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蛇(尖吻蝮)簡單養殖和常見健康問題

五步蛇學名尖吻蝮。別稱:蘄蛇,白花蛇,懶蛇,棋盤蛇,五步倒,巖頭斑等。分佈: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越南北部小部分山區。幾乎為我國特有。

益害:為蝮科毒腺大,毒液量大的管牙管類劇毒蛇。蛇膽,蛇毒,蛇幹為昂貴藥材,蛇肉為營養美食,行銷國內外。

五步蛇(尖吻蝮)簡單養殖和常見健康問題

主要特徵,習性

1,形態特徵

頭大呈明顯三角形,頸部稍細,吻端突出,向上翹起,張口寬大,有頰窩,腹部面為黃白色,間布黑色延續,體背深褐,或棕褐色,正中有一行方形大斑塊,兩側八字暗褐色大斑紋在背中線相接,左右兩側大八字斑交錯排例。背鱗片粗糙,眼後到頸側有黑色帶狀條紋,尾短扁,體色與環境落葉,石塊相似。體全長可達1.5米以上。

2,生活習性

1,五步蛇是冷血變溫動物,體溫與環境溫度基本一致,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它對所處環境溫度要求較嚴格,適宜氣溫在18-30度之間活動,10度以下很少活動,春季15度以上數日便能從冬眠中醒來出蟄活動,是蛇類中出蟄較早者,氣溫17-20度開始活動並覓食。夏初,秋未氣溫25-32度是活動攝食的旺盛期,也是一年中兩生長旺盛期。氣溫在35度以上時,五步蛇身體上受不了,需要在水中游泳降溫,野外此時常集中水邊活動。

2,五步蛇是肉食性動物,食性相比較雜,以鳥類,鼠類,蛙類,蜥蜴,蛇類。在人工養殖中也吃魚類(黃鱔,泥鰍),甚至吃食蚯蚓,蠐螬等動物活體。五步蛇捕食方式以探測到活體,慢慢靠近,突然襲擊捕食,攝食完畢,到隱蔽外盤臥休息。一般5一10天捕食一次。

3,五步蛇多生活的環境,發現分佈在海拔100-1300米山區或丘陵地帶。以海拔300-800米山溪附近有岩石地方居多,也有路邊,稻田,茶園處出現。春季以冬眠洞穴附近活動,夏季以山溪陰涼棲息,秋季未多為陽坡出現,多以夜間活動為主,陰雨天白天也活動,爬行速度慢,不好動,夜間有撲火現象。養殖中勿用大功率電燈查房。

人工養殖關鍵技術

蛇場建造

一般其他蛇的養殖可以用閒置房改造,但五步蛇因毒蛇類和其長期養殖中會出現許多問題,最好還是專業養殖,另在遠離人居住又適宜五步蛇生活環境建造養殖場。

五步蛇(尖吻蝮)簡單養殖和常見健康問題

蛇場選址主要要求,遠離村莊,人活動頻繁的地勢較高,乾燥,坐北朝南,避風這幾個條件,其他可人工建造改進。

蛇場內包括室外活動區,室內活動區。五步蛇因有毒和會蛇吃蛇,所要建造的房室較多,要將幼蛇,中蛇,大蛇分別分開,每個進入區首先要建人員進入準備防護器具室和急救藥品室。根據自己養殖規模定好場地大小建造。

飼料選擇與投餵

五步蛇因有毒,象填喂這些操作複雜又傷蛇身,訓化也沒過多進行,暫時只通用活體飼料。適合的活體飼料也比較多,幼蛇時可蚯蚓,昆蟲,蝌蚪,幼蛙,乳鼠等,中蛇,成蛇就可青蛙,蟾蜍,家鼠,田鼠,小白鼠,雞,鵪鶉,泥鰍,黃鱔等動物,也可自養殖場中養殖,投入園內供隨意捕食,投餵的活體飼料要定時傍晚,足量投入飼料池內,可每次多樣化,任由選擇。每月投餵3次,5一6月,9一10月可每月5次,供應乾淨飲水和流動活水可讓五步蛇嬉水降溫。

