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清末古大厝气势辉煌,见证第一代南洋华侨的打拼史。第二代华侨,则盖起三层中西合璧的精美红砖古楼。”这是奎霞村的建筑风貌,古祠堂古寺庙作为族群慎终追远、怀抱信仰的场所,变化甚微。村庄的肌理沿袭着数百年来的格局。

近乎一成不变,墨守传统,意味着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也成为这个村庄最迷人的秉性。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临海而建的商业古街,已然时过境迁,没了人声鼎沸、买卖声嘈杂。整齐划一的布局,却不难窥见昔日商贩卖云集,热闹繁华的场景。

不管从哪个方位开始走起,道路的尽头,总会是无边的大海。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古街道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作为村中的主要姓氏,“九牧传芳”、“西河衍派”,林氏家族从这里走向世界,繁衍生息,枝繁叶茂。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村落核心:林氏祠堂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就在今年,南安的奎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奎霞建筑群”被评选为第九批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感觉松了一口气,奎霞之美,得到了官方认可。

奎霞村,位于郑成功故里,南安石井镇。背山,面海,与金门、大小嶝岛一水之隔,海况良好,天气晴朗时,可远望金厦。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远眺金厦”

村里的人口三千多,侨属占了九成。旅居境外并繁衍的人口,是村庄人口的五倍之多。

远渡重洋,但凡有点成就,就将所得回报故土,将家园打点得富丽堂皇。奎霞,可谓典型的闽南侨乡。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千米长的百年老街,空荡荡的,鲜有人迹;南洋风味的红砖洋楼,三三两两散落在村庄里;孤门紧锁的老宅木扉,柔嫩的绿蔓附上锈迹斑斑的铁锁”。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这里遍布着建于上世纪50年代前后,或可追溯到清末至民国初年的洋房,密密麻麻,成片成群,皆为华侨所建。“这一栋栋凌空傲立的洋楼,俨然是奎霞先辈们用思亲恋乡情怀,描绘出的异国风情画卷”。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列屿拱翠”

奎霞村的老宅,自清末至上世纪末。每个时期,有其各自迥异的风格。就像树之年轮,每一圈都有清晰的轮廓,和明显的印记。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50年代的小洋楼,多以几何线条装饰。60到90年代建材短缺,花岗条石成了主要建材。洋楼外观中西合璧,则是下方石结构,上方红砖,犹如“洋身子戴上了中式帽”。

在闽南,水泥楼,也被称作洋灰楼。

现如今,十楼九空。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水泥线体和雕塑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怡安居”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洋灰“聊以自娱“

成为主色调的,依旧是红色的烟炙砖,红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地砖,是那一团一团的,迷人的闽南红。

红砖文化区,独树一帜。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天花板上的虫鱼鸟兽和立体造型极尽华丽。建筑物的外墙,都刻上了字和浮雕,用“石敢当”镇宅辟邪,石灰碣彩画装点家园,成为这一时期华侨建筑的标准配置,更蕴含了神秘的东方力量。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石敢当”

▼ “石碣彩画和立体造型”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门楣上,房柱上,镌刻的家风古训,是闽南建筑中最动人的元素。世代闽南人传承先祖遗范,多的是谆谆教诲,民族亘古有之的传统美德。

这无疑让所有初来乍到的人,都沐浴其中,沉吟不已,进而生发喟叹:“这里真是中华文化有序传承的缩影”。

有些标语,极具时代特色。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每一栋 ,无论大小,都用心建造,都融入了屋主的修为和情怀。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一步步,一栋栋,叩开门扉,步入老宅内,仿佛时光穿梭。脑袋里不断闪现的,是旧时的生活场景。纵使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也才走完了三分之一。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木麻黄

老树遍植,绿野蓊蓊,高屋轩宇,豪门大宅。古大厝连云,令人目不暇接,侨乡的民居建筑。可谓宏伟壮观, 精美古雅。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十德流辉”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问礼世家”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风华正茂”

经过眼前的房屋,正要往前走,不经意的一瞥,偶然看到门联上“阿母心”三字,迅疾调头,快步走到围埕内,眼前出现对联:“榜门乐善师古人训,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慰阿母心”门联

房屋的建造者,盖起这栋三层洋楼,是为了告慰母亲,想来令人动容,一时百感交集, 驻足痴望。

在奎霞村,以母亲名字命名的房子,并不在少数。比如,柳姑楼、东婆楼、乌绸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对于母亲的感恩,于斯为盛。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奎霞人,还有东南沿海侨民的奋斗史,是一部悠久,充满血泪辛酸的“番客史”。

四百年前,东南沿海掀起第一次出海贸易和出国谋生的高潮。向海而居的奎霞先贤,更是以海为田,远渡重洋。 侨居菲律宾、新加坡诸国,这些人大都出身底层,家境贫寒 ,从事苦力劳作,有着强烈的改变个人和家族命运的想法。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 “1956”

客居他乡,起步何其艰难,有些人, 一生也没有踏上归乡的路。

因为贫穷,他们勤敏,肯吃苦,许多人逐渐积累了资金,转入经商,办起了企业,华侨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有了雄厚的资本,第一件事情,就是荣归故里,回报桑梓,报答父母和乡土的养育之恩。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通幽曲径,美若油画,静如雕塑,故乡的原风景。

泉州南安奎霞村:“筑室承志慰阿母心”

散落在故土的老宅,是华侨与故乡最坚强的纽带。守住这片家园,就是守住华人的根。

奎霞,是不能被忘记的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