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梅開二度”

“商者無域,相融共生”,這是不少巨頭和創業者們在疫情下對能否活下去的理解,在買菜這門生意上,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顯示,與同期相比,今年春節有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90%以上。

當下仍是全民抗疫的時期,新冠肺炎的爆發,已經切斷了各行各業商家們和消費者的供需關係近兩個月。這帶來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生活需求,大多數社區居民仍被隔離在家中,日常剛需物資的採購就成了難題。

社區團購“梅開二度”

而在盒馬生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平臺觸及不到的地區,社區團購就成了社區居民買菜的唯一選擇。

疫情之下,這是一塊空白而又巨大的市場。

但這不是社區團購第一次登場。2017年前後,微信小程序爆炸式增長,社區團購第一次出現,隨後在資本的助力下,社區團購完成了早期發展。

時至今日,即便阿里、京東等巨頭用各種方式佈局社區團購,仍未有一家能真正意味上算是大品牌。三年多來,社區團購以明顯的區域性分佈在全國,這是社區團購的特徵,也是無法做大做強的劣勢。

但在疫情下,社區團購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近日,不少巨頭紛紛跟投。阿里投資社區團購頭部企業“十薈團”;京東成立“社區團購聯盟”。

起家於下沉市場的拼多多,瞄準這一商機推出“快團團”團購工具。

社區團購“梅開二度”

據悉,“快團團”是一個輔助工具,主要功能是幫助商家在線收集社區居民共同需求並在線下單及收款。商家通過“快團團”上線商品團購商品信息,而後社區居民可以在上面發起團購,達到人數條件後,由商家按照當地防疫要求無接觸配送至社區門口。

目前,“快團團”已在微信小程序上線,並服務了超過10000個社區的周邊商家。

和電商平臺的購物模式相似,社區團購更加貼近附近的生活圈,能迅速瞭解社區周邊的在售生鮮、日用品等生活剛需商品信息;另一端的商家也能按照需求迅速發佈商品,邀請目標人群跟團。從而實現高效收集用戶的不同需求。

本是一門原先不被看好的生意。但在疫情之下,社區團購卻起到了代替不少生鮮電商的職責。

社區團購“梅開二度”

“快團團”負責人表示,他們團隊在初期調研發現,疫情讓商戶開不了業,居民出不了門,供需傳遞被阻斷,兩者只能人肉發出購買和出售信息,信息傳遞效率不足直接導致了供需不平衡。

社區團購的出現,也是因為這是不少人目前唯一的選擇。

電商入局可以認為是開疆擴土,但對於不少線下實體店來說,真的是迫在眉睫的生存之舉。

近日,專注於線下實體水果超市的“百果園”,也增加了一項新業務。

社區團購“梅開二度”

在微信平臺上,百果園上線了賣菜小程序,訂購模式為當日下單次日達,也可次日自提。這本是百果園在2019年4月就定下的大生鮮戰略,疫情來臨之際,反而為這一戰略助力了一番。

在華南區域,百果園賣菜業務已經推廣了十餘天,現已經完成從一天1000單到超20000單的突破。

果心享大生鮮事業部總經理孫鵬稱:“我們蔬菜已經覆蓋超過20個城市,在3月底前完成百果園80多個城市的供應佈局。在已經開通城市,所有百果園門店都支持自提和配送到家”。

賣水果雖然和賣菜不同,但按照百果園先前深層次佈局水果供應鏈的模式,而且現在還在疫情的機遇下,想做成並非難事。

社區團購“梅開二度”

當下,不少企業都在佈局社區團購,活下去、提高營收都是目的,但這個跨界並非易事。供應鏈和服務上有優勢確實能提高勝率,從以前倒下的、現在努力前行的都能看出,想要做好社區團購必須要紮根社區。

團購不像電商平臺的網購一樣,下單、發貨、拆快遞。社區團購更像是熟人間的交易,這是有溫度和情感在裡面的,如果不理解這種思維,任何跨界玩家在社區團購中都不會長久成功。
聯繫小寧微信瞭解更多社區團購小程序信息:11636164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