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可能需要一點《小豬佩奇》的思想

《小豬佩奇》提供了一種最讓人認同的家庭生活。是的,在這一家子裡有溫和的媽媽、寬厚的爸爸,父母很相愛。

一個家庭的高度取自於父親,而一個家庭的溫度取自於母親。

1. 良好的教育,是有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

佩奇的媽媽可能就是傳說中別人的媽媽了,她從來不生氣,永遠和顏悅色,不慌不忙,也從來沒有吼過孩子,就算生氣了,也能很快的自我調節。就算佩奇在泥坑裡跳來跳去,把渾身都弄髒了,媽媽也只是說,不過是一些泥罷了,就算佩奇犯了錯誤,她也只是說,佩奇,你不該這樣。

因為沒有發脾氣,沒有對孩子吼叫,佩奇媽媽的這種做法反而更加的有效。佩奇每次也都會主動認錯,媽媽也會很快原諒她。而中國式育兒的媽媽們呢,她們總是在不斷的發現孩子的問題,不僅當即立刻指出而且還會反覆強化,習慣了謙虛的她們,甚至還會當著別人的面說我們加的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行。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在怒吼,看到別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好的時候在怒吼,甚至陪孩子玩的時候也在怒吼。她們總是無限放大了孩子的缺點。母親,很大程度上是孩子的掌舵手,孩子很大程度上是活在母親這艘大船裡的,母親情緒哪怕一點點的波動都會影響到孩子,破壞孩子的穩定。一個孩子如果把太多能量都用於平復由母親帶來的情緒波動,那他們還有多少能量用於成長呢?孩子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

中國家庭教育可能需要一點《小豬佩奇》的思想

2.良好的家庭,是有一個從不缺席的爸爸。

說《小豬佩奇》裡的搞笑擔當,非豬爸爸莫屬,他承擔了至少80%的笑點。豬爸爸是上班一族,但總是喜歡吹噓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可惜只要他指路,從來都把地圖拿倒,就這麼個人。但不得不承認,豬爸爸天賦是很高的,其運動細胞和音樂細胞都相當強大!教佩奇滑冰的時候,佩奇第一次滑冰就摔到了,沮喪地說“我再也不滑冰了”;豬爸爸這時候沒有說教告訴佩奇要勇敢,而是用自己的摔倒來告訴佩奇,大人也會摔跤,摔跤並不可怕,重新站起來就好。這就是非常真實的父愛,平凡中帶著感動的力量。

我們從小都背過子不教父之過的三字經。而在當今時代,孩子們似乎越來越缺乏來自爸爸的教育。爸爸們再也沒有成為那個家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藉口工作壓力來逃避家庭,他們是家庭關係中的一個影子式的爸爸。

而小豬佩奇的爸爸,他會在孩子面前表現的不那麼聰明,讓孩子去贏得勝利,讓勝利的喜悅去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他沒有在佩奇摔倒的時候用說教的方法讓孩子勇敢,而是以自己摔跤的形式告訴孩子,摔倒了也沒什麼,重新站起來就好。

中國家庭教育可能需要一點《小豬佩奇》的思想

3.父母的相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小豬佩奇》中豬爸爸和豬媽媽的親密互動,讓我們充分體驗到父母感情相處對孩子成長產生的影響。豬媽媽生日這天,豬爸爸專門給她放假,讓她出去玩。豬爸爸自己則和孩子一起為豬媽媽準備神秘的禮物,做早餐、做蛋糕......折騰了一天,最後禮物出爐:豬爸爸和豬媽媽的單獨約會。看著爸爸媽媽穿戴一新去赴浪漫的約會,孩子心裡也會埋下一顆種子,這對他們未來自己建立的家庭提供了一個模仿的範本——父母的互相尊重和彼此相愛。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恩愛,會給他們最大的安全感。

幸福的婚姻有一個“孩子定律”:孩子永遠是孩子,丈夫也是孩子。當你的丈夫引起你的不滿時,請讀一遍第一條。豬爸爸和豬媽媽從來不避諱在孩子面前表達愛。有一次,豬媽媽不小心陷在藍莓灌木叢裡,豬爸爸勇敢地上去救下了豬媽媽,並在孩子面前甜蜜的一吻。在孩子面前展現父母的相愛,恰恰是教給他們學習如何去愛的最好方式。

4.稱讚孩子對孩子們來說非常重要

豬爸爸豬媽媽時常把:“做得好,佩奇!”“做得好,喬治!”之類稱讚的話語掛在嘴邊。不但對孩子,豬爸爸和豬媽媽之間也經常互相稱讚:“做得好,豬爸爸!”“說得好,豬媽媽!”不要小看了這些誇獎和讚美,它們不但對孩子們來說很重要,甚至對每一位家庭成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如果用鼓勵、讚賞的方式去打開它,孩子的樂觀精神、探索精神和對生命的熱情會被激發出來,他們會更願意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將來也會活得更幸福。而恰恰相反的是,在中國大部分家庭中,父母一般都是苛責於孩子,經常給予孩子的是打擊和警告,而不是讚賞和表揚。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5.賦予孩子一定的責任

培養孩子自信心和責任感有一個好辦法,賦予他們一定的責任。《小豬佩奇》裡,豬爸爸眼鏡不見了,豬媽媽會讓佩奇幫助豬爸爸找眼鏡;佩奇一家去海邊度假的時候,豬媽媽讓佩奇幫忙看好別落下什麼東西;在爺爺奶奶家的閣樓上,爺爺奶奶讓佩奇來決定扔掉什麼東西……把這些大人的工作教給孩子,他們會覺得自己被重視、被信任了,儘管他們不一定會做得很好。賦予孩子一定責任,勝過給孩子提要求。有時候,他們可能會發揮出你想象不到的潛力。在中國式家庭裡,大部分家庭都是父母一手包辦,從小到大一直如此。不經意間孩子就成為了巨嬰。

6.給孩子最簡單的物質生活

小豬佩奇一家住在“獨棟別墅”裡,明顯家庭條件非常充裕,但他們家的生活並不奢侈。去超市購物前,他們會先寫好購物清單,按照清單購買生活必需品。這一家子也幾乎從不亂花錢(除了一次豬爸爸在學校的募捐義賣活動上被“坑”,高價買回了自己的舊沙發),但是他們仍然生活得非常快樂。佩奇一家向我們很好地詮釋了:孩子的童年並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滿足,豐富的活動,好的朋友,足夠的關注和愛,已經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多麼熟悉的場景,不正是現實生活的縮影嗎?在中國式家庭中,父母對於孩子的需求或者說要求都是拼了命去滿足,不管合理還是不合理。他們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也要給孩子最好的,可是往往中這種無形的愛也是另一種傷害。

7.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陪伴是重要的一環

《小豬佩奇》最感動的地方,還是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豬爸爸和豬媽媽花了大量時間來陪伴兩個孩子的成長,跳泥坑、吹泡泡、放風箏、自行車之旅、度假……佩奇和喬治豐富的業餘生活,其實都是爸爸媽媽花了大量時間陪伴他們的結果。這才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庭教育在每一天裡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孩子的心靈。而這種滋養又是相互的,愛的給予和支持也是相互的。這種陪伴不是放棄自我,一切以孩子為中心。

中國家庭教育可能需要一點《小豬佩奇》的思想

最後,我希望我們每個家庭在現在或者未來都可以做到,像小豬佩奇裡面的那樣相親相愛幸福的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