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冬季》:用电影的形式侮辱了我们歌声中的青春和爱情


《大约在冬季》:用电影的形式侮辱了我们歌声中的青春和爱情

以前,听人说过一条烂片定律——凡是用歌名做片名的,十有八九都是烂片。虽然我一直觉得有道理,但是昨天还是没忍住看了《大约在冬季》。

电影片长两个小时,但以它表达的内容来说,根本不需要那么久。

怎么能把电影拍到这样无聊呢?我一直很纳闷,两个小时的电影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真是用两个小时的电影侮辱了4分钟的歌曲,更是侮辱了我的智商和爱情。

简单来说,《大约在冬季》讲的是一对据说是相爱的男女,历经二十年的岁月,最终仍没能在一起的故事。

猛一听感觉剧情还挺虐的,但电影在情节设置上有很大的问题,使这种“爱而不得”的悲剧感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反而让人觉得几分好笑。我觉得只要泪点正常的人,看这部电影的煽情处基本都哭不出来。

男女主两个人翻来覆去就那点事儿,分分合合,纠缠不清。20多年过去了,一点点变化都没有,都是一水的无病呻吟,感觉两个人20多年白活了,不敢相信怎么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的。

详细的剧情不想细说,只举两个关于分手的例子,说明一下剧情设置的低级。

电影中两人主要出现了两次分手。第一次是男主齐啸父亲中风了,在台湾没人照顾,哥哥又闹事进了监狱,北京的影楼被合伙人卷款,仿佛所有棘手的事在一瞬间席卷而来。

貌似合情合理,可是观众回头想想,影片前面连一点点暗示都不曾有。别说女主安然伤心悲愤,就连观众都觉得太突然。突如其来的分手好像龙卷风吹过,这种剧情设置简直太敷衍,明显能看出是为了剧情需要而人工设置。

第二次分手,是在安然靠努力打拼小有名气以后,齐啸也刚刚经历过离婚,两人阔别多年,仍然没放下彼此。

按理说,他们处理感情应该跟之前有较大的变化,毕竟经历了那么多,而且两个人又不是小年轻。倘若仍想要在一起,一定会拿出更成熟、更妥帖的做法,可是这一次竟然是齐啸的前妻闹场。

齐啸的人设一直是稳重谨慎,他既然打算去北京和安然共同生活,应该是经过深思考量后下定决心的事,甚至他还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来表白多年的心迹。可最后还是被这种狗血又突然的“前任纠葛”打断,不要说人设前后矛盾,单说剧情设定的单调和狗血,真心让人无力吐槽。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质疑剧中人物的双商和三观。

齐啸回台湾处理父亲的事情,因为现实原因必须要和前女友结婚。Ok,这都可以理解,身不由己。那你跟安然说一下啊!你都到这个情况了,你还不早点儿跟她说明白?让人家姑娘等等等?后来呢,和前妻离婚了,就过来找安然,巴拉巴拉一大堆有的没的。然后又说不能在一起,那你干嘛来了?可是又在半路一把抱住安然说“你等我!”what?这是什么操作?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Ok Ok,就算这样我也忍了,那你就跟安然好好的可以了吧。这个时候,前妻又出现了,勾起了男主满满的男人责任感,说必须要回去,之后放弃安然。这又是什么操作?就算是人渣的设定也不能用这种脑残的情节吧?

除了男主的人设之外,女主更是让人费解。

从头看到尾,也没看出来女主到底爱上男主的啥?就因为他送了一张齐秦演唱会的票没要钱吗?还是他太帅了?还是他那张油嘴滑舌的嘴?

女主是北师大才女,杂志社编辑,怎么着也是个高阶文青,就稀里糊涂地爱上了男主,不知道什么原因。

整部电影都充斥着这种莫名其妙的感情戏,这两人的感情路数也一直这样,三角关系、合合分分,尴尬死了。

霸道总裁的拖泥带水,金牌主持的弱智无脑,愚蠢前妻的精神分裂,坚强备胎的无奈隐忍……我想这就是影片传达给观众的价值观吧,无聊至极。

另外,还有超多低级弱智的情节,我都没有耐心说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