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趙龍作品鑑賞

葡萄入畫歷史悠久,自古就是文人畫家們吟詠歌頌的對象,很多畫家都喜歡畫葡萄。在國畫花鳥畫中,葡萄已成為國畫大師手下信手捏來的素材。中國花鳥畫多以寫意為主,它們往往代表著畫家美好的祝福與祝願。葡萄是花鳥畫常見的題材,代表了豐收和富裕,有吉祥喜慶、多子多福、人丁興旺、“一本萬利”的寓意。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趙龍作品鑑賞

尤其是成串的葡萄寓意碩果累累,多多益善,配以靈動的鳥、蟲使得畫面靜中有動,畫面更加鮮活、生動,引人遐想。在中國葡萄繪畫的長河中,歷代名家輩出,明代畫家徐渭、清代畫家八大山人、清末畫家吳昌碩、近現代畫家齊白石、王雪濤、蘇葆楨、李苦禪諸位先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近代以來,喜愛畫葡萄的更多,其中趙龍先生就是出類拔萃的一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趙龍作品鑑賞

趙龍,男,漢族,現代國畫家,1971年出生于山東臨清,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翰墨書畫研究委員會副主任;系中國翰墨文化藝術卓越成就勳章殊榮獲得者;中華全國金鼎文化藝術名家榜入榜藝術家。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組》簽約藝術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趙龍作品鑑賞

主攻小寫意葡萄,魚,鷹花鳥之類,尤其葡萄作品以“紅似瑪瑙、綠若翡翠、紫如水晶、晶瑩剔透、甘汁欲滴”為特色而響於海內外,多年以來勤學苦練並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立體派葡萄”第一人。其作品先後參加全國書畫大賽、全國書畫藝術展、省書畫大賽並榮獲一等獎、優秀獎等,作品多次入刊、登報,受到國內外友人和眾多收藏家好評和收藏。2019年作品在中國國際新聞六大媒體上報道,並且在《人民藝術家導報》刊登。相對於山水鉅製、花鳥鴻篇,葡萄畫估計是人們眼中的“雕蟲小技”。僅從畫幅大小而言,其說未必無理,但從表現技巧的難易與作品內涵的多寡上看,將所有的“雕蟲”視之為“小技”,就未必有理了。或許正因為雕蟲不佳易成“小技”,而一般人又難以擺脫“小技”的陰影,所以,“雕蟲”而成“大器”者自是鳳毛麟角。但趙龍劍走偏鋒,致力於葡萄畫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趙龍作品鑑賞

趙龍先生筆下的葡萄作品,藤蔓錯落低垂,串串珠璣,晶瑩剔透,讓人觀後有流涎三尺之感,誘人發饞。他畫葡萄用筆是非常簡練的,寥寥數筆幾個擁擁擠擠的不同膚色的葡萄擠在一起,彷彿幾個頑童的調皮,特別具有韻味。葡萄乃靜物,用靜寫動,可見匠心獨運之處。齊白石的蝦,鄭板橋的蘭花,貌似可傳移模寫,但往往畫虎不成反類犬。畫家的才學中精華、胸襟、意境,審美觀念等最心靈的具象都涵運其中,不是可以隨便仿生的。趙龍先生用筆墨在三尺素宣上構建的藝術境地,帶給我們的是一種詩情畫意的美感與飄逸靈動的氣韻。他著眼於葡萄的內在神韻與瑰麗質感,在筆墨中注入情感,用獨特的藝術靈性和視覺感染力把葡萄的質樸靚麗、風華內斂表現得淋漓盡致、妙趣橫生。古人云,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趙龍作品鑑賞

在對葡萄詩意追逐中,在對藝術感覺的敏銳把握上,趙龍的立體葡萄逐步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清新的格調、抑揚的韻律、優美的意象、豐富的意蘊,提煉昇華了葡萄的審美趣味和藝術境界。畫家通過追尋葡萄的生命歷程,把對生命的感悟融入藝術創作,抒發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慨,表達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張力與終極的人文關懷。

書畫創造的境界儘管也取之於造化自然,但趙龍先生著力在筆墨之間表現了一個有生命的、活的,世界上所沒有的新美、新境界。凡是真正的藝術家,都想要做到這一點,但都不太可能容易抵達這種藝術標準。雖然作品規模大小不同,但於趙龍先生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凡是作品,都必須有新的東西、新的體會、新的看法、新的表現,他的作品才能豐富世界,才有價值,才能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