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裡的晏殊,多種身份的北宋大家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晏殊《清平樂》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評價晏殊”

一個簡單的回答是:富貴宰相,年少成名。有人把宋詞人跟《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釵做個類比,晏殊就是元春。

《清平樂》裡的晏殊,多種身份的北宋大家

1 大詞人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

古今只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烽火闌珊處】。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遂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的一段話,至少表明了跟晏殊有關的二個結果。

一是上面的三段詞,分別出自

晏殊柳永,辛棄疾。能被國學大家王國維引用的詞,必是名句中的名句無疑。

二是晏殊,柳永,辛棄疾此三人,毫無疑問是大詞人。“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做為北宋時期的大詞人,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開創了北宋的婉約詞風。能詩,擅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很多人在感嘆歲月流逝時,第一個想的到的詞。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又是一副人生迷茫,孤獨不知前路幾何的極致寫照。

《清平樂》裡的晏殊,多種身份的北宋大家

2 正國級

晏殊生於公元991年,公元1008年,也就是17歲,就擔任光祿寺丞。已經是現在妥妥的縣處級了。

他一生先後任: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公元1042年,官拜宰相,樞密使加平章事。這時候,已經是正國級了。51歲的年齡,就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絕對的人生贏家。

3 教育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王安石,都是晏殊的門生。雖說古代的門生跟學生還是有著一些區別,但范仲淹和王安石還是要向晏殊尊稱一聲“老師”的。

而北宋年間,歷任三朝宰相的韓琦,北宋文壇的絕對領袖,蘇軾,蘇轍曾鞏的老師,歐陽修,都是晏殊在後面大力提攜,栽培。

公元1027年,晏殊以刑部侍郎被貶知宣州,後改知應天府。在這期間,他邀請范仲淹到應天府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

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石鼓書院,並稱宋初四大書院。應天府書院後來發展成了南京國子監,相當於當時的中央黨校。

而談及白鹿洞書院,往往言及理學大家朱熹。因為朱熹的興復,成為此後數百年各家興辦書院的榜樣,影響深遠。

嶽麓書院就不用多說了,也就是現在的985之一,湖南大學的源頭。

石鼓書院則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共和國七朝的千年學府。蘇軾都曾在此講學。

《清平樂》裡的晏殊,多種身份的北宋大家

4 少年班

晏殊五歲就能創作,14歲就參加殿試。不但是天才少年,而且三觀超正。

殿試進行詩,賦,論的考試時,晏殊上奏到,“他曾經做過這些題,請用別的來考他”

因為真誠與才華,晏殊受到了宋真宗的賞識。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書閣深造。

等於說14歲,晏殊同學就已經是中央黨校的學生了,而且還是少年班。而且晏殊同學絕對沒有“傷仲永”,反而在後來,藝術造詣與官位齊頭並進,終成一代宗師。

《清平樂》裡的晏殊,多種身份的北宋大家

5 軍事家

文就算了,如果一個人能文能武,你會想到誰?

當然有“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辛棄疾。還有“二個半聖人”之一。跟孔子並列的王陽明。有《觀滄海》的曹操,當然,最為有名的,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毛主席!

《清平樂》裡的晏殊,多種身份的北宋大家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第二年因諫阻太后“服袞冕以謁太廟”,貶知亳州、陳州。五年後召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時值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並出兵陝西一帶,而宋將屢屢敗退。晏殊全面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從失利中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奏請仁宗後,辦了四件加強軍備的大事:撤消內臣監軍,使軍隊統帥有權決定軍中大事;召募、訓練弓箭手,以備作戰之用;清理宮中長期積壓的財物,資助邊關軍餉;追回被各司侵佔的物資,充實國庫。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

當然,只憑這一件事,說晏殊同學就是軍事家,的確有些誇大了。但能文能武,肯定是名副其實。

看了晏殊的這五個身份,只能用膜拜來形容了。

而《清平樂》裡的晏殊扮演者,是喻恩泰。

喻恩泰也不但是《武林外傳》裡的秀才,還是生活中妥妥的真博士。絕對不是微博秀裡,不知“知網”為何物的翟博士。

所以,《清平樂》裡的晏博士,不但人設符合,氣質也被喻博士拿捏地死死的!

《清平樂》裡的晏殊,多種身份的北宋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