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靈活用工”成為新寵,成為企業降本保命利器


疫情之下“靈活用工”成為新寵,成為企業降本保命利器

2020年,疫情兇猛;同樣靈活用工、網絡辦公等新模式同樣來勢兇猛!我們是作壁上觀,還是擁抱新模式,幫我們自己的企業走出2020年的疫情困境,保住企業的生命,再謀發展。我們看到,在疫情期間,以下企業卻在逆式擴展:


盒馬聯合雲海餚、西貝等餐飲品牌達成“共享員工”,上千名員工盒馬“臨時上崗”;


蘇寧物流實施“人才共享”計劃,入職者採取靈活工作原則,短期上崗,視疫情發展和復工復產情況,可隨時返回原工作崗位;


京東集團宣佈將採取靈活多樣的用工形式,面向全社會提供超過35000人的就業崗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大規模停工停業,服務消費行業首當其衝。

不過,日常用品如超市、外賣等行業工作量逆市激增,出現“有人無工開,有工無人開”的情況。

有企業想到“共享員工”和“靈活用工”的模式,想辦法自救。

所謂“靈活用工”,即是以短期合約進行招聘。例如二月初,盒馬生鮮聯合多家餐飲品牌推行“共享員工”,吸納千餘餐飲業待工員工,參與打包、上架、派送等工作。

此後,多家企業亦跟隨參與,共克時艱。

這個模式緩解了企業在危機條件下的招聘成本壓力,也為僱員提供了更多謀生渠道,靈活用工越來越被市場認可,也是大勢所趨。

疫情之下“靈活用工”成為新寵,成為企業降本保命利器

用工新趨勢:靈活用工


據媒體報道,盒馬生鮮並不是第一次這樣做,在需求的高峰期,盒馬就會招募一些短期員工。

不過盒馬生鮮的操作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靈活用工。廣州南方仕通公司推出的“員工共享平臺”會更加符合靈活用工的定義。

合稅寶為企業內部多樣化的靈活用工等需求,提高人事辦公效率,降低人事成本。至今服務超1000+企業,累計服務員工超100萬。在國外,靈活用工已經非常流行了

美國有一個全球最大的自由職業者市場,叫做Upwork。在這個平臺上,1200萬名自由職業者和500 萬家客戶企業自由對接,創造出約10億美元的需求。


如果你以為這樣的靈活用工只是集中在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那你就錯了。

2012年,高露潔找Tongal公司幫它製作了一則廣告。這則廣告大受好評,在凱洛格管理學院的評選中名列前茅。而這則廣告其實是由Tongal公司向社會大眾徵集的。

華為有近20萬員工,其中有部分員工來源於軟通動力、中軟國際、文思創新等外包機構。

無論是廣告創意,還是文案營銷,或者設計海報、技術研發,這些高端技能如今都能放在平臺上,供有需求的公司去挑選。

這樣的靈活用工,對於企業和個人來說,都有很多好處。

企業可以減去冗餘的崗位,集中資源去做想做的事情,從而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個人可以通過出賣技能,增加第二收入,或者獲得更加靈活的工作時間。而且大部分年輕人都愛自由勝過一切,時代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無拘無束的機會。

疫情之下“靈活用工”成為新寵,成為企業降本保命利器

靈活用工未來發展趨勢

一、靈活用工或將成為中國人力資源領域規模最大產業


在勞動觀念、市場用工形態、新經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催生了大量的靈活就業者,“靈活用工”行業收入規模也逐年走高。

《2017“靈活用工”生態白皮書》中預測到2025年,中國整個靈活用工行業收入規模將達到12.4萬億。

中國發布的《數字經濟2.0報告》也預測到,未來20年8小時工作制將被打破,在中國有高達4億以上的勞動力,將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我僱傭和自我就業,佔據中國總勞動力的一半以上。

二、靈活用工或將成為企業用工常態

如今,在互聯網和經濟環境雙重浪潮衝擊下,企業的邊界也正在被打破。不少企業開始向“三葉草”結構模式發生轉變。

他們計劃將三分之一替換成臨時工種,另外三分之一的員工由勞務外包來滿足,只剩下三分之一核心員工,負責管理、統籌、協調其他的臨時員工。

通過對固定員工進行精算、優化,可以將騰出來的崗位交給交易成本更低的兼職、項目制等形式的小時工,以用更低的成本創造更高的價值。

二、新興領域將會大量使用靈活用工

現在很多民營企業依然實行的還是公司僱傭制,企業需要每月向員工支付固定工資,五險一金等費用。這導致了經營和用工成本以及風險都會大幅增加。

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行業的崛起,以及隨共享經濟的普及,“共享人才”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越來越多企業將開始聘用一些專業人才短期加盟,以提升企業在上述領域的技術應用能力。

