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嘻哈到電音,“壞孩子”也有糖吃的時代來了嗎?

2005年,花兒樂隊的神曲《嘻唰唰》爆紅大江南北,桂林的獨立音樂人蔣亮整日埋頭DUB音樂的創作,但是隻要他一出門,走到哪都能聽到《嘻唰唰》這歌。

那幾年流行和搖滾水火不相容,搖滾覺得流行爆俗,流行嘲笑搖滾沒錢。

十幾年過去了,讓人無法預料的是,一種叫潮流文化的化學反應讓他們站在了同一舞臺上。2018年12月8日,《即刻電音》的第二場,大張偉做為主理人對參賽的蔣亮讚賞不已,甚至發出了合作的邀約。而在最後蔣亮也拿到了《即刻電音》,一個長期住在陽朔農村,跟這個主流社會幾乎不發生關係的隱世青年,成為了綜藝節目力捧的對像,這個世界的確變化太快。

從嘻哈到電音,“壞孩子”也有糖吃的時代來了嗎?

事實上這幾年流行音樂和娛樂已經到了資源枯竭的尷尬階段,創作嚴重跟不上,新人全靠顏值,都是人紅歌不紅。更嚴重的是新生代觀眾的口位發生了重大轉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滿意流行歌曲總是唱傷心情歌,編曲、製作、演唱都過於老土。那些曾經大火的音樂類綜藝節目,如果失去了對搖滾、民謠、獨立音樂的翻唱,其狀將慘不忍睹。從小眾音樂中提取創作養分,已經是音樂類綜藝節目的救命稻草。

2018年春節剛過,兩檔街舞節目陸續上線,直接對打,這場景比去年獨樂樂的《中國有嘻哈》更火爆。

如今音樂類選秀/綜藝節目已經有十餘年的歷史了,大部份觀眾已經在厭倦,但傳統的電視臺還是反映過慢,絕大部份地方衛視還在炮製那些千篇一律、平庸乏味的音樂綜藝節目。靠耍寶的海選、靠賣弄個人悲慘往事、靠殘酷PK來搏取觀眾們的同情心,這些綜藝節目實在是離年輕人太遠了。

大家都明白每天晚上七、八點鐘老老實實坐在電視機前的是多大歲數的人!

當《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熱血街舞》轉到網絡平臺播放後,獲得了更好的傳播,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現在的年輕一代早就不看電視了!

從嘻哈到電音,“壞孩子”也有糖吃的時代來了嗎?

如今的年輕族群已成碎片化,形成不同的型態,那些朝九晚五趴在寫字樓電腦前的是年輕人,那些在街頭遊蕩的也是年輕人;那些在公司享受空調的是年輕人,那些在livehouse揮汗如雨的也是年輕人。有些年輕人一天忙下來腰痠背痛一大早就睡了,有些年輕人無所事事整夜的睡不著。有些年輕人在順從生活,有些年輕人在創造生活。

同樣是年輕人,卻如此不同!

不苟同的態度是真正的時代前行動力!

街頭文化這幾年在中國正呈井噴之勢。而那些仍然在賣弄產品性能、優雅生活、強調性價比、靠硬廣告去打市場的品牌可真是危險了。所以他們普遍都很焦慮,都不想被年輕一代所拋棄,但是好像也沒特別的好方法靠近年輕族群。而讓BAT不遺餘力的流量爭奪大戰,恐怕年輕人領域才是主戰場。

潮起潮落,每一代人做每一代人的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壞孩子”也有糖吃的時代來到了。

那些曾經被看作是“不務正業”的青年文化都變成了生意,那些平淡生活中的奇芭都成了萬人迷。搖滾率先脫貧後,動漫、電竟、嘻哈、街舞一個個都火了,現在該輪到電音了。

說到電音,其實之前大家都稱之為電子音樂,但縮成電音後,它的確更主流了,但也造成了兩極分化。電音在迪廳、夜店、直播間裡變成了嗨歌,電子音樂則在地下俱樂部更大放異彩,這是兩個有點不搭的群體。

