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為何在渝“梅開二度”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為何在渝“梅開二度”



本報首席記者 陳鈞 記者 楊駿 實習生 王天翊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為何在渝“梅開二度”

十二月九日,重慶國際會議中心,二○一九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舉行。記者 張錦輝 攝

  核心提示

  12月8日-9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兩江新區管委會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重慶召開。算上本屆大會,這個創辦於2012年的行業大會已成功舉辦八屆,舉辦地分別有上海、廣州、青島等多個城市,今年是重慶第二次當東道主,同時,重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兩次舉辦該大會的城市。

  “重慶具有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場空間。”12月9日,在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如是說。

  曲道奎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是業內人士洞悉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和方向、梳理中國機器人產業階段性發展成果、共商產業發展大事的年度盛事和重要平臺。當前,我國經濟正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機器人產業至關重要的發展時期。在此背景下,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選擇在渝舉辦,有著重要意義。

  重慶發展機器人產業具有“四大優勢”

  除了曲道奎,在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等國內機器人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重慶發展機器人產業具有“四大優勢”。

  其一,本地市場龐大。汽車產業和電子產業是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最大的兩個市場,也是重慶的支柱產業,重慶汽車產量約佔全國汽車產量的10%,而重慶筆電產量佔全球市場的1/3,重慶也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制造基地,汽車與電子產業將給機器人產業帶來巨大的本地市場。

  其二,產業配套完善。重慶是老工業基地,汽車、電子、裝備等產業體系較為完備,工業基礎雄厚,在熟練工人、原材料、機械加工、技術人才等方面配套完善,且各種生產要素綜合成本僅相當於東部地區的70%。

  其三,交通物流便利。重慶是西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有全國前十位的國際複合型樞紐機場、內陸地區唯一保稅港區及長江上游最大的港口果園港,集水陸空運輸方式為一體,與中歐班列(重慶)和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無縫連接,輻射內陸聯通歐亞。

  其四,產業生態已初步形成。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重慶)、兩江機器人融資租賃公司、兩江機器人展示中心、重慶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等多功能平臺均投入運營,可以在標準制定、檢測評定、市場開拓、展示交易、應用研發等方面提供支持。

  “我國機器人產業如何把握當前的戰略機遇期,將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起到關鍵的決定性作用。”宋曉剛認為,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是重要時刻的重要會議,這也是大會再次選擇在重慶舉辦的原因之一。

  兩江新區積極構建機器人產業生態

  “內陸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是國務院賦予兩江新區的五大定位之一。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秦淑斌介紹,近年來,兩江新區加速構建機器人產業生態,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

  據稱,兩江新區現已引進包括全球機器人企業排名前三的發那科、ABB、庫卡,全球機器人企業排名第五的川崎,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華數在內的機器人本體制造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領先電機企業登奇機電技術,山朕、微鏈、嘉逸聚信為代表的系統集成項目,以及優必選、樂聚為代表的服務機器人龍頭企業。已初步形成“高端機器人聚集、關鍵零部件起步、產業生態日漸完善”的格局。

  同時,兩江新區還搭建了金融產業資本平臺。重慶兩江機器人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自2015年正式運營以來,已累計為54家企業提供智能化升級改造服務,投放資金47.8億元,業務遍及市內外,主要集中在汽車行業及3C領域,客戶包括長安、小康、力帆等汽車主機廠,以及京東方、勁勝精密等3C上市公司。

  位於兩江新區水土園區的兩江機器人展示中心,則兼具市場宣傳和科普教育功能。這裡匯聚了ABB、庫卡、發那科、川崎、華數、優必選、樂聚等國內外知名機器人品牌,是“重慶市科普基地”“重慶市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2018年累計接待約2萬人次,2019年預計將達到4萬人次。

  此外,兩江新區還聚集了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重慶)、重慶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等應用研發平臺、人才培訓平臺和創新孵化平臺,以優質生態進一步吸引產業集聚。

  重慶還需把握“三個關鍵點”

