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架子車的男人

塵外時光/白曉輝/拉架子車的男人

那是九八年初冬,我讀高二。

學校門口有一排每家約二十平方大小的飯館,多是夫妻店。飯菜味道一般,但因份量大,賣得又很便宜而對縣城出苦力掙錢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一到吃飯的時間,他們就從四面八方趕來。

那天放學,我在一家小飯館裡吃晚飯。看到一位三十多歲的男人拉著一輛架子車,車上坐著一位年紀相仿的女人和一個五六歲的男孩。一家人穿得很樸素,一眼就能看出是鄉下人。


塵外時光/白曉輝/拉架子車的男人

男人把架子車停靠在小店門口,帶著孩子老婆走了進來,很瀟灑地讓女人點菜。女人捨不得花錢,就點了兩份素菜,兩碗麵條。其實,這幾家小飯館也根本沒有什麼菜可點,老闆只會做一些簡單的飯菜,兩份素菜總計不超過一元錢。

男人很自豪地對孩子說:“爸爸拉車掙錢,現在有錢了給你買靴子,是不是?”男孩“嗯”了一聲,我這時才發現孩子緊緊抱著一個鞋盒。一會兒,孩子把靴子從盒子裡拿出來,翻來覆去地看,歡喜得不得了。那是一雙用牛皮做的靴子,牛皮外表面有一層細細的黃色絨毛,靴子裡面襯有一層厚厚的棉絨,這種靴子當時在我們那裡很流行。


塵外時光/白曉輝/拉架子車的男人

飯菜端上來了,可是孩子一直不肯放下靴子吃飯。女人在旁邊溫柔地說:“先吃飯吧,一會兒麵條就粘住了。”催促幾次,孩子才把靴子放進了盒子,可是沒吃幾口飯就停了下來,又把靴子拿出來翻來覆去地看。

那男人很自信、也很健談,主動給我打招呼。原來他是我的校友,他當年的班主任正是我們現在的郭副校長。他八八年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就回家務農了。農閒的時候,拉著家裡的架子車到縣城裡攬活幹。架子車是上個世紀我們北方農村最普遍的運輸工具,我家也有,不過現在有了農用三輪,家裡的架子車就被扔在院子裡,風吹雨淋,慢慢爛掉了。

其實,這些拉車的人生活很苦。一旦看見有生意,一大群人就一窩蜂地衝上去搶活。那時工錢又很低,往往拉滿滿一車的東西,走上三四里的路,再給客人裝卸好,才能掙兩三元錢。因此,大多數拉車人為省幾個錢,月租幾十塊錢的房子都不肯租,一年四季露宿街頭。學校西南邊大約三百米處有個服裝市場,有很多拉車的人晚上就去到那裡,把車把用車絆繩綁到棚子的柱子上,車架成了他們的床鋪。


塵外時光/白曉輝/拉架子車的男人

男人今天是帶老婆孩子來城裡玩,並給孩子買靴子。他一直在神采飛揚地侃侃而談,彷彿能給孩子買雙靴子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而女人一直溫柔地笑著,和孩子一起用敬佩的眼神看著男人……

多年過去了,我仍清晰地記得那一幕,而那種淳樸的愛情在今天的都市人中或許已漸漸成為一道遠去的風景。

塵外時光/白曉輝/拉架子車的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