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時候,該如何平衡?

能力是有限的,野心是無限的。

多的是能力配不上野心的人,少的是能力配得上野心的人,極少的是能力大於野心的人。

這三類人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生境界,正好對應了電影《一代宗師》裡宮二所言:“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能力

自我塑造階段,人對自我的認識常常是盲目的虛假繁榮,覺得自己潛力無限,急於求成、拼命證明,並想用最短時間證明自己的優秀且渴望外界認可和尊重;

“能力=野心”,是“見天地”。

處於穩定平衡、緩慢提升的人生狀態,對自我的認知開始迴歸理智,“見天地”是對“見自己”的修正和提高;

“能力>野心”,是“見眾生”。

這個境界,人總能泰然自若,清晰的自我認知,強烈的人性領悟。是見過自己,見過天地後,面對眾生時的虛懷若谷。

當我們在討論“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時候,如何平衡”時,其實也是在討論如何“見自己”。只是,年輕氣盛時,“見自己”不過一次橫衝直撞的流竄。

16歲的弟弟告訴我,最近他有強烈的感覺,一種很想飛,飛很高,卻沒有翅膀的無奈。他的理想大學在前30名,但以目前的成績只能勉強進前50名的學校。為了佐證他能順利進入理想大學的可實踐性,他甚至頗為愚蠢地問我:“人什麼時候可以長出翅膀?”

而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25歲時的自己,拿著一張海外研究生的文憑,以為可以在大城市施展一番拳腳。剛開始工作,拿著每個月500塊錢的實習工資,都願意熬夜加班。想像著用2年的時間積累經驗、人脈,然後自己開公司,從此財源滾滾,名揚四海。

現在回想,年輕真是好,想的總是比長的美。對自己的認知可以只來自想象,並且堅定地認為真實的自己和想成為的自己之間,不過一級臺階。管什麼現實不現實,能力不能力,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不像現在,什麼都不敢想,嘴上說著“未來可期”,但自己心裡知道是“現在不行”。因為,快至而立之年的我,漸漸開始明白“見自己”不是想象,是一個艱苦實踐探索的過程,更是關於自我認知的理性迴歸。

當連續工作3個月,每天工作10小時後,發了一場爬不起床的高燒,養了大半年的身體,我意識到,我的體力無法支撐我的野心;當輾轉幾份工作,起早摸黑,依然需要自己倒貼高昂房租時,我知道,我的財力無法支撐我的野心;當在自己熱愛的行業,持續耕耘,卻時刻恐懼自我退步和後輩先進時,我知道,我的才華無法支撐我的野心。

一個人的能力由體力,財力,才華等構建而成,而當這些崩塌的時候,我看清了:我的能力配不上我的野心,至少目前配不上。

於是,那些曾經年少時揚言“為自己人生下一盤很大棋”的瘋狂野心,變成了此刻深夜在廚房“為自己煮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實踐證明:我的能力暫時不在“下棋”,或許未來也不擅長,但我現在能擅長的是“烹飪”。

想要的太多,能做的太少時,優先填飽自己的肚子。

由此,我得出了平衡野心和能力的第一步:

認清現實,縮小野心。

為了較為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把自己放在座標軸裡,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X軸代表能力強弱,Y軸代表成就高低。將自己身邊的朋友進行篩選,選一個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和一個已達成自己目標成就的。把這兩個人放在座標軸裡,然後,再把自己放在這個圖表中進行對比。

先看X軸,當能力值相同時,看自己想要達到的成就比朋友高多少,高出的部分,就是過勝的野心;再看Y軸,當成就值相同時,看自己需要具備的能力差朋友多少,相差的部分,就是需要提升的能力。

大概評估後,有了基本的自我定位。根據木桶原理,一隻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木板。適用於能力和野心的類比中,能力就是最短板,一個人所能達成的成就先由能力決定。野心能滿足的只是所想達成的成就,而“能”和“想”的關係就像“自強”和“要強”一樣,前者是實質的,後者卻是虛妄。

所以,請認清能力,承認差距,在X軸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點,讓野心回到Y軸合理的區間。

當然,肯定會有人跳出來反駁“人不能被打趴,要保持野心,持續戰鬥”。沒錯,在我看來野心是一箇中性詞,是一種向外擴張且蓬勃的力量。能擁有這樣的力量,當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像當“無限寶石”落入英雄手中時,是拯救世界;落入滅霸手中時,卻是毀滅世界。野心也是,如果沒有強大的能力駕馭它,它激發的黑暗力量會變成一種反噬。欲速則不達時的過度焦慮,孤注一擲、背水一戰時的盲目自負,恍覺想象與現實落差時的沮喪挫敗,都是野心膨脹,能力不足時對人心性的挫傷。

這時候,要平衡野心和能力最重要的就是:

學會降落,提升能力。

有一個英文詞組叫“slow down”,翻譯過來就是“慢下來”。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不要總想著人生可以走高速,又快又穩到達目的地。高速會堵車,有時候步行都比駕車快。不如慢下來,靜下來,沉下來,把自己的腳落在大地,一步一腳印,向前進。

野心的產生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能力則不一樣,它需要時間、需要刻苦、需要悟性,需要在打磨中螺旋式上升。

就像剛練習瑜伽,一上來就想完成“蓮花式”是很困難的,若要勉強,只會拉傷自己的韌帶,得不償失。只能鍛鍊一段時間後,等下半身的筋骨慢慢打開後,再來做這個姿勢時,才會得心應手。這也是時間的魅力,只在“水到渠成”,不在“揠苗助長”。

所以,給自己時間,腳踏實地往前走,慢慢來,比較快。

我們看過了太多電影,電影總告訴我們,長大後你可以成為人見人愛的電視明星,可以成為呼風喚雨的政治家,可以成為被時間記住的著名作家,可以擁有轟轟烈烈、瀟瀟灑灑的人生。但,長大後才發現,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如路遙筆下《平凡的世界》的開篇“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只是,春天總不會輕易來到,就像野心不會容易實現。所以,在自己能力無法駕馭野心時,還請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如周星馳對著黑夜深海大聲呼喊那樣:“努力、奮鬥!”

—— 不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