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會故事之:省會街頭“賣蔥人”

省會街頭“賣蔥人”


那是198 初冬,在省會鄭州和洛陽市的街頭巷尾同時出現了兩個幹部模樣的人,每人帶著兩捆齊胸高的大蔥,走街串巷叫賣。但他們遇到真正的買蔥人,又不肯賣出,只是告知大蔥的產地、特點、產量。人們經過仔細詢問得知,這些賣蔥人全是是來之濟源縣的政府機關幹部,是專程為農民推銷大蔥的。

原來,這是濟源縣委組織部長兼山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李長會倡導的大蔥規模化種植又遇上了大問題,是他急中生智。

濟源西部山區大面積種植大蔥,這是李長會的主意。

早在1980年前後李長會在下冶公社擔任黨委書記時有一次下鄉到韓旺大隊被安排在第八生產隊小隊長王文讓家吃午飯。在人家做飯的間隙,李長會到門外轉悠,在王文讓家的門後邊的小片地上發現兩畦大蔥長得不同一般,於是就向王文讓詢問經驗。當他得知王文讓是在冬季就開始開溝、深翻、施肥的做法又得知王屋山區的紅壤地特別有利於大蔥的生長和營養成分的形成時,就曾經產生過在王屋山區大面積種植大蔥的想法。

在他擔任組織部長和山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之後,更立意將這一想法變為現實。這時正好遇上一位中層幹部楊學忠到大峪鎮老墳溝駐隊,他就將這一想法告訴他,並告訴他栽培方法。楊學忠不負他望,當年秋後就把種植面積落實下去,冬季就開始開溝、深翻、施肥。來年春天,為了解決蔥苗問題,一位叫李玉和的幹部組織了3部汽車,到鄰近的沁陽、孟縣、溫縣採購蔥苗。

秋後,這千把畝大蔥是豐收了,但銷售成了大問題。於是,李長會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當即選派4名工作隊員,每人帶上兩捆大蔥,到鄭州、洛陽的市民居住集中地區去做廣泛告知工作。在洛陽的叫賣工作讓主抓市場供應的一位副市長髮現了,立即牌汽車來採購,與此同時,鄭州市也派來了汽車,來採購的汽車最多時竟一天達二十多部,將千把畝大蔥一搶而空。

也就是從那一年起,王屋山區的大蔥打響了牌子,也逐漸形成了規模。


李長會故事之:省會街頭“賣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