就《即刻電音》已播的早幾期來看,雖然收視率還不錯,但是也爭議不斷。我之前認為《即刻電音》不太可能大火,其原因有三:

第一是電音的辯識度遠比嘻哈低,其演出颱風也不如搖滾樂那麼有煽動力。中國樂迷對歌詞的依賴性非常強,而電子音樂大都以純曲子為主,有人聲和歌詞的電子音樂並不多。從目前的《即刻電音》來看,還沒有哪個作品(哪首歌)有相當的流行度,其結果很可能就是節目火了,裡面的歌卻沒火。這會導致一個問題,節目播完以後,那些最後勝出的音樂人還能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是嘻哈和街舞本來就屬於很年輕化的街頭文化,隨著90後成為網絡的活躍群體,想不火都難。但是電音實際上是年齡層偏大,不管中國還是國外,出沒於電子音樂現場的以青年為主(20歲-30歲),而不是青少年(16歲-20歲)。

電音第三個特徵是慢熱,一般電子音樂派對或電子音樂節,很難在幾分鐘之內讓觀眾進入高潮,它需要足夠的前戲和情緒的醞釀。也就是說按照一般選秀的節目規則,選手們只有幾分鐘的表演時間,這對電音選手太尷尬了。

另一個問題是電音比嬉哈和搖滾更高冷,處在音樂鄙視鏈的高層,《即刻電音》上的選手性格大都較為內斂,且不善言淡,更缺發嘻哈那種鮮明的主張和攻擊性。

據稱自2016年到2019年,中國電子音樂用戶規模從1.97億將增長至4億多,增長率超過200%。這個統計數字顯然水份很大,如果是真的,那就意味著每三四個中國人就有一個是電子音樂的用戶,這可能嗎?

其實電音樂迷能實打實的有幾千萬,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但是好像我錯了,《即刻電音》一開始似乎比預想的要火,播放量前幾期的熱度還不錯,最高播放量顯示有兩億(不過這個數字無法讓人信服,中國有8億網民,等於有四分之一的人觀看了《即刻電音》,呵呵),一切看起來都還不錯。

但是這不等於《即刻電音》沒有這樣那樣的糟點。中國有嘻哈累計播放量30億左右,《即刻電音》想要趕超已無可能,就目前的播放量來看,每期都在下跌。第一期播放量1.6億,第二期因為馮提莫有2億播放量,但第三期跌至1.2億,之後的幾期破億已無可能,可以說是高開低走。

導演組一開始用馮提莫和王繹龍來帶流量,用美蘭迪Melody、UNA製造衝突增加爭議話題,這都沒問題,我也能接受。

從嘻哈到電音,“壞孩子”也有糖吃的時代來了嗎?

但是有點沒勁的是,起碼《即刻電音》在節目的視覺包裝上跟其它綜藝處在同一水平,並沒有體現電音跟街舞、嘻哈的差異化。中國綜藝節目的主視覺都喜歡用紫色和玫瑰紅,彷彿不用紫色和玫瑰紅就沒有娛樂性,缺了紫色和玫瑰紅,就沒法成為主流。也就是說號稱投了幾個億的《即刻電音》,導演組在舞美設計上沒什麼獨到的想法,最後呈現出來的東西行活而已。比如說集裝箱,在跟年輕人相關的綜藝節目中已經用濫了,可《即刻電音》還在用。好像年輕人要酷起來就離不開集裝箱,但事實上這只是他們的認為。

其實隨便找個電音選手來打造他心目中的舞臺,一定會比這好。

國內娛樂業還有一種通病,總是一窩蜂的去做一件事。在一段時間內,大家都找同一個製作人、同一個編曲、同一個調音師、同一個舞美,為什麼?原因就是他火,大家都找他做事,這樣比較保險。但這種跟風,是一種創新精神缺失下的懶惰,是一種圖省事的不作為。

