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一場春雨過後,湛田鄉的井源村籠罩在迷濛的雲霧裡,回鄉祭掃的男女老少圍聚在一起閒話家長,村婦們也開始張羅起獨具特色的“清明果”來。

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每年的三四月,寧都鄉間的田埂、草地上,都會遍佈一種特殊香味的綠色開花草本植物,每株長有白色綿毛,葉如菊葉而小,開絮狀小黃花,我們叫它“寒食菜”,也便是中藥植物“鼠麴草”。每近清明,井源村的婦娘子便結伴採摘“寒食菜”,用它做的清明果黃綠相間,隱隱有股子清香。

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清明果好吃,製作過程可是嚴謹的。除了準備足量的“寒食菜”,村婦們得將頭年秋收留下的禾草燒成灰,倒入井水煮出禾草灰鹼水後,用來浸泡事先準備好的“梗米”。

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梗米”浸泡需要一個過程,村婦們也是不停歇的。倒出“寒食菜”將其切碎,待鍋裡煮熟後再撈出搗爛,這期間也是婦娘子相互打趣揭家中男人短處的快樂時光,製作清明果的主家家裡笑聲一片,小孩們追打嬉戲好不熱鬧。

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梗米”浸泡好了,能幹的村婦一手勺起“梗米”舀入磨芯,一手握著磨柄快速旋轉起來,黃綠色的米漿就那樣順著磨盤汩汩地流入桶裡,滿滿當當一大桶米漿混合搗爛的“寒食菜”倒入鍋中熬煮,小孩們便圍在灶前緊盯著米漿由稀到稠再漸成米糊狀,米糊在村婦們鍋鏟不停的攪拌翻轉中越來越稠,灶膛火候也是全憑經驗掌握的,想來這是清明果製作最為關鍵的工序。

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一鍋下來,村婦們頭上冒出的熱氣與灶臺的水汽融為一體。同時,一陣陣夾帶野菜氣息的餈耙米果香味也在房前屋後瀰漫開來。井源清明果一般做成條狀,當地稱之為“牛舌果”,有的也將剁好的蕎頭、豬肉、萵筍等餡菜包入米餈團封口,與早餐店裡的包子如出一轍。捏好各種樣式,最後再放入木甑蒸熟,一個個地道的“牛舌果”“菜糰子”也就新鮮出爐了。

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來來來!都來嘗一下,很好吃的。”主家熱情地招呼我們,而一夥年青的婦娘子忙起了自拍,發個朋友圈或者刷一個抖音,屋內笑聲融融,一派忙活後的暖色,讓我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來不及吃完的“菜糰子”,舉起相機留下村婦們最美的瞬間。

煙雨井源,人間至味清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