溫度,溼度的管理是五步蛇養殖重點

溫度決定著五步蛇的生長髮育快慢,在適宜溫度(18-30度)下日期越長,只要足夠食物來源,五步蛇生長越快,過高過低都影響很大,甚至死亡。在野外,長江以北或珠江流域的五步蛇都沒有長江流域的18-30度時間長,生長中的五步蛇明顯沒有這裡快,海拔過高,過低也影響著溫度,至絕大部分五步蛇都集中生活在海拔300-800米這一山區。

溼度過低環境,嚴重影響著五步蛇生長髮育,使生長髮育緩慢,過高則易引發疾病。在野外生存時蛇類,幾乎是五步蛇離冬眠洞穴最遠活動的了,一般為1公里範圍,而五步蛇多數活動範圍在2,3公里。為了適應溫度和溼度,顛簸的生活,春季在朝陽山培,夏季朝山谷有水源地方,秋季又朝平地,秋未回到冬眠洞穴附近生活,很少有適宜溫溼度又食物豐富地方給五步蛇常生活。人工五步蛇養殖場能很好的控制溫,降溫,調節溼度。發現人工養殖五步蛇與野外生存的五步蛇生長髮育快許多,取毒液也多許多恐就這原因了。

繁殖技術

五步蛇幼蛇生長2一3年後,才能進入性成熟,比其他無毒蛇晚許多。成熟後的五步蛇雄雌會在春,秋兩季交配,多數在冬眠出蟄後一個月內的幾餐飽食後,在7一8月是五步蛇集中產卵期,產出卵由黏液附著形成一團,卵橢圓形,呈淡乳酪色,產卵後來雌蛇便盤伏在卵上,護著卵團,不吃不動,一直到卵孵化出幼蛇,大約為30天左右。

在蛇類雌蛇中很少有參與護卵,孵化卵的,僅有蟒蛇,眼鏡王蛇,五步蛇。只可惜這些蛇類也不可能象禽類一樣能帶好幼蛇開食,和護衛,甚至由於一個多月的勞累,不吃不喝的,在極度疲憊飢餓下,會慌不擇食吃下孵化出的幼蛇,又在卵孵化中影響雌蛇剛產卵的虛弱身體加重,或得病。所以,在養殖中,五步蛇卵還是與其他一樣用人工孵化較好,可減少產卵蛇疾病,迅速恢復身體,也可保證仔蛇不被母蛇吃食掉。

五步蛇蛇卵的孵化與其他蛇卵一樣,仔蛇出殼較早,約30天夜間就會出殼。

五步蛇(尖吻蝮)簡單養殖和常見健康問題

仔蛇飼養

剛孵化出的五步蛇仔蛇個體很小(15-18克),其出殼後的七天也是不吃食的,但會自行喝水,這其間含脫去一層皮後,有些體弱的需要人工幫開食,可以用雞蛋液和奶粉調稀,滴入口中,注意脫去第一層皮的仔五步蛇的牙己經有了毒液,這毒液同樣會傷人,需謹慎操作。其他仔蛇集中於泡沫箱內給與蚯蚓,黃粉蟲,蠅蛆等開食,箱內溫度保持在20-30度之時,空氣溼度50%以上,箱內放碗固定不倒水,吃食後的仔蛇好飲水。

隨著仔蛇成長,逐漸投餵一些小蛙,昆蟲,魚苗等,然後幼小老鼠等,供乾淨飲水,約60天,吃食下10次左右(自身出殼的20克三倍量食物丿後,仔蛇會生長到45克左右。這樣幼蛇才開始好養了,為了馬上要進入冬眠和出蟄後幼蛇好養殖,請看冬眠前後飼養管理。

