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山水秀,大渡口镇有历史

泸州纳溪山水秀,大渡口镇有历史

探寻泸州山水基因,讲述泸州每一处乡镇。

街道成因,大家好,欢迎你阅读,江阳沽酒客将通过文字和图片为您带来,泸州的历史民俗,也为你展现古老酒城的风土人情,欢迎关注。

本文图片由泸州籍摄影师傅琨提供,表示感谢!

泸州是一座山水极好的城市,这种好跟比之那些名山大川显然有些不为人知,然而如醉翁“环滁皆山也”,缺少文人墨客来发掘和传颂,要不然一样可以让人流连忘返。

泸州纳溪山水秀,大渡口镇有历史

其中纳溪区山水因部分丹霞地貌与合江颇有妙处,纳溪位于四川南缘、长江与永宁河交汇处,因三国时期“纳贡出此溪”而得名,又名“云溪”,有“海纳百川”之意。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建县,1996年撤县建区,全区幅员面积约1150.22平方千米。

2019年末,辖10个镇、3个街道,户籍总人口为463060人,享有 “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白酒酒庄文化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重点产茶县” “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中国特色竹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生建设百强区”“中国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名区”等美誉。

泸州纳溪山水秀,大渡口镇有历史

纳溪南高北低,平坝、丘陵、低山兼有,海拔在230~963.2米之间,全区最高点在打古镇普照山白土岩。纳溪区有条形山脉2支,均东西走向。一支横穿区境中部,东从合江入境,经白节镇大旺、天仙镇乐登、大渡口镇和丰向江安方向延伸,海拔在500米以上,东部高于西部,境内绵延40余千米;一支横亘区境南部打古镇、上马镇、合面镇,蜿蜒30余千米,海拔在450米以上。境内有大小溪河130余条,总长度640余千米。长江流经区境25.1千米,经大渡口镇、新乐镇、纳溪城区流入江阳。永宁河是区境长江最大支流,纵贯区域中部,经上马、护国、天仙、城区注入长江,境内流长50.1千米。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关于大渡口镇的历史来历。

泸州纳溪山水秀,大渡口镇有历史

纳溪区的大渡口,原是江安县的一个渡口码头。大渡场,又叫“佛渡场”,也称“观音渡”,包括大井、麻衣两坝,是长江边上的一个物资散市场。清雍正七年(1729年),大井坝与麻衣坝合并为一个乡。乡名如何定?可是犯难了。

因为大井坝的人说要取名为大井乡;麻衣坝的人主张定名麻衣乡。双方争执不下。最后经江安县知县仲裁,取大井坝的“井”、麻衣坝的“衣”,取名为“井衣乡”。

后来,知县认为“井”字不美,又没有什么意义,便改“井”为“锦”,正式定名为锦衣乡。清宣统三年(1911),锦衣乡改为锦衣镇。下辖大渡、和丰、恰乐三个场,镇的治所设在大渡口。

泸州纳溪山水秀,大渡口镇有历史

民国时期,锦衣镇又改为锦衣乡,一直隶属江安县。这个镇,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清代光绪年间(1875——1911)已初具场镇规模。

先后建有丰盛、兴隆(后改为建设街、共和街)、宝钱、中正、致和、鸡市街和半边街等大小街道。修起了禹王宫、南华宫、文庙、观音堂和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天主教堂等。

建国后,1951年5月锦衣乡由江安县划归当时纳溪县管辖,改名人民乡。大渡场正式改名为锦衣镇。1958年镇随社制,隶属大渡公社锦衣管区。1961年改为锦衣大队。1984年乡镇合并,正式命名为大渡口镇。

泸州纳溪山水秀,大渡口镇有历史

大渡口镇内资源丰富、风光秀美、民风淳朴,凤凰湖地处泸州市纳溪城西15公里的大渡口镇,位于美丽的长江之畔,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境内园林清幽,湖水秀美,古迹传奇,风景迷人。是集湖光山色,高山峡谷、奇石怪崖、飞瀑洞宫、林涛竹海,百年古典庄园为一体的风景名胜。

大渡口镇在清代便开始有了行政辖制,初时称佛渡场、观音场,历史上即是四川境内长江沿线上有名的四大场镇之一,素以“水码头”著称。船舶经年往来不绝,商贾云集,航运发达,物资吞吐量大,商贸集市相当繁荣,为川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因位于长江边,过渡人货不断增多,历来就有“装不完的大渡口,塞不满的泸州城”之说,大渡口镇在泸州的历史影响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