這使得靈活用工群體逐步轉向中高端,也進一步催生了靈活用工市場的持續活躍。

綜上所述,靈活用工必將成為企業在之後的經營模式選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疫情之下“靈活用工”成為新寵,成為企業降本保命利器

靈活用工是我國企業未來僱傭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種用工模式。而面對未來的不斷的變化,更加“靈活”的企業將更具有韌性與競爭力。

目前“靈活用工”生態規模已經逐漸形成,中國產業結構變革正帶來用工方式根本性變化的結論。

“靈活用工”的用工模式為企業帶來更低的用工成本和更高的產能效率,未來十年將進入一個“爆發期”。

隨著市場環境的培養,企業在人力運用方面越來越精打細算,人力成本的把控已經成為企業運作中重要的一環。

多樣化的平臺為求職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工作選擇,朝九晚五不再是求職者的唯一選擇。

疫情之下“靈活用工”成為新寵,成為企業降本保命利器

信息間的直接觸達降低了以往工作招聘的時間成本,雨後春筍般的各類應用平臺也將成為許多人技能變現、勞力變現的舞臺。

靈活用工平臺,在這個特殊時期,為各行業提供專業靈活用工服務,助力企業用工方式升級。

便於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降低用工成本,降低用工風險,在這個特殊時期渡過難關。

據勞動力派遣業者國際聯合會的調查報告顯示,西方發達國家的靈活用工僱用模式已經十分成熟。其中,日本的“靈活用工”在人力資源行業中佔比已到40%,美國佔比為34%,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等歐洲國家“靈活用工”的佔比均達30%以上。中國對於靈活用工有很大的需求空間。“靈活用工”行業收入規模也逐年走高,按照複合增長走勢將呈“J”型指數型增長。

《2017“靈活用工”生態白皮書》中預測到2025年,中國整個靈活用工行業收入規模將達到12.4萬億。中國發布的《數字經濟2.0報告》也預測到,未來20年8小時工作制將被打破,在中國有高達4億以上的勞動力,將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我僱傭和自我就業,佔據中國總勞動力的一半以上。

如今,我國靈活用工雖還處在初級階段,但在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不斷規範下,在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中,企業逐漸由傳統的僱傭模式向多元化用工過渡,特別是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產業結構調整和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的背景下,企業也開始主動尋求更為靈活的用工方式。靈活用工不僅是企業的選擇,也成為各級政府的選擇,多個地區也在鼓勵企業合作,共同探索“共享員工”靈活用工模式。人社部出臺了(2020)8號文,其中就明確了:鼓勵靈活安排工作時間,在疫情防控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要鼓勵符合規定的復工企業實施靈活用工措施。在互聯網+時代與共享經濟的大背景下,打破勞動力用工邊界,深化靈活用工形式必然會成為趨勢。因為在合法的前提下,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提高靈活度、提供效率不但是企業主的需求,從國家政府的層面,也是能產生積極而正面的效應。同樣,在2020年2月6日,無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關於妥善處理疫情防控期間若干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明確,企業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採取靈活用工政策,可以通過與工會或職工協商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該《通知》明確,放寬年度內綜合工時制的許可條件,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度,實行集中工作、集中休息方式保持正常生產經營。企業對符合條件的職工,可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即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週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不僅如此,勞動者就業觀念隨時代變化發生轉變,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獲得精神富足成為主要驅動力,靈活性高、自主性強的工作吸引著越來越多就業者參與。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個人就業思維的轉變,使得跨行業靈活用工成為趨勢。越來越多企業將開始聘用一些跨行跨業的專業人才加盟,以提升企業在上述領域的技術應用能力,這使得靈活用工群體逐步轉向中高端,也進一步催生了靈活用工市場的持續活躍。


疫情之下“靈活用工”成為新寵,成為企業降本保命利器

歡迎參加合稅寶財稅課堂!分享知識/成就自己/兼職賺錢

為您解讀財稅知識,探討新商業模式,邀請每一位感興趣的朋友,一起參與線上運營,為企業減負增效,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疫情之下“靈活用工”成為新寵,成為企業降本保命利器

疫情之下“靈活用工”成為新寵,成為企業降本保命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