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回归本性,得到的只会是恶意

记得豆瓣上有一位友邻,长年居住在国外,只有春节的时候才回家。当我们都以为他忙的无法回家时,他却说:其实春节我也不想回去,是我妈硬逼我回去的。不想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想睡到自然醒,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大家都在等你。不想喝酒,却被说难得回来一次。不想去的局,是“这么多年没见了”。

听完他这么说,我发现自己的人生似乎也有很多不想做,却不得不去做的事。比如被逼婚,被二胎,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被参加不得不去的局,不得不按照社会的规则来要求自己。

一旦有人打破规则,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就会被认为“异类”,《局外人》中的莫尔索就是这样的异类。

当人回归本性,得到的只会是恶意

《局外人》是后现代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代表著作,一出版就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发生了很大的辐射影响,因为这部作品打破了现实社会对人的禁锢。

加缪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游离在世界之外的人物——莫尔索。他挣脱了现实社会的枷锁,直指事情的本质,遵循自己“离经叛道”的逻辑来生活。比如他认为雄心壮志并不重要,在巴黎还是在乡下工作都是一样的;既然雇不起人照看母亲,将她送进养老院是“自然”的选择;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么母亲的去世便是自然的,无需用眼泪来表达悲伤。所以局外人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默尔索都以置身事外的态度表明了他“局外人”的身份。

莫尔索种种与社会规范格格不入的行为最终招致了人们的愤怒,而愤怒所致的指控甚至盖过他杀人这一犯罪事实本身。在受审的时候,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他对待母亲死亡这一态度,冷漠,漠不关心,拒绝悲伤。这让人们恐惧,恐惧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的生活,甚至会磨灭他们赖以生存的希望。

预审法官确切地指出了这种危险性,当默尔索拒绝信仰上帝时,他竟然大声疾呼:“您想让我的生活失去意义吗?”他们感受到了默尔索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反叛性。

当人回归本性,得到的只会是恶意

其实我很佩服莫尔索的勇气,因为做自己真的太难了。人在社会生活中,其实大部分都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在外要扮演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员工,在家则要扮演一名相亲相爱的好丈夫、好妻子。一旦你和大众的预期形象不符,对不起,你出局了!出局的结果就如莫尔索一样,被判死刑。

当然,在这过程中,你还有选择的机会,只要你选择臣服于最高的准则,就会被赦免,但赦免的同时你也就失去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