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裡王韞秀她爹究竟多厲害?統兵27萬,安祿山都不敢造反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裡,“長安第一千金”王韞秀驕橫跋扈、蠻橫無比,動不動就說“讓我阿爺滅了你”。但即便如此,長安城裡再大的官也要讓她三分,元載更是想盡一切辦法要把她娶到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她阿爺(父親)的關係。

劇中王韞秀的父親王宗祀原型為大唐名將王忠嗣。王忠嗣有多厲害,為啥安祿山都惹不起,唐玄宗還讓太子李亨(即後來的唐肅宗)主動與他結交?

《長安》裡王韞秀她爹究竟多厲害?統兵27萬,安祿山都不敢造反

《長安》裡的王韞秀(左)和元載

戰績彪炳,威震邊疆

開元十八年(730年),24歲的王忠嗣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王忠嗣派兵偵查到吐蕃贊普正在玉川閱兵,便帶領300輕騎星夜偷襲玉川,以少勝多,殲敵數千,打得吐蕃眾將丟盔棄甲,贊普倉皇逃走,王忠嗣一戰成名。

後來王忠嗣隨杜希望攻下吐蕃新城,被封左威衛郎將。吐蕃為報新城之敗,大舉反攻,唐軍節節敗退。關鍵時刻王忠嗣單槍匹馬殺入敵陣,殺傷百人,衝散敵方陣型,唐軍得以反敗為勝。與吐蕃的連番作戰中,王忠嗣戰功卓著,累功被封為河東節度副使。

《長安》裡王韞秀她爹究竟多厲害?統兵27萬,安祿山都不敢造反

艾如飾演的王韞秀

之後王忠嗣升任朔方節度使,率軍與突厥作戰。天寶元年(742年)至天寶三年(744年),王忠嗣先後與奚怒皆和烏蘇米施可汗作戰。先是在桑乾河三次大敗奚怒皆,俘獲大量人馬,凱旋而歸。後強兵壓境與反間計同施,聯合拔悉蜜、回紇、葛邏祿,斬殺烏蘇米施可汗。從此塞外安定,突厥不敢來犯,王忠嗣的名字威震邊疆。

四鎮節度使,統御全國一半兵力

天寶四年(745年),王忠嗣兼任河東節度使。天寶五年(746年),河西、隴右二地的節度使皇甫惟明戰敗,王忠嗣又兼任河西、隴右節度使。上任之後,王忠嗣在青海大獲全勝,又率兵討伐吐谷渾,佔領吐谷渾全境。王忠嗣統御邊塞多年,每戰必勝,被時人尊稱為“戰神”。

《長安》裡王韞秀她爹究竟多厲害?統兵27萬,安祿山都不敢造反

王忠嗣畫像

當時大唐設立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統稱十大節度使。其中平盧節度使,治所在營州,統兵37500人;范陽節度使,治所在幽州,統兵91400人;河東節度使,治所在太原府,統兵55000人;朔方節度使,治所在靈州,統兵64700人;河西節度使,治所在涼州,統兵73000人;隴右節度使,治所在鄯州,統兵75000人;北庭節度使,治所在北庭都護府,統兵20000人;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城,統兵24000人;劍南節度使,治所在益州,統兵39000人;嶺南五府經略使,治所在廣州,統兵15400人。

《長安》裡王韞秀她爹究竟多厲害?統兵27萬,安祿山都不敢造反

安祿山影視形象

十大節度使,統領的邊防軍總兵力為495000人,加上中央軍,當時大唐全國軍隊總人數約為57萬人。而王忠嗣一人就領了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統兵267700人,將近全國的一半。後來起兵反叛的安祿山巔峰時期也才統領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統兵183900人。大唐近300年的歷史中,名將眾多,但統兵最多的,還是王忠嗣。王忠嗣領四鎮節度使的時候,安祿山僅領范陽、平盧節度使,王忠嗣向唐玄宗說安祿山有造反之心,玄宗雖然不信,但有王忠嗣在一旁盯著,安祿山一直不敢造次。

