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你不必成功

我是一名大學畢業3年的90後,沒有英俊的皮囊,沒有驚豔的文憑,沒有深厚的資源,在一個普通民營企業做一份普通的工作。

我有很多同學,他們在社會各行各業從事不同的工作,其中有公務員、創業者、企業高管、醫生、記者、歌手、律師、教育、藝術工作者、金融從業者、作家、家庭主婦、農民以及公司職員等。

我微信群裡有3位90後死黨,他們畢業剛3年,一個買了房又買了車,一個買了房即將買車,一個買了車打算買房,不時還在群裡討論單位逢年過節發什麼補貼福利;我的同學D剛畢業就靠家裡給的錢買了房和車,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最近投資炒房還賺了一筆錢,相當於我半年的工資;我的大學同學L拿著家裡給的20萬出來創業,吃過不少苦,遭過不過罪,3年之後不僅買房買車娶了老婆,還能每個月有近10萬淨收入。

他們確實事業有成,常常被稱為“人生贏家”,而我們很多人還在為自己或別人眼中的美好生活而掙扎。

恕我直言,你不必成功

評論成功的標準很難,除了世俗意義中的金錢、名聲和地位,更重要的恐怕還是以自己作為出發點。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很多人評價自己是否成功大多在於是否買房買車,或者工作是否工資高福利好。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每天都在為追求這個目標疲於奔命,因為它或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們未來的婚姻,甚至生活的水平。

如果以這些硬性條件去比較的話,我無疑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於是我開始感動焦慮,甚至恐懼。

我去見一個很久沒見過的同學。在幾年前,他是一個年收入40萬的律師,陽光、帥氣、獨立、有能力、特別聰明又富有同情心,整一個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然而,他現在身體患有疾病,這逐漸影響到他的生活工作。即便如此,他身上仍然充滿了令人敬佩的特質。

我們在星巴克聊天。當時我覺得很沮喪,於是開始抱怨,為我的生活狀態和未來的方向感到難過。我說,“我真的,真的想換工作了。”他抬頭疑惑地看我,問,“為什麼?”我說,“因為我需要賺更多錢,我需要買房買車,我需要……”他打斷我的說話,說,“做你自己,就好了。”

我們沉默了一陣,然後他接著說,“你還記得我們班當年因病去世的X吧,我們現在還活著比她幸運多了。”

恕我直言,你不必成功

我怎能忘記,那個在如花似玉的年紀就英年早逝的女孩。只是我們有時候忘記了我們只是個人,我們還活著,只做個人,就足夠了。

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同學,他們沒有在物質上達到十分令人羨慕的狀態,但是他們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經常在工作之餘寫作、攝影、做菜、做公益。他們都是一個有同情心、善良的、熱愛生活的人。

我們中很多人,都還未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即使有的人生活富有,非常有錢,但也許在感情上遭受過不少挫折,或家庭不幸福,或疾病纏身,或做著自己不喜歡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沒有人永遠是上帝的幸運兒,不管我們現在或未來是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失敗者”,這一切終將成為我們自我的一部分。

我們不知道,其實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總是用來比較。

褚時健老先生主說,“現在社會上太多人想找條直路走,尤其年輕人,大學讀完書進入社會剛幾年,就想搞出名堂,實際不是這樣。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條直線”,“他們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我們很多人總想著“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內沒有回報的事情,讀一本書就想變得深刻,跑一次步就想瘦下來,對一個人好就想著對方馬上回應,不然很多就放棄。

我們不知道,只有實實在在獲得的東西,才能拿得住。

恕我直言,你不必成功

一個人不管你多麼優秀,付出多少努力,如果你錯失一個機會,而那個機會帶給你帶來的成就遠超你的想象,可惜你沒有這樣的機緣。為了生存,有些人不得不鬥爭,然後慶幸自己還活著,生活在這個美好又有些糟糕的世界。有些人可能是大器晚成,渴望的成功、富有的日子晚點才會到來。

我知道,現在的我還是世俗生活中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也曾讓那些對我寄予厚望的人失望;我也知道,有的人把我作為他們學習的榜樣,一個有情趣的人。我對於我所讀過的書,寫過的東西和遇到的人感到很感恩;我也為目睹了那麼多同學用各種方式所取得,和正在取得的成就,不論他們是否能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人生是分時區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我們的同學可能在20歲甚至30歲就獲得成功,而我們可能要在40歲甚至 50歲才可能成功或迎來失敗。他人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就如攀登高峰,因此要記住我們是個普通人,在任何時候,總有明天,或者現在,來改變它,來實現最初的期望,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面對自己,衡量自己,改變自己。我們要快樂,要感恩,要在自己的時區裡繼續奮鬥,因為不知道還要奮鬥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