  在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國內機器人業內專家分析了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並提出重慶乃至中國發展機器人產業,還需把握以下“三個關鍵點”。

  首先是市場。羅俊傑說,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佈的全球機器人2019報告顯示,隨著持續的自動化和技術的改進,預計2020年到2022年,機器人產業將恢復兩位數增長,年均增幅將達到12%,其中專業服務機器人銷售將增長32%。他們還預測,物流行業所佔的份額可能最大,佔總銷售量的41%;其次是一些檢測和維護的機器人,大概佔近40%;個人和家庭使用的服務機器人銷售額也將增長15%,達到37億美元,專業和個人服務機器人2019年到2022年的銷售量是一個強勁的增長態勢。“中國市場有自身特點,也符合國際發展的大規律。”羅俊傑說。

  然後是趨勢。宋曉剛表示,從需求的角度來講,今後的機器人應該是易操作、易維護,更安全可靠,更加智能化,速度更快,精細度高,體積更小,更加綠色節能,這些將是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新需求和新方向;而服務機器人就目前而言,除了助老助殘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掃地機器人,以及娛樂型無人機等已形成產業鏈外,其他眾多服務應用場景還需要服務機器人加入,可以說服務機器人的市場還有待開發,潛力非常巨大。

  最後是融合。朱森第認為,未來發展機器人產業應注重“五個融合”:第一是機器人產業和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融合;第二是機器人產業要跟它所工作和服務的領域融合,如汽車、電子、物流等;第三是要跟當前正大力推進的智能製造,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融合;第四是機器人產業本身的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等方面的融合;第五是跟人融合,發展能人機共融、人機協作的機器人。

  權威發佈》》

  《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在渝發佈

  本報訊 (首席記者 陳鈞 記者 楊駿 實習生 王天翊)12月9日,由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組織成員單位共同編制的《2019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渝發佈,其詳細內容將於2020年1月1日起對聯盟會員免費開放查詢。

  據介紹,《白皮書》分為行業卷和打磨拋光機器人專題卷。其中,行業捲包括市場篇、政策篇、標準檢測認證篇、區域篇、國際篇五個篇章,主要涵蓋了一年來全球和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狀況、特點和趨勢,以及行業重點關注的熱點技術及產品、最新國家產業政策、標準與檢測認證等內容;打磨拋光機器人專題卷針對打磨拋光機器人系統的關鍵技術、標準認證及應用案例等展開專題分析。

  熱點話題》》

  機器人會讓一線工人大量失業嗎?

  機器人會讓一線工人大量失業嗎?對此,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機器人會讓更多工人失業,是危言聳聽。相反,機器人產業發展還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隨著機器人越來越智能、高效,對人力勞動力有一個擠出效應,未來很多產業工人將面臨失業。”對於社會上的這個論調,朱森第駁斥說,這是一種短視思維。

  他表示,伴隨著機器人產業越來越智能化,以機器人為代表的勞動替代型技術將快速發展,但人們忽視了,大量機器人應用後,會誕生很多新興工種。他解釋說,雖然直觀感受機器人替代了部分一線工人的工作,但這是一個轉型的大時代,產業工人也同樣面臨轉型,這就需要轉崗培訓的介入。

  朱森第說,機器人作為新興產業,會創造出更多新就業機會,比如現在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維護工人,這個崗位缺口很大,工業4.0特別強調的九個重點任務,其中有一個就是工人的轉崗培訓,從這個崗位轉到另外一個崗位,培訓後重獲就業機會。而且新崗位相較原崗位,將更有技術含量,也更高端,從工資收入到技術生命週期,前景都更加樂觀。

  只要“燒錢”就能做大機器人產業嗎?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傑在演講中指出,互聯網思維對於互聯網經濟來說,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但有人動不動就要拿互聯網來顛覆一個行業。“現在有很多人跟我談要用互聯網思維做機器人,他要‘燒錢’,這是不可取的。”

