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人為啥愛穿貂,吉林市毛皮廠,不熟建築成居

東北三寶家喻戶曉,人參、貂皮、烏拉草。東北人對於貂皮有著獨有的情節,網絡上經常調侃穿貂的事情“夾小包,穿小貂,開個捷達,喝小燒。”,好像就是東北的“標準”生活。說起貂皮大衣,吉林市曾經有一個專業裘皮廠家——吉林市毛皮廠(以下簡稱毛皮廠)。

吉林人為啥愛穿貂,吉林市毛皮廠,不熟建築成居 | 吉林老工廠


地域性的貂皮情節

武俠迷都記得金庸《射鵰英雄傳》中的一段吧,他說“出得店來,朔風撲面。那少年似覺寒冷,縮了縮頭頸,說道:‘叨擾了,再見罷。’郭靖見他衣衫單薄,心下不忍,當下脫下貂裘,披在他身上,說道:‘兄弟,你我一見如故,請把這件衣服穿了去。’他身邊尚剩下四錠黃金,取出兩錠,放在貂裘的袋中。那少年也不道謝,披了貂裘,飄然而去。”,一段文字把貂皮大衣上溯到了南宋末年。“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蘇東坡的江城子也提到了貂裘,可見這貂皮大衣在宋代穿著的不是大俠就是大官,是一種奢侈品。那時候,貂皮大衣不只是時尚穿著,而是禦寒之物,據說能做一件貂皮大衣的貂皮,屬於細皮毛裘皮,輕柔結實,色澤豐富,保暖性極強。

由於貂皮的擁有的“風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的特色,在東北深受歡迎,如今更是崇尚的服裝。就像一位網友說的:“在那白山黑水間,我國美麗富饒的東北三省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老公給老婆買了貂,夫妻感情就和睦了,婆婆給媳婦買了貂,婆媳關係就勝似母女了。在吉林衛視的相親節目中,男嘉賓深情款款地表白,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以後有媳婦兒了,讓她夏天也穿貂。”東北的地域性形成了獨有一種貂皮情節,想想冬季大雪紛飛,雪片落在貂皮上瞬間滑落,不沾一絲,也是瀟灑;走進有暖氣的室內,寬去貂皮大衣,單薄的“小衫”馬上適應室內的溫暖,少去禦寒棉衣的臃腫。

毛皮廠裡有學問

小時候,班裡同學有個鑰匙鏈十分的惹人喜愛,是皮毛一體手工製作的小狐狸,純白色,柔軟溫暖,是其他同學經常喜歡把玩的玩意兒。後來才知道,他父親是毛皮廠的工人,負責熟皮子的,這個小玩意兒是他父親的傑作。熟皮子即是毛皮鞣製,鞣製方法有很多種,主要有:鉻鞣,鋁鞣,鉻鋁結合鞣,明礬鞣,甲醛鞣等等,其工藝過程大致相同。據同學的父親講:“鞣製毛皮時,首先要將原料軟化,恢復鮮皮狀態,除去皮毛加工中不需要的成分(皮下組織,結締組織,肉渣,肌膜等),經過浸水、削裡、脫脂及水洗、就可以鞣製了。先用溫水將明礬溶解,然後加入剩餘的水和食鹽,使其混合均勻,原理:明礬溶解水中後,產生遊離硫酸,能使皮中蛋白纖維吸水膨脹。加鹽的目的是抑制膨脹,但加食鹽多少要依溫度而定,溫度低時,可少加食鹽,溫度高時可多加食鹽一般可按1份明礬加0.7-2份食鹽。料液比4-5:1,(溼皮重為1時,鞣製液4-5)。放入容器中,使毛皮充分浸泡在料液中,為了使料液均勻滲入皮質中,要充分攪拌,隔夜以後每天攪拌一次,每次攪拌30分鐘左右,浸泡7-10天鞣製結束。”

工藝說得筆者頭昏腦漲,連忙換個話題說起毛皮廠,老先生很有感慨。他說:“那時候,毛皮廠的產品挺多,有各類粗細皮毛。細皮大衣、皮夾克、皮帽子、皮手套以及各種毛皮工藝品,同學的鑰匙鏈就屬於毛皮小動物鑲頭的皮毛工藝品。”

吉林人為啥愛穿貂,吉林市毛皮廠,不熟建築成居 | 吉林老工廠

從毛皮廠到住宅樓

據吉林市地方史料記載:毛皮廠位於維昌街40號,建於1975年7月,前身是吉林市服裝廠毛皮車間,是從鞣製、染燙、裁製、縫製到成品的綜合性毛皮加工廠,產品種類有45個,是全國毛皮行業重點生產廠家之一。孔翎牌鞣製元皮(即黃鼬皮)、鞣製灰鼠皮、狗皮為省優產品,產品銷往美國、西歐、日本、菲律賓、香港等16個國家和地區。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毛皮廠走了下坡路,退出歷史舞臺。廠房閒置,成為倉庫、洗車房、小工廠。直到2008年,毛皮廠、毛皮廠廠宅(平房)拆除,吉林市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此興建了住宅小區。在《吉林市偉業花園小區商住一體小區土建施工招標書》上可以看到小區有商住樓3棟,分別是17層2棟、15層1棟;多層住宅樓3棟,6層建築,總建築面積53173平方米,另有地下停車場。偉業花園如今房齡6年。

6年間,偉業花園小區十分低調,媒體上很少看到。只是2013年《東亞經貿新聞》有一篇報道《陳土豆里長出新土豆看著挺稀奇,千萬別吃》提及。文章講得是吉林市偉業花園小區物業公司工作的滕女士,發現一個特殊的老土豆。老土豆的表皮佈滿褶皺,中間位置裂開了一個口,長出一個有它自身一半大小的新土豆。不但描述了土豆的來歷,還有專家提醒這個土豆容易產生有毒物質,千萬不要食用。

吉林人為啥愛穿貂,吉林市毛皮廠,不熟建築成居 | 吉林老工廠

偉業花園建成後,周邊新天地公寓、江畔小鎮等小區先後興建,放眼望去,小區已經成為維昌街上住宅區的一部分,與周邊融為一體,毛皮廠再沒人當做地標了。來源信息:圖/文 張海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