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12月25日,聖誕快樂

一早出發去大理東南六十多公里的彌渡縣,尋找南詔鐵柱

從大理到彌渡有一段山路很崎嶇,翻上山嶺,可見彌渡縣是在一處群山環繞的盆地裡

鐵柱廟離縣城不遠,一座小巧的院子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彌渡鐵柱廟】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鐵柱廟的院子】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這就是南詔鐵柱】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背後建極十三年銘文】

根據銘文,鐵柱鑄造於南詔建極十三年(872年),此時的南詔王是世隆,相當於唐懿宗鹹通十三年,世隆的名字與李世民、李隆基犯諱,但南詔王並不想修改,雙方關係又走向決裂

由於南詔鐵柱上面只有一段鑄造時間的銘文,沒有其他文字,其用途至今難以斷定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心心念唸的地方】

在相當於唐末的《南詔中興畫卷》中有鐵柱出現,彌渡一帶的酋長張樂進求在鐵柱前祭祀,禪位給南詔始祖細奴羅,後來在唐朝支持下,南詔勢力北進,佔領了洱海周邊地區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鐵柱廟牆上的《南詔中興畫卷》局部】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院子裡的大榕樹】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趕上祭祀活動,每人提著一隻雞】

返回大理,去尋找太和城的金剛城遺址,昨天去了太和城遺址裡的南詔德化碑,今天要去山上的金剛城

金剛城所在的小山是蒼山餘脈,攀登上去還是挺遠的,但一路風景很好,隨著地勢升高,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洱海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去金剛城的小路】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洱海和大理城區】

金剛城還能看到大段的夯土城牆遺蹟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金剛城的城牆】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金剛城的城牆】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尋找金剛城】

從太和城遷都大理城的原因,中原史書的說法是害怕唐朝進攻,而從地勢看正好相反,太和城險要而大理城地勢平坦,更可能是安全無憂追求舒適的結果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山上眺望洱海,西岸大量的房產】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山上的一座新修小廟】

下了山,去找佛圖寺塔,也是在小巷子裡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小巷子裡的佛圖寺塔】

佛圖寺塔又稱為蛇骨塔,傳說有巨蟒經常造成水災,英雄段赤城捨身斬蟒,人們建塔紀念,大理的地勢經常會受到蒼山上下來的雨水侵害,鎮壓住洪水也是民間的訴求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佛圖寺塔】

北方隋唐的古塔中經常出現疊澀塔簷,但一直沒見過房屋的實際應用,沒想到大理的一些老宅中還有類似疊色簷的應用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老宅中的疊色應用】

下一站去龍尾關,蒼山洱海之間南北狹長的區域是南詔大理的核心,在北端設龍首關,南端設龍尾關,龍尾關也是天寶戰爭的主戰場

在龍尾關北面停下車,向南穿過龍尾關,一路很大的下坡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龍尾關北段】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一路很大的下坡】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類似疊色的出簷】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路邊一棟老宅】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龍尾關的關門】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遠望龍尾關】

龍尾關下是西洱河,唐軍渡過西洱河,要上很大的坡才能進攻山上的龍尾關,一旦潰敗後退無路,這可能是全軍覆沒的原因吧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龍尾關下西洱河】

過西洱河不遠的天寶公園裡,有大唐天寶戰士塚,天寶戰爭之後閣羅鳳收殮唐軍將士遺骨,築成萬人冢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天寶公園】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大唐天寶戰士塚】

兩次天寶戰爭唐軍損兵折將,白居易的詩《新豐折臂翁》回憶了這段悲慘的歷史,人民不願為統治者無謂犧牲,第二次天寶戰爭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已無兵可徵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一段悲慘的歷史】

第一次天寶戰爭的統帥是鮮于仲通,其最大的功績是舉薦了楊國忠;第二次天寶戰爭的統帥是李宓,兵敗後李宓投江自殺,在大理城外的山上,有一座將軍洞,是供奉李宓的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大理將軍洞】

供奉敗死將軍的習俗由來久矣,最著名的是關羽,或許是因為敗死的亡靈更厲,能夠鎮災辟邪吧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將軍洞大殿】


2019年末尋跡麗江大理(五)南詔鐵柱、龍尾關、天寶戰士塚

【唐將李宓的塑像】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