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幾點,免受孩子的“家暴”之苦

早晨八點,大家陸續到達辦公室。

同事突然花容失色,驚恐地睜大眼睛,指著我大叫“你怎麼了?”。

我一臉茫然。

“你鼻子上,眼睛上臉上都是傷痕!”同事似乎驚魂未定。

我下意識地摸了摸臉,指尖劃過的地方傳來刺刺痛感。無可奈何地嘆氣道:“哎,我昨晚又被我家小情人家暴啦!”

同事一臉無語問蒼天的表情,悻悻離開。而我卻陷入深深地焦慮中無法自拔。

掌握這幾點,免受孩子的“家暴”之苦

已經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家兩歲的孩子養成了打人的毛病。他健康、聰明、可愛,每次出門特別招人喜歡。

可是現在我害怕帶他出門,因為每當有人跟他打招呼或者想親近他時,他會揚手就打。

如果養成了打人的習慣,將來上學了怎麼與別人友好相處呢?為此我不得不查閱相關書籍、瞭解孩子打人的前因後果。

打人,是無意?還是有心?是習慣,還是模仿?只有瞭解了孩子的打人動機,才能進一步協助孩子剋制脾氣,改正動手的習慣。

01: 孩子愛打人:誤會了家長的稱讚

寶寶小的時候,每當與家人玩得高興時,會突然舉起小手打人家的臉,打得啪啪響,躲都躲不過。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達不滿,也不是挑釁。

掌握這幾點,免受孩子的“家暴”之苦

原來當寶寶到9月齡之後,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發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會讓他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就像我們突然之間GET到某種技能一樣,很願意使用。

家長抱著寶寶嬉戲的時候,寶寶無意識地拍打家長的臉而且發出咯咯笑聲。如果此時家長錯誤地引導和強化這個動作,誇他們長了本領,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

我腦海中浮現出兒子1歲前後的熟悉場景:寶寶開心地在奶奶懷裡手舞足蹈,不小心重重一巴掌打到奶奶臉上,奶奶“哎”了一生。寶寶怔了一下,停頓幾秒鐘,似乎在觀察奶奶的反應。奶奶皺了一下眉,然後就對他露出了寬容的笑容,還稱讚道:“小傢伙,手勁還挺大。”

記得有一次兒子打到奶奶眉骨,當時痛得說不出話,我婆婆依然沒有責備孩子,甚至制止了我的呵斥。第二天眼睛奶奶充血,流淚,到醫院看醫生,花了半個月時間才治好。

掌握這幾點,免受孩子的“家暴”之苦

其實,孩子打人的時候,家長的做法特別重要,無論什麼原因引起的打人,家長都要嚴肅而平和地告訴他“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喜歡打人的孩子!”,並聲明誰也不準去抱孩子,幾次以後,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就會慢慢減弱。

我婆婆的做法完全助長了孩子打人的氣焰。

02:孩子愛打人,用打人來試探

有時候寶寶打人,是想表示示好,有時是想引起別人注意。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只是他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幅度和力度。

掌握這幾點,免受孩子的“家暴”之苦

這時候媽媽可以拉著他的手,教他用溫和地方式比如拉手,摸一摸的方式與人交流。告訴他:打人,用力打其他人,人家會疼,可以在他身上試一試,讓他有感官認識,讓他從自身的疼痛中體會到打人不好。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為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所以就用打人的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表達自己的願望。

每天晚上洗漱完畢爬上床,我和孩子爸爸或者玩手機,或者裝睡。孩子翻來覆去睡不著,一會來扯扯我的頭髮,一會又猛抓他爸爸的臉。被制止後,為了表達他的反抗,他經常出其不意地咬我們。其實,他是用這種暴行表達讓我們放下手機陪他玩耍的願望。

掌握這幾點,免受孩子的“家暴”之苦

03:孩子愛打人,是為了不受冷落

上個星期帶寶寶去小姨家看新出生的小弟弟,他表現得特別霸道。只要我分神和小姨說話,他就會哭鬧;只要我抱一下小表弟,他就會使勁拍打弟弟,扯掉弟弟的鞋子,直至將弟弟從我懷裡攆出。

兩歲左右的孩子,處於自我意識高速發展的階段,尤其在乎媽媽有沒有注意到他。當發現自己被冷落時,常會出現不安的情緒,哭鬧、摔東西、打人等暴力行為隨之出現。

他“嫉妒”別人分出了媽媽的注意力,為了搶回媽媽的注意力,攻擊性行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掌握這幾點,免受孩子的“家暴”之苦

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促進孩子和客人的互動,而不是把他晾在一旁。在和其他人交流時,一定要隨時讓孩子知道你在關注著他。

04:孩子愛打人的其他可能原因:經常看暴力、 有打鬥場面的電視

家長有必要幫寶寶挑選內容健康的動畫片或其他電視節目;家長有愛打人、動作粗魯等不良習慣,家長應該用良好的行為規範來影響寶寶,不要讓不良的行為習慣傳給寶寶;鉛中毒或其他重金屬中毒,導致寶寶脾氣暴躁愛打人,應注意寶寶的健康飲食和不良生活習慣,在醫生的指導下適度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

掌握這幾點,免受孩子的“家暴”之苦

謝可慧說過:對於孩子,不傷害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傷害,卻是一種氣場。

教養也好,氣場也罷,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正確引導

希望家長們能多關心孩子,給他足夠的愛和耐心,相信孩子可以改掉打人的習慣。家長們再也不用承受“家暴”之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