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質量管理5S法,創造愉快的個人工作環境!

5S管理起源於日本,是指在生產作業現場對人員、機器、材料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管理。5S管理不僅僅對工業生產現場管理很有效,對於個人工作和生活也是非常有效的。5S管理法包括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習慣,僅從名字上我們基本就能看出來要如何去行動。5S管理法是一種實踐型的方法,沒有捷徑,只能腳踏實地的去做,去改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5S管理法對於工廠而言是一種長期投資,並形成文化,而對個人來說,則可以立即見效,如果形成習慣以後,也是極簡主義生活的一項有益實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價值。

整理是整理空間,整頓是整理時間,清掃清潔是讓個人用品保持清潔,最後形成習慣。雖然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的桌面是雜亂的,但我們還是能很快能找到所需要的文件,因為這是一種隱藏的秩序。如果我們做能到更有序,是不是能找得更快一些呢?桌面雖然可以亂,但是一定要保持乾淨,如果有很多灰塵,有很多橡皮屑,是不是仍然感覺到工作不舒適呢?所以我們最好讓工作桌面儘量保持有序。例如,利用文件夾或文件盒將不同文件分類存放,加上標籤,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關於桌面內容的擺放,根據個人的喜好,擺放能讓自己愉快的東西就好。除了這些,如果有固定辦公座位,建議在座位的擱板上張貼三張紙,1,工作常用電話號碼,2,項目目標,3,鼓勵自己的一些話。

針對文件的5S管理,也有一些技巧。很多人的電腦桌面上存放的文件有30多個,遠看都是密密麻麻的,我從來不認為這是一種很高效的工作方式。桌面上的文件最多不能超過五個當天使用的文件,其他都要及時進行整理。利用文件目錄的方式進行整理,把“要”和“不要”的文件進行歸檔。所謂“要”和“不要”,是根據時間性來決定的,每天使用的文件,肯定要放到容易讀取的地方,每年用的文件,基本就可以存放起來。在工作過程中,每天使用的文件沒有那麼多,趁著對文件還熟悉,每天用幾分鐘時間將文件略微整理,分類存放。當文件很多的時候,這樣做能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每天整理文件,還能有效避免文件的重複及版本混淆。

我們很少在個人文件的管理中採用配置管理系統進行版本控制,首先按照項目階段、軟件工程、生活方式的知識類別建立目錄。例如,文件的目錄包括立項、計劃、執行和結束四大類,然後再是合同、會議、報告、需求、設計、開發、測試、驗收等分類管理。這取決於項目的複雜度,總之,是方便項目跟蹤的。文件整理以後,很清楚這個文件是在哪個階段使用的。如果文件屬於時間軸類型的,用“日期-文件名”的方式進行存放,例如“YYYY-MM-DD-項目會議紀要”。如果是方案類的,則用“文件名+日期”的方式進行存放,如“項目方案-YYYY-MM-DD”。如果同一天有不同的文件版本,則用“文件名-日期-時間“的方式進行升級,這樣容易避免使用V1,V2這種不清晰的方式,此外更能避免“終版”,“終終終版”這樣的問題。最後,我們只保留最後一個時間和日期的文件就夠了。以上例子看似簡單,其實很不容易養成這個習慣。另外,當有人需要你來幫助提供某個文件時,很容易快速定位。

現在有很多管理工具來管理文檔。例如,OneNotes,EverNotes等。與將文件直接存放到電腦裡相比,也可以採用雲形式的存儲和保存。如果您能時時在線的話,還可以採用文檔數據庫的方式,做好備份。無論哪一種,自己習慣就好。我現在採用rtf多媒體格式+移動硬盤備份的方式保存文檔,利用電腦的操作系統全文檢索功能查詢文件,效率也非常高。為什麼這樣管理呢?也是血淚教訓,當沒辦法上網時,雲就不管用啦,當應用故障備份恢復失敗的時候,一切都沒有了。

當文件有序以後,讓工作的過程變成極簡生活的一部分。極簡生活還有一個特徵是為生活做加減法,利用清掃清潔個人文件的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文件做減法,當文件閱讀完畢,或寫完心得,這個文件的價值就沒有那麼大了,或共享給他人,或直接刪除。如果這樣的文件還存放在電腦中,不知道下一次打開會是在什麼時候。文件多了,文件不好找了,都是無法創造愉快個人工作和生活環境的原因。

我們從現在開始做到質量管理的5S原則和日常事情的“守破離”吧!

利用質量管理5S法,創造愉快的個人工作環境!


利用質量管理5S法,創造愉快的個人工作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