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大V們,別再提“口欲期”、“肛欲期”了,既無知又噁心

大家好,我是蟲媽潘宇,有段日子不見了。

最近在看一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實驗,非常具有啟發性,本來想第一時間分享給大家的。

然而在昨天,看到一篇育兒文章提到“肛欲期”這個詞,一陣無名怒火燃起,決定先寫寫一些育兒大v、公號總喜歡提到的“肛欲期”、“口欲期”。

育兒大V們,別再提“口欲期”、“肛欲期”了,既無知又噁心

育兒大V們,別再提“口欲期”、“肛欲期”了,既無知又噁心

育兒大V們,別再提“口欲期”、“肛欲期”了,既無知又噁心

育兒大V們,別再提“口欲期”、“肛欲期”了,既無知又噁心

說實話,每次看到這個詞,我既感到噁心,又感到無語。

1

這些詞是弗洛伊德創造的,他生於1856年,活到了1939年。

也就是說,他的大部分觀點和著作,到現在都有一百多年了。

很多人提起心理學,第一反應就會想到這位奧地利人。

這可能跟他的著作名稱有一定的關係,什麼《夢的解析》、《性學三論》長期是地攤盜版書的暢銷書。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療法在一些國家(例如法國、阿根廷)小有名氣,在中國影響也不小。

2

弗洛伊德不是育兒專家,他怎麼會提出小孩有“口欲期”、“肛欲期”呢?

原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他把人的性心理劃為5個階段:口欲期(空腔期)、肛欲期(肛門期)、性蕾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他的觀點是,0-18個月的小孩,專注從嘴巴得到快感,拿到什麼就咬什麼。

到了2-3歲,就到了肛欲期,他認為排洩成了嬰兒的快感來源,所以很多孩子會憋大小便。

然後他說,到了性蕾期,孩子就喜歡去玩自己的生殖器官,從中得到快樂。

下面的階段不說了。

還有更加誇張的理論細節,我等會說。

3

你看,弗洛伊德的這些劃分,好像有道理啊。

所以各路育兒大V,凡是討論到孩子喜歡亂吃東西,或者尿尿在褲子上等問題,都喜歡用“口欲期”、“肛欲期”來告訴大家,這個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孩子正享受著這個過程呢,所以大家要引導他們,訓練他們。

於是,這幾個詞就這樣傳開了。

大V們還引用弗洛伊德的理論,告誡大家,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引導好,那孩子就有可能延長在這個階段的時間,進不到下一個階段,也就是會發育停滯。

真是嚇人啊,不好好拉屎,孩子你就要變成傻缺了。

4

其實這些大V學弗洛伊德別說皮毛,連頭皮屑都沒有學到。

比如對於口欲期(口腔期),弗洛伊德的理論是這樣描述的:

此時期的口腔活動若受限制,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

成人中有所謂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發展不順利所致,在行為上表現貪吃、酗酒、吸菸、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觀、依賴、潔癖者,都被認為是口腔性格的特徵。

我天,這可比變傻缺嚴重多了!

再來看看肛欲期:

此時期衛生習慣的訓練,對幼兒言是重要關鍵。如管制過嚴,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

成人中有所謂的肛門性格者,在行為上表現冷酷、頑固、剛愎、吝嗇等,可能就是肛門性格的特徵。

!!!!!

除開五個感嘆號,我也不知道寫啥了。

作為一位理科媽媽,作為一位看了不少兒童生理和心理書籍的理科媽媽,我覺得這些推斷跟算命沒啥區別。

我絕對不相信這種理論,科學研究也證明他的觀點是胡扯

例如針對他所謂的口欲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延長母乳餵養的時間,會導致孩子對母乳上癮,也不會導致孩子成年後人格失調,也不會導致孩子藥物成癮。

兒科專家建議,母乳餵養孩子,可以餵養到孩子自己選擇斷奶(2-4歲),這樣的孩子心理安全感更強,人格更加獨立。(Jack Newman博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比如對於孩子尿褲子,科學的解釋是這樣的,如果孩子之前已經會告訴大人的了,但是突然出現尿在褲子上而不叫大人,如果是一次兩次那可能是貪玩,玩的太興奮了,或者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忘記叫人了,也有可能是記得但就是想先玩一下。

還有可能就是遇到了讓自己緊張的事情,比如突然有弟弟妹妹了,跟最親近的人突然分開了,照顧他的人不一樣了,上幼兒園或者託兒所了等等。

還有可能就是想獲得父母的關注,比如在尿溼褲子的時候父母有可能更關心他,甚至是批評,在他們看來也是更多關注(這種一般是父母平常對孩子不太關注的情況,比如父母經常玩手機,很少跟孩子交流,也沒有什麼陪伴時間)。

還有可能就是單純的行為倒退,偶爾的行為倒退也是孩子發展很正常的一部分。

你看,這麼多可能性,育兒大V一個“肛欲期”就統統概括了,還要套上弗洛伊德的理論,真是高大上簡單快捷粗暴呢。

5

那麼有人會問,弗洛伊德是騙子嗎,你這麼瞧不起他的理論?

那倒不是這樣的。

對於這位老人家,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精神分析學開山鼻祖,很偉大;但是,他的理論不能算作科學,錯誤多多,早已被主流心理學界所拋棄。

在近三億人的美國,只有5000人接受精神分析治療——可以說,一些邪教的信徒,都比它多。

簡單來說,他建立了精神分析的框架,這個框架沿用到現在。(當然,這也只是心理學的一個流派而已)

他的理論,就是對接觸到的病例,進行各種分析,看著很有道理,但是這種分析,並不是科學的理論,因為科學的理論是可以進行假設——驗證的。

他的理論誇張到什麼程度呢?

比如,他說,在性蕾期的孩子如果被壓抑,那Ta就有可能發展為同性戀;

比如,他說,男孩子都有俄狄浦斯情結,都有想跟母親亂倫的傾向,他們會把父親當做對手,從而產生弒父情結,同時把父親的一舉一動都當做閹割自己的手勢,從而產生強烈的閹割焦慮。

而對於女孩,他認為她們會嫉妒男孩子的生殖器,她們將擁有男性生殖器的慾望轉移到自己的父親身上,把母親當做競爭對手,從而產生了戀父情結。

WTF,這說的都是啥啊,噁心得要死啊!

還有很多,我實在是寫不下去了。

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心理學家Frank Sulloway說,弗洛伊德的論文,充斥著審查(censorship,可以理解為人為地讓結果分佈在自己希望的地方),曲解,高度可疑的重建(也是人為控制結果),以及誇大

伯克利心理學家John F. Kihlstrom說,最好把弗洛伊德當做一位作家,研究研究他的語言和文學水平就行了,而不是把他當做一位心理學家去研究。

2005年,法國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為《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書》,此書成為法國當年排名第8位的暢銷書。

育兒大V們,別再提“口欲期”、“肛欲期”了,既無知又噁心

本書的作者分別來自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美國等國家,其中有西方著名的哲學教授、心理學教授、歷史學教授、精神病醫生等,從各個層次,把弗洛伊德的理論做了徹底的批判。

美中不足是這本書的中文版好像停印了。

誰有的,能不能給我寄一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