  “如果‘燒錢’沒有提升核心競爭力,只是為了更低的價格多賣幾臺機器人,我覺得‘燒錢’沒有太大意義。”趙傑指出,現在很多企業總想利用價格優勢獲取市場,特別是工業機器人的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他認為,這種低價戰略是盲目的。互聯網思維帶來一些誤導性的問題,通過補貼、賠錢、“燒錢”來做大工業機器人,這是盲目迷信“價格的力量”。追求低價戰略的結果,會使全行業大面積不盈利,“而一個企業沒有利潤哪來的研發,怎麼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重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楊野 實習生 陳欣悅)

  專項論壇》》

  服務及特種機器人論壇

  3類服務機器人將“爆發式”增長

  本報訊 (首席記者 陳鈞 記者 楊駿 實習生 王天翊)12月9日,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活動之一——服務及特種機器人論壇在重慶舉行。

  本次論壇以賦能智慧新生活為主題,主要圍繞服務及特種機器人展開交流,旨在共享行業知識,推動行業發展。中國礦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王忠賓等7位行業人士在論壇上進行了交流發言。

  王忠賓認為,機器人未來將運用到很多專業領域,其中礦山機器人將成為礦業開採的重要趨勢。“近兩年,國家出臺了很多文件,比如國家煤礦安監局發佈了《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他說,目前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可以實現採礦業應用的機器人大約有11種,未來,國家有望實現煤礦裝備產業化、開採智能化。

  重慶德新機器人檢測中心副部長彭鵬則認為,服務機器人未來可期,而在眾多適用領域中,家政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和醫用機器人將是會呈現“爆發式”增長的三大領域。

  工業機器人論壇

  重慶在工業機器人方面積極發力

  本報訊 (首席記者 陳鈞 記者 楊駿 實習生 王天翊)12月9日,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活動之一——工業機器人論壇在重慶舉行。

  本次論壇上,包括ABB機器人重慶應用中心、重慶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等單位的10位嘉賓代表,就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及運用展開交流。

  重慶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海濱在論壇上表示,現在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只能滿足製造業的5%,基本上都是提前規定好動作後去執行,應用領域主要是汽車、家電等大批量製造行業。將來,機器人將面對柔性生產,人機協作、非結構化的環境裝配,非規則面的打磨等場景,這對工業機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要在新的技術、傳感器、大數據、互聯網和深度學習方面,加大探索。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呂瑩分析了未來中國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她認為,從發展方式上來講,中國機械工業已經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打造品牌方向發展。未來,應該推動人工智能在機械行業的具體運用,從而實現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與價值提升。

  重慶日報記者還了解到,目前,重慶也在工業機器人方面積極發力。比如,今年10月,由中國船舶重工長江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魯班研究院和重慶大學等5家單位聯合研發,國內首款可大範圍移動作業的工業機器人在渝實現產業化,該工業機器人既能夠自主移動作業,又不會對人造成傷害。

  中國機器人產教融合推進論壇

  人才缺乏成機器人產業發展短板

  本報訊 (首席記者 陳鈞 記者 楊駿 實習生 王天翊)12月9日,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活動之一——中國機器人產教融合推進論壇在渝舉行。

  據介紹,在我國機器人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才缺乏逐漸成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短板之一。相關預測顯示,2020年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人才缺口為300萬人,到2025年將達到450萬人。

  論壇上,各方認為,要建立和健全教育培訓體系,以及業內互認的標準。同時,要大力推行“1+X”教育,打通政企通道,加強校企合作,逐漸補上人才缺口。

  據瞭解,重慶已經在推動機器人產教融合方面發力。比如,禮嘉智慧體驗園被授予“重慶市青少年智能化教育基地”,通過場景化智慧化生活體驗,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智能教育素養;再如,水土工業園的兩江機器人展示中心,正發揮科普教育功能,成為“重慶市科普基地”“重慶市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兩江機器人學院與長安汽車集團攜手打造機器人培訓課程,培養工業機器人領域高技能型人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