淆,將勞動力的價值表現為勞動創造的全部價值,這就使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在表面上產生了平等交換的假象,掩蓋了剩餘價值的來源。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在於無償佔有剩餘價值,資本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壓縮工人工資使其只能夠維持工人最基本的生存,滿足工人最低的生活需求,這就不可避免的導致工人階級的貧困。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還闡述了人口與生產力的關係。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通過剝削壓榨工人階級來獲取更多的剩餘價值,通過資本積累進行資本擴大再生產。隨著資本積累不斷擴大,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減少,而勞動力的供給不斷增多,造成大量工人失業,形成相對過剩人口。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口過剩只能是相對人口過剩,而不可能是絕對的人口過剩。隨著資本主義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與此同時,社會人口不斷增加,當生產力滿足不了增加的人口數量時,必然會有一部分人走向貧困。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馬克思《資本論》

綜上,在資本主義制度條件下,財富歸資產階級所有,而工人階級除了自身的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無產階級的貧困和資產階級的財富一同積累。在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不能徹底改變其命運,只有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使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無產階級才能擺脫貧困。

  • 進一步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工資理論和剩餘價值學說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對“鐵的工資規律”進行批判,並進一步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工資理論和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

馬克思認為工人階級工資的變化是與資本主義生產的週期性,產業後備軍的伸縮性,勞動時間的長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物價和稅收等密切相關。

恩格斯指出:“調節工資的各種規律非常複雜······絕不是鐵的,反而是很有彈性的。”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

馬克思和恩格斯

科學的工資理論是通過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來闡明的,不瞭解剩餘價值學說,就不能真正瞭解工人工資的本質,因此,拉薩爾的“鐵的工資規律”在理論上是一種嚴重的倒退。拉薩爾將工資和無產階級的貧困看作是自然規律,目的就是通過“鐵的工資規律”掩飾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維護反動階級的統治。馬克思通過《哥達綱領批判》批判“鐵的工資規律”,說明了工人階級貧困的原因不在於人口過多,而在於資本主義的僱傭制度,再次表明無產階級要獲得解放,只有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才能擺脫貧困和被剝削的地位。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不僅批判了拉薩爾的“鐵的工資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還對未來社會分配原則以及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等進行了深刻闡述。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發展階段的理論,揭示了共產主義是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並闡明瞭社會主義社會由於在各方面還帶有舊社會的痕跡,因此在分配方面還是按勞分配,而在共產主義社會由於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立消失,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在那時的分配方式便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