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皆因強出頭,話未出口他是你的奴隸,話一出口,你是他的奴隸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話未出口,他是你的奴隸,話一出口,你便是他的奴隸。佛教修學功課中的止語來了解一下吧。再說止語之前,我們先說一下,起心動念,所謂舉心動念,我們心裡的這個念頭,不斷的起伏,不斷的分別,所謂善、念惡念,很多的自私自我的念頭。要想讓我們有平安歡喜快樂的生活,這個舉行動念不但要正當,而且要清靜。念頭不清靜,就很想去沾別人的光,嫉妒別人的成就,或者是憎恨別人,這樣的舉心動念,不但生活不能快樂,自己的德行品格也不能提升,所以要一念清靜。

煩惱皆因強出頭,話未出口他是你的奴隸,話一出口,你是他的奴隸

正念就要念佛,念法念僧,這樣儘早開發智慧,覺悟真理,所以日常生活我們要學會止語。止語是佛教用語,指的是清淨身、口、意三業,也被稱為“閉口禪”,是一種常見的修行方式。止語分為兩項,“心止”和”口止“,可以理解為心中清靜不生妄念,事理圓融無須多言。佛教要求“不綺語”不“兩舌”,即不要講“雜穢語”,一切不正的言語詞句,這些都是“雜穢語”,“不兩舌”既不說挑撥離間兩面三刀的話。如果愛惜自己的身心,就應當做到適當的止語,言語得體不要搬弄是非,不要閒言碎語,更不要口出惡語傷人,不要花言巧語騙人。

煩惱皆因強出頭,話未出口他是你的奴隸,話一出口,你是他的奴隸

珍惜身心的健康,從善護口業做起。當我們想要開口評價別人,或提出辯駁的時候,需要觀察五顆心,恭敬心、慈悲心、忍辱心、慚愧心、無知心。恭敬心使我們覺知宇宙天地萬物之大,而我們之渺小,從而不敢開口妄語。慈悲心是我們不忍去隨意開口指責批評他人。忍辱心是我們踐行吃虧是福的利好法門。慚愧心是我們“不見世間過,只見自己過”,不要說別人過錯的最好利器。無知心是開啟我們“所見非所見,所聞非所聞,所想非所想”的不可說之智慧密鑰。

煩惱皆因強出頭,話未出口他是你的奴隸,話一出口,你是他的奴隸

用這五顆難得之心,來守護我們不造口業的願力,才能達到心不隨境轉的境界。止語不是沒有禮貌,是真正的尊重。自己清靜了,也為他人留出一個自由的空間。學會無諍才能安住內心的平靜。懂得沉默才能體悟空性的智慧。所謂止語並非只是語言的止息,而是內心的無念無住,迴歸更深的覺醒與自由。在沉默與獨處中,才能真正懂得修持的意義。真正的安靜源於內心,而非外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