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三年級六班李子明同學,你媽媽拿了兩罐旺仔牛奶要給你。”

這句經典的廣告語,應該是很多人記憶最深的一句,也正是因為這一段洗腦式的廣告宣傳,旺仔在內地市場才有了立足之地。

旺仔起源地在臺灣,其老闆蔡衍明準確抓住臺灣當時的米果市場,推出旺旺第一個爆款——旺旺仙貝,也憑藉此,佔據臺灣米果市場第一的位置。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之後,旺旺向內地進軍,憑藉著廣告宣傳以及一系列的營銷手段,很快便在內地市場嶄露頭角,並且一路披荊斬棘,到達了現在的高度。

今天,鯨呀君就帶你瞭解“旺旺”背後的營銷故事。

40年的旺仔,為什麼也要絞盡腦汁玩營銷?

旺仔從誕生至今,已經有了40年的時間,為什麼到如今還能有如此高的關注度,難道就因為老品牌?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單單靠口碑,沒有相應的營銷手段,再好的ip也支撐不住時間的磨練。

“所以,40年營銷歷程的旺仔,為什麼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營銷?”其實還不是因為東西賣不動了。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據中國旺旺年報顯示,2017年3月31日至2018年3月31日止,12個月內歸屬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淨利潤下降6.6%,乳品及飲料分部毛利率也從50.6%下降到45.4%,總毛利率因受部分原材料及包裝價格上漲影響從47.2%下降至43.1%。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曾表示,新品的認知度不高,沒有引發消費者共鳴,品牌老化、產品老化,這才是導致旺旺淨利下滑的重要原因。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其實,品牌老化的問題,不單是老乾媽、大白兔、百草味等一眾老品牌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已然成為眾多品牌都必然經歷的過程,而解決品牌老化問題,也已是迫在眉睫之勢。

因此,當國民品牌老乾媽、大白兔奶糖、雲南白藥等都陸續推出跨界新產品時,旺旺全員也正在為如何打破固有品牌形象、重獲年輕人的喜愛而操碎了心。

打破固有品牌形象,玩轉多樣跨界合作

如今,產品環境和產品種類日益複雜,各類產品的消費風口也逐步碎片化,旺旺為在同類型和同質化中脫穎而出,逃脫出品牌老化的束縛,也走上聯名IP打造網紅爆款的“噱頭”路線。他們通過與3個品牌IP的合作,打破了當下消費者對產品的固有形象,重新刷新了對品牌新的認知。

旺仔牛奶X奈雪の茶:一個需要流量,一個需要擺脫同質化

一個需要流量,一個需要擺脫同質化。於是,旺仔牛奶和奈雪の茶合作了。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旺旺作為家喻戶曉的品牌,旺旺雪餅、旺旺仙貝等產品一經推出便佔據著米果市場的半片江山。曾出道短短20年,便創下上百億的銷售金額,其佔據的市場份額也不容小覷。

但從2013年開始,旺旺的財報數據顯示,旺仔牛奶的營收108億元,佔當年總營收的40%,但從此之後便開始進入下行趨勢,2016年跌至84.78億元,2017年跌至80億元左右。

為了更快改變發展下滑的局勢,從2015年開始,中國旺旺推出多品牌戰略。為迎合個性化群體,先後推出“哎呦”、“辣人”等果凍、梅酒等新品牌,但效果並不佳,這一舉措沒有扭轉公司營收下滑的局面。對於旺旺來說,新品推出不少,但是爆款再難形成。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對於奈雪の茶來說,奶茶行業似乎也並不好做。行業門檻較低,入局者越來越多,同質化嚴重,口味相似。此前,奈雪の茶還與“喜茶”隔空互懟,一場舌槍唇劍的口水戰之後,足以暴露出“網紅茶”在高速擴張的背後隱藏著嚴重的“同質化”現象。