說到這可能會有人說面對現實做事不能太超前,步子大了會扯著蛋。但我恰恰認為在當下做事如果缺乏有力的革新和創新,都不太會有好的結果。

時代在進步,而大部分人的思維還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觀眾節目的要求也在提高,已經把大部份綜藝節目的從業者甩在了後面。

流行文化(電影、電視、音樂、娛樂)多年來有一種陋習,總是把觀眾設定為他們只能接受很LOW的東西,他們就不配吃好東西。的確很長一段時間內,曲高和寡的音樂是有的,叫好不叫座的電影也是有的,沒設計感的東西就是賣得比有設計感的好。但是變化正在發生,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文化也得升級,三高人群正在快速增長中,高品質且不媚俗的娛樂實際上已經是供不應求。

任何綜藝節目第一目的都是掙錢,《即刻電音》也一樣。只能說是掙了錢的同時,能順帶推廣一下電音就很好了。我們當然希望《即刻電音》能大火,獨立電子因此能有好的推廣,但是不能操之過急啊。但是某導師好像沒搞明白這一點,在節目裡言必提及獨立電子,並蔑視某製作人做的是“快消品”音樂,而其實她也是快消品音樂的受益者。

遺憾的是,導演組再三去放大她的這些言論,彷彿能給節目貼金一樣,能化解大家對於商業化的指責。

當然這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導演組並沒有二度創作的能力,也就是說沒有更好的去運用獨立電子的特性,激發他們的創作能力。不但沒讓他們去創作出一些接地氣,能讓更多人接收的作品,反而聽由他們選了一些如《我的太陽》這樣曲高和寡的高冷主題,令大多數觀眾根本聽不懂,也get不到獨立電子音樂人所要表達的點。

所以到現在,《即刻電音》也沒有一首能夠流行的金曲。

如今的綜藝節目一窩蜂的上,個個都想做爆款。問題是奔著爆款去的大都成了炮灰,只有不把目標設定為那麼高,踏踏實實的去創新,做出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內容,才有可能成為爆款。

據說2019年還有幾檔搖滾/電音主題的綜藝節目要播出,希望比《即刻電音》更無畏一些,也希望他們能真正理解搖滾樂的特性,打破綜藝節目的固有套路。別一昧的依賴大資金的投入和流量明星,好的創意和創新才是爆款的根本。

如今跟年輕族群相關的潮流文化,足夠的資金投入只是獲勝的基礎條件,並不是必然條件。

就好比十多年前,國內流行音樂盛行去倫敦、紐約、洛杉磯錄音,請到了格萊美的製作人,在那些誕生過無數經典歌曲的歐美錄音棚做後期,可結果是巨資投入換來的仍然是一堆平庸之作。

每一個潮流文化都有它獨特的規則,比如音樂節,它就是誕生於搖滾樂,音樂節就幾乎等同於搖滾音樂節。流行音樂和偶像歌手並不適合音樂節,他們更適合在室內場館接受粉絲們的瑩光棒,全世界也沒多少純粹的流行音樂節。國內那些擔心搖滾樂沒有高票房而強行插入流行歌手的音樂節大都做不下去,想通吃搖滾和流行的只能慘淡收場。

看看某藝人怎樣評價他投資的街舞節目:“我們不是要撬動一個多大的市場或開闢一個冷僻的市場。在當下的垂直媒體時代,小眾文化大眾化是一個趨勢,沒有哪一個是能通吃市場的。年輕人處在一個消費升級的階段,他們有互動、參與和表達的需求。一檔節目或一個產品,不管是街舞、嘻哈還是電音,都要帶著這種對他們的需求和他們生活方式的理解去做。”

從嘻哈到電音,“壞孩子”也有糖吃的時代來了嗎?

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讓人徹底滿意,但是重要的是去爭取多一點的滿意,排除那些不滿意的東西。正如《即刻電音》中一位選手所說:“只有打破了規則,才有把所有東西往前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