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第一章、那个年代

我的爷爷叫古天祥,生于1935年。古天祥出生在一个四川的小山村里,他有一个大他十岁的哥哥古天寿还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古天礼。

那时候他们家是典型的地主家庭,虽不是家财万贯,但家里靠着收取佃租过着有几个佣人伺候着他们的生活,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大户人家。但看似美好的日子却在某一天却突然结束了。

那一年,古天祥八岁,有一天,古天祥还在家里专门请来的先生的教导下摇头甩脑的背着《三字经》。

突然,家里大门突然闯入了一个满头大汗,情绪慌张,连滚带爬的男人,仔细一看是家里大哥古天寿的跟班书童王贵,“不好啦,老爷,不好啦!”

本来坐在一旁喝着茶看着古天祥背书的父亲古振业立马站了起来,快步走向前,带着指责的语气,“慌什么慌?快说什么事?”“大少爷在亲家老爷家被当兵的抓走了!”王贵擦了擦汗,看着感觉他应该有点口干舌燥,因为他看着桌上的水杯不停的再咽口水。

古天祥被这个场景吓得一直躲在父亲的身后,拽着父亲的衣角。他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知道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

大哥古天寿刚在父亲的亲自主持下和一名在重庆读书时认识的姑娘结婚不久。由于嫂子特别思念娘家,所以大哥就陪着嫂子一同回到娘家准备住一些日子再回家。而父亲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不在乎那些世俗看法,就同意了,并派书童王贵一同去了重庆亲家公那边伺候着他们俩。

那个年代,正是国民党征兵最疯狂的年代。1933年6月17日,国民政府出台了一部新法,叫做《中华民国兵役法》,也就是实行“征兵制”,也就是当兵从此之后是义务的,免费的了。于是,人们开始逃避兵役。于是,国民党开始使用铁腕手段:强征。

国民党很多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个青年,不管是什么情况就有可能被绑去当兵了。而大哥就是其中一名不幸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壮丁。

据王贵说当日大哥古天寿和新婚妻子在赶集回家的路上被一群当兵的突然追上来直接给绑走了,给他妻子就撂下了一句话,“他要去当兵了!你回家吧!”而王贵当时是因为在集上买的东西掉了,所以回去找了,因此躲过了一劫。发生了这样的事,亲家老爷赶紧让王贵回家去通知古振业。

父亲听到了这一消息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而一旁赶来的母亲却立马晕倒在地。这个时候一阵风把还挂在房梁上大哥结婚时挂的红绸花带飘吹了起来,感觉特别刺眼!

往后的日子里,父亲每天都是到县里到处找托关系,送礼,求情,希望能把大哥从部队中捞出来。但那时候的政府都是吃着人血的狼,不停的向父亲敲诈,但却并没有任何承诺。父亲为了大哥,将家里的大部分粮田都变卖了,却换来的是回家等消息。

最终,父亲终于扛不住了,他以自己的能力打听不到任何关于大哥古天寿的消息,他知道村里有很多曾经被拉去征兵的青年几乎是没有活着回来过的,于是每天在郁郁寡欢中逐渐消沉了下去,不到两年,父亲去世了。在去世当天,他拉着古天祥和古天礼的手,努力的用最后一口气,“有机会,一定要找回你们的大哥!”最终眼睛没有闭上。

家里一切都变了,嫂子也回娘家不愿意再回来了,由于家里的粮田被卖了大部分,收到的租金就少了很多,家里也就不得不解雇了所有佣人,母亲一个人操持着家里的一切,由以前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闲太太变成了一个手部粗糙老妇人。

1945年,日本战争结束,本以为没有了战争就应该很快会有大哥的消息了,可没想到内战又开始了。虽然自己所在的家乡并没有遭受炮火的轰击,但是每每从别人口中听到一些零散的关于打仗的消息,母亲的心就会格外疼痛,她一直都抱着大哥活着的期望而活着。

日子就这样不平不淡的过着,古天祥继续在镇上读书。两年后的土地改革彻底打破了家庭原来的平衡。那时候解放初期,共产党政府要将地主家的田地分给贫下中农,所以古天寿的家里所有田地都被分了出去,就连自己家的老宅子也被政府收了回去。没办法,古天祥的母亲就只能带着两兄弟将家搬到了娘家的一个既不挡风也不遮雨的看房子里去。

在那个年代,作为地主家庭没被处分就是幸运的,所以房子破点无所谓,只要人还在就行了。古天祥本想因此而退学,但是母亲并不同意。在之前家里除了是地主外,也是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上上辈人还是一个秀才呢。母亲从小接受了很好的女工技艺,在没了田地收租来源后,她只能靠着帮人缝缝补补挣点钱过日子,很是辛苦。但母亲认为现在这个处境唯一能有出路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读书,做一个文化人。

古天祥一下从一个穿着绫罗绸缎的小少爷一下变成了满是补丁的穷学生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候背负着小地主的名号的古天祥处处被人欺负,但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古天祥以县城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当地的师范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