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之前,看到關於“水果自由”

、“蘋果自由”的話題,我總是一笑置之,覺得都是博取流量的網絡戲言。

前幾天,我們小區的一位朋友感嘆:“剛剛去水果店,一個西瓜80多塊呢,想想還是不買了。”這位朋友家庭月入數萬,沒想到竟然還達不到“吃瓜自由”?

水果與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這個話題才會自帶這麼大的流量。調侃的背後,可能是大家對於通脹的一點點小焦慮呢~~

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知識。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近期,“水果自由”成為財富的關鍵評價指標,水果漲價有多厲害,看看下面幾組數據就知道了: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富士蘋果批發價格(元/公斤)資料來源:Choice、譜藍定投

今年以來,

富士蘋果批發價格增長50%,同比漲幅超90%;

哈密瓜漲幅高達124.6%;

香梨漲幅達到37.8%;

西瓜漲幅達到30.0%。

根據農業農村部對7種重點水果的監測,最新的水果批發價格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4%

28種重點監測蔬菜最新的批發價格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9%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CPI數據相對溫和些,4月CPI同比漲2.5%,漲幅最高的食品菸酒價格只同比上漲了4.7%。其中鮮菜價格上漲17.4%,鮮果價格上漲11.9%,畜肉類價格上漲10.1%,禽肉類價格上漲5.0%,雞蛋價格上漲2.6%,糧食價格上漲0.4%。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就是我們常說的物價的一個體現。

物價波動在市場經濟裡是正常現象。但物價持續上漲,就會帶來通脹,意味著我們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不經花。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現在不僅水果漲價,豬肉、蔬菜大幅漲價,這樣的通脹是不是不太正常?未來到底物價走勢如何?

國家統計局和央行都出來回應,不過說法有點不一。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鮮菜鮮果價格上漲是受極端天氣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

,不具有持續性。總體看,通脹不會出現大幅上漲,物價平穩有堅實的基礎。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而央媽說,物價這事我有點不確定了,未來要好好監測監測。

統計局和央行出現了分歧,我們該信誰?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通脹按照影響程度,其實分成很多個級別。

在離我們很近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曆史上經歷過一次高通脹階段,當時是因為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群眾對經濟前景的預期不清楚,心理上過度反應造成了市場動盪,結果導致一年25%以上的通脹率。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我國通脹率長期走勢 資料來源:Choice、譜藍定投

不過這種通脹對經濟的影響,不是傷筋動骨的崩潰型通脹,只要相應配套政策跟上,很快就能恢復。

真正的惡性通脹,是由於整個國家經濟的崩盤造成的,遠一點的例子比如1946年-1949年間的民國經濟,近一點的比如這兩年的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經濟極度單一依賴石油出口貿易,同時本國物資缺乏。石油價格大跌時,無法用石油去換取外匯,向他國購買必需的生活物資,導致經濟崩盤式的通脹,給整個國家的經濟帶來災難性的震動。

我們正在經歷的這一波物價上漲,算哪個程度的通脹呢?

回看近30年的數據,大部分時間我國通脹率均值維持在5%的水平,表現為溫和通脹。以4月CPI數據來看,通脹是在“2”字頭,仍在溫和通脹的範疇內。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是不是溫和通脹就無需擔心了呢?

有一類溫和通脹,是由於經濟成長到一定程度,整個社會缺乏向上的動力,政府為了刺激經濟不斷印錢,可是印錢並沒有帶動經濟,反倒轉化成通脹,這就叫滯漲——一邊經濟停滯一邊通脹。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滯漲 不是 智障

這種通脹一般來說也不會特別激烈,但是屬於比較可怕的一類。

它表示一個大的經濟週期已經到了結尾,可能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大家要過苦日子了。

本輪通脹是不是屬於這種滯漲呢?應該不是。

我們來看這次通脹主要原因:

從近的來說,這次通脹有貿易戰的因素影響

比如豬肉。我們對美國進口豬肉徵了重稅,中國買家取消了4500多噸的美國豬肉訂單,連鎖反應造成豬肉價格上漲;還有非洲豬瘟,也影響了豬肉的進口。

比如蘋果,去年因為天氣原因減產,所以今年有較大的價格波動。等等。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原因,我們還要往深層扒一扒。

說到底,中國在過去十年還是一個貨幣超發的國家(如下圖,M2,廣義貨幣發行量)。中美的貨幣發行量趨勢,一目瞭然。

月入數萬,卻連水果都買不起?你得懂“水果自由”背後的經濟學

超發的貨幣總要有一個去向,要麼就是去往房地產,房價就會漲;或者去股市,帶動股票上漲。

現在政府的態度是,穩定房價;而股市又因為中美貿易戰的各種原因,很難上漲,所以一不小心就會引發物價上漲,因為錢實在是沒地方去了。

但是,大家又對物價上漲極為敏感,政府肯定不會坐視不理的。

大家猜猜錢會往哪兒去呢?

真正承受最大壓力的,其實是人民幣的匯率。

在真正迎來實體經濟春天之前,可能只有一個方向了:人民幣貶值。

經濟學總結:

在這個階段,普通老百姓的資產配置,我建議向能夠抗人民幣貶值、同時也抗通脹的外幣資產傾斜(為了防止文章被shan,我就不明說了,自行理解)

想長期實現“水果自由”,這才是最實際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