《長安》裡王韞秀她爹究竟多厲害?統兵27萬,安祿山都不敢造反

《妖貓傳》中的唐玄宗(左)和安祿山

治軍有方,手下猛將如雲

王忠嗣能做到四鎮節度使,管轄萬里之地,統兵二十餘萬,除了自己勇冠三軍,更重要的是治軍有方。當時各地節度使的軍隊經常出現吃空餉的情況,王忠嗣則嚴格要求兵馬一旦有失則立馬補缺。針對邊軍戰事多,軍械消耗過大的情況,王忠嗣規定從將領到士兵,武器上都要刻上自己的名字,訓練和作戰結束後,都要收回,如有遺失,則當眾責罰。所以王忠嗣的軍隊裡,無論戰事如何,都能保持兵器充足。此舉不但保證了軍隊的連續作戰能力,還為國家省下了大筆軍械開支。

也正是在王忠嗣這樣嚴格的軍制之下,誕生了許多著名將領。唐代十大名將,僅王忠嗣的軍隊裡就出了三個,除了他自己,還有手下的李晟和李光弼。

李晟十八歲從軍便是跟隨王忠嗣,在軍中一步步成長為將領,在唐德宗時期討伐河朔三鎮,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

李光弼更是王忠嗣一手栽培、提拔。天寶五年(746年),李光弼被王忠嗣提拔為兵馬使,充赤水軍使,教授其統兵治軍之道,還說“日後能代替我統領重兵的必是李光弼”。李光弼也不負所望,在平定安史之亂後“戰功推為中興第一”,名藏太廟,繪像凌煙閣。王忠嗣雖然不在了,但他培養的李光弼最終還是平定了安史之亂。

《長安》裡王韞秀她爹究竟多厲害?統兵27萬,安祿山都不敢造反

《長安》中的林九郎(即李林甫)

王忠嗣還提拔培養了哥舒翰。天寶六年(747年),哥舒翰被王忠嗣提拔為右武衛將軍、隴右節度副使。後來手握重兵的王忠嗣被右相李林甫構陷,奏稱其欲擁立太子李亨為帝,唐玄宗欲將王忠嗣賜死。哥舒翰作為王忠嗣的副將進京面聖,不顧個人性命,慷慨進言,聲淚俱下,最終讓玄宗相信王忠嗣是被構陷的,王忠嗣才得以保全性命,僅以阻撓軍功的罪名被貶為漢陽太守。玄宗有感於哥舒翰的赤誠,讓他接替了王忠嗣隴右節度使的職位。哥舒翰後來數次擊敗吐蕃大軍,兼任了河西節度使,並且成立了宛秀軍和神策軍。

不貪功名,體恤士兵

王忠嗣9歲時父親戰死,被玄宗收養在宮裡,從小就熟讀兵法,人品出眾,玄宗還鼓勵當時只是忠王的李亨主動與他交往。

帶兵之後,身邊人勸他主動“找仗打”,以累積功業,以圖升遷。他回答說“當國家安定的時候,作為將領的職責是保衛邊疆、撫卹軍隊,我不會讓士兵去打不必要的仗,藉助國家的軍隊來撈取個人功名這樣的事我不會幹。”

《長安》裡王韞秀她爹究竟多厲害?統兵27萬,安祿山都不敢造反

《長安》中的林九郎(即李林甫)

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急切地想攻下石堡城,以彰顯自己的威名,但王忠嗣堅持認為石堡城易守難攻,且不具備戰略價值,反對當下就以犧牲數萬人性命的方式去換取石堡城,希望厲兵秣馬,觀察時機再圖攻取,因此被玄宗忌恨。董延光請求率兵攻打石堡城,唐玄宗欣然同意,並命令王忠嗣分兵給他。王忠嗣不想讓士兵送死,拖延不出兵。李光弼勸他奉詔出兵,以免被歸罪。王忠嗣說:“我心意已決。我帶兵打仗難道是為了追求顯貴嗎?如今力爭一城,得到它也不能遏制敵人,沒得到也不會對國家有損害,我怎麼能以數萬人的生命去保我的官位呢?如果陛下責備我,我不就是失去一個將軍職位嗎,大不了回朝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侍衛嘛。”

王忠嗣不貪功名,為了不讓士兵送死而拒絕出兵,被李林甫趁機構陷說他勾結太子謀反,差點喪命。被貶為太守不到兩年,王忠嗣便鬱鬱而終,終年45歲。7年後,勢力坐大的安祿山起兵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