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國後區縣的演變史


  截至2020年,北京市共轄16個市轄區,分別是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

  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和石景山5個區,這個區域是集中展現古老特色,體現北京作為我國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功能的區域,也是首都功能及“四個服務”的最主要載體。(崇文區和東城區合併,西城區和宣武區合併)朝陽、海淀、豐臺3個區是實現和拓展首都城市性質功能的重要區域,要成為拓展首都城市功能的外向型經濟服務為提升首都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做出貢獻。

通州、大興、順義和昌平4區,該區域是北京發展製造業和都市型現代農業的主要載體,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區產業與人口的重要區域,是未來北京經濟重心所在成為首都城市新的增長點。

門頭溝、房山、平谷、懷柔、密雲、延慶6個遠郊區縣,該區域是北京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是保證北京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要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引導人口相對聚集,引導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成為首都堅實的生態屏障和市民休閒的理想空間。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1952年,北京市由華北行政委員會領導。7月,將河北省宛平縣全部及房山、良鄉2縣部分地區劃歸北京市。

  1956年~1958年間,將河北省昌平、良鄉、房山、大興、通縣、順義、平谷、密雲、懷柔、延慶等縣劃歸北京市,形成今北京市行政區域。

  1956年3月9日,撤銷昌平縣,將昌平縣所屬行政區域(高麗營鎮除外)劃歸北京市,並命名為昌平區。將河北省通縣所屬的金盞、長店、北皋、孫河、崔各莊、上新堡、前葦溝等7個鄉歸北京市。

  1958年3月,河北省通縣專區所屬通縣、順義、大興、良鄉、房山等5縣及通州市劃入北京市。其後撤銷西單、西四兩區,合併設立西城區;撤銷東單、東四二區,合併設立東城區;

  撤銷前門區,併入崇文、宣武二區;東郊區改名為朝陽區;撤銷石景山區,分別劃歸豐臺區、海淀區和門頭溝區;京西礦區改名為門頭溝區;

  撤銷通縣和通州市,合併設立通州區;撤銷良鄉、房山二區,合併設立周口店區;撤銷大興縣,改為大興區;撤銷南苑區,劃歸朝陽區、豐臺區和大興區;撤銷順義縣,改為順義區。

  1958年10月,河北省所屬懷柔、密雲、平谷、延慶4縣劃入北京市。1960年1月7日,撤銷昌平區,恢復昌平縣;撤銷順義區,恢復順義縣;撤銷通州區,恢復通縣;撤銷大興區,恢復大興縣;撤銷周口店區,恢復房山縣。

  至1960年底,北京市下轄東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陽、豐臺、門頭溝等8區和昌平、延慶、懷柔、密雲、順義、平谷、通縣、大興、房山等9縣。

  1986年11月11日,撤銷房山縣、燕山區,設立房山區。以原房山縣和燕山區的行政區域為房山區的行政區域。

  1997年4月29日,經國務院(國函[1997]30號)批准,同意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以原通縣的行政區域為通州區的行政區。

  1998年3月3日,經國務院(國函[1998]17號)批准撤銷順義縣,設立北京市順義區,以原順義縣的行政區域為順義區的行政區域。

  1999年9月16日,北京市撤銷昌平縣,設立昌平區。2001年3月2日,北京市撤銷大興縣,設立大興區。2002年2月7日,北京市撤銷懷柔、平谷兩縣,設立北京市懷柔區、平谷區。

  2010年7月1日,北京市撤銷原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撤銷北京市原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

  2015年11月17日,北京市撤銷密雲、延慶兩縣,設立北京市密雲區、延慶區。至此,北京告別縣治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