一個為了獲得流量重新奪得市場份額,一個為了更快擺脫同質化。旺仔和奈雪の茶的跨界合作,不僅僅出了聯名產品,其周邊產品也讓年輕消費者愛不釋手。帆布包、手提紙袋、馬克杯等,在設計上延續了可愛的“呆萌”特色並融入了奶茶色,在滿足消費者味蕾的同時,也滿足了消費者的視覺體驗,讓消費者成為了品牌的人行廣告牌。

旺仔牛奶X塔卡沙:穿上國貨新潮牌,塑造產品新形象

一入跨界深似海,從此旺旺成友人。旺旺的每一次跨界,總能跌破眾人的眼鏡。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旺旺與塔卡沙聯名推出的系列衛衣、毛衣和零錢包均在7秒內售罄,還帶動了近70多萬粉絲湧入旺旺天貓官方旗艦店,客流量比平時翻了10多倍。雖然現在衛衣已經在淘寶旗艦店下架,但全淘寶的複製版仍然數不勝數,月銷量大部分都在50件上下,且價格也很親民。

旺仔牛奶與國潮品牌塔卡沙TYAKASH的跨界,雖然很多人認為這兩個品牌的定位一點也不相符,但是不得不說,旺旺將自己的產品與國貨、潮牌合作,毫無疑問是為了更好的捕捉到當下年輕群體的喜好。這在展現品牌包容度的同時,也將品牌新形象重新帶入到大家的視野,特別是活躍在年輕人中。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與眾不同的品牌合作會感染並帶動不同的用戶,品牌在提高自身影響力,同時也在塑造多樣的品牌形象。正因如此,旺仔在與多個產品進行合作的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自我品牌形象,這種跨界玩法也從側面體現出一個品牌想要打入年輕人內心的決心。

其實,將自身的產品與形象不斷的錘鍊與提升,能更有效的拓展一個品牌的空間和將其產品價值發揮到最大化的效果,這是旺旺在做的,也是目前每個品牌都追求並努力去做的事情。

56個民族網紅形象,持續熱度提升品牌影響力

旺旺深知用戶在哪流量就在哪的營銷之道。他們現充分抓住當下年輕人的三個密集聚集地:微信、微博、抖音,並開啟集中營銷,從而更好地拉近旺旺品牌與年輕群體的距離。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比如,旺旺曾創造#56個民族版旺仔#的微博話題,閱讀量曾達到了1.2億,討論量高達5萬。在抖音上, 旺仔不僅是坐擁114.5w粉絲的大V,還憑藉發佈的151個作品,獲得了近1499.0w的總點贊量,其中一條點贊數據高達204萬,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度。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當年中國最旺的仔,如今也要絞盡腦汁玩跨界營銷?

旺旺在塑造品牌“網紅形象”的同時,也在不斷延伸符合當下年輕群眾所熱衷的事物,例如:經常可見的表情包、手機壁紙、頭像、抽獎等等,用持續不斷熱度來營銷品牌,從而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力。

其實,想要擁有一眾“忠實粉絲”只有抓住目標群體,挖掘用戶的內心,從而不斷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這樣消費者才能更願意為此買單,才會更願意忠誠於品牌,想必這也是旺仔能在眾多老品牌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總結:

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新零售時代,企業除了需要著力提升品牌力和產品力之外,如何吸引消費者的關注也是企業品牌營銷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旺旺為擺脫品牌老化的束縛,用與品牌IP聯名的方式重回視野,潛移默化中打造出了極為豐富的品牌IP文化。其實,玩轉跨界IP ,不在於品牌跨的IP有多“大”,而在於跨的有多“深”。

跨界IP合作對於品牌而言,是具有非常大的益處的。這是讓兩個本身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過程, 也是直接給品牌樹立立體感和新鮮感的過程。在小編看來,可以建立“跨界IP”關係的品牌,兩者-定是互補性而非競爭性的,在”用戶體驗”有所互補,才能在最終起到1+1> 2的營銷效果。且正成功的跨界營銷的關鍵,一定是以 “創新”為前提的,用”創意+噱頭"創造品牌營銷,實現聯名IP營銷效益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