五步蛇(尖吻蝮)簡單養殖和常見健康問題

冬眠前後飼養管理

當溫度降到15度以下時,五步蛇仔蛇便不食不動進入冬眠狀態,蛇類中五步蛇屬最難過冬眠的。

1,冬眠前,保證幼蛇安全過冬,要投餵足夠飼料,使其吃飽長膘越冬。五步蛇冬眠比其他蛇約推遲一個月,如果是新手許多會不知所措,別人養殖的蛇都冬眠了,而自己養殖的五步蛇還在不緊不慢的小吃食物,其實這時不管吃食不吃食的幼蛇,養殖不能與其他蛇養法相比較,讓其自然冬眠,五步蛇幼蛇最好充分填喂,因為氣候到後來會突然冷空氣襲擊,直線下降,五步蛇幼蛇在沒有適宜溫度下吃飽,而進入冬眠狀態,這樣就難越冬眠了,或冬眠中死亡,或冬眠出蟄後死亡。

2,冬眠後,春季當氣溫回升到15度以上幾天時,五步蛇便醒來出蟄,此時的氣溫還含反反覆覆,經過近半年冬眠幼蛇體質經不了這一高一低的刺激。最好是出蟄後的蛇房人工幫忙調節住溫度,在蛇房內不要放蛇出去經冷凍了。可以投餵一些五步蛇最喜歡的蛙類活體給與吃食。迅速恢復體質,待氣溫穩定後,再可放園內活動。

這就是養殖五步蛇與其他不同點,在野外所見到被凍僵蛇多是五步蛇,其他很少見吧。它有這方面延遲冬眠,過早出蟄遺傳性。人工養殖就要做好這方面工作,以免損失大了。

常見蛇病防治治

1,口腔炎

發生原圖

該病由多種細菌侵入蛇頰部所致,冬眠初醒發病率高。

症狀

兩頰腫脹,口難閉合,有時膿性分泌物流出,吞食困難,進食後又吐出,口常張開,不安,最後不進食,不飲水而死亡。

防治方法

保持飼料清浩衛生,冬眠初醒蛇要多曬太陽,搞好蛇園衛生,對蛇園對經常消毒。用雷佛奴爾溶液沖洗病蛇口腔,每天一次,連續幾天。

2,急性肺炎

發病原因

天氣炎熱的夏,秋季,產卵後雌蛇體質虛弱,容易發生該病,其餘季節也會發病。

症狀

盤蜷,不安,張口呼吸,不思食,不思回窩,不捕食,蛇體顫抖或抬頭時高時低,最後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蛇內陰涼通風,天氣炎熱時把蛇移放到陰涼處,用清水沖洗蛇室,待幹後把蛇放回原處。

2,用10萬國際單位的青黴素或鏈黴素進行肌內注射。每天3次,連續3天。

3,用30毫升青黴素注射液稀釋後,用注射器灌注。每天2次,連續4天。

3,黴斑病

發病原因

梅雨季節蛇體受黴菌感染所致。

症狀

腹部鱗片表面上有塊狀或點狀黑色黴斑,以後逐漸擴大蔓延到全身,並局部潰爛,嚴重者數天後死亡。

防治方法

搞好蛇園衛生,做好預防工作。發病後用20%碘酊溶液塗搽黴斑部位,每天2次,連續3天。

4,腸炎

發病原因

該病因攝食不潔食物或腸道寄生蟲所致。

症狀

病蛇常逗留在室外,體態消瘦無神,糞便不成形,排洩次數增多。

防治方法

隔離病蛇,只供水不餵食,用黃連解毒湯煮水灌服,每天3一4次。

5,腸道寄生蟲病

發病原因

五步蛇腸道寄生蟲有孟.氏裂頭蚴,鞭節舌蟲,蛇假類圓線蟲,棒線蟲,大囊異雙盤吸蟲等,蛇園不潔淨時,蛇容易被寄生蟲侵入而發病。

症狀

蛇體消瘦,懶於活動,但食量正常。

防治方法

可用驅蟲藥治療。常用有左旋咪唑每次2片,連服2天。滅蟲寧,每次1一2克,一次灌服。同時對蛇園,蛇房,蛇窩進行滅蟲消毒處理。

最後提醒:五步蛇養殖要十分注意人身安全。

五步蛇養殖場無論新手,老手進入,都要穿上防護服,蛇場內器具應放在固定位置,多處備蛇傷急救藥品,一旦被咬傷可及時治療。五步蛇交配期,產卵,孵化期特別兇掹,最好要幾年蛇場工作經驗者負責這段時間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