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鄉村振興背景下田園綜合體模式創新探析

田園綜合體已成為當前農村經濟領域的高頻詞彙,是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本文以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大通農場為研究樣本,從

田園綜合體建設的目標和豐富內涵為出發點,分析大通農場(一期)建設成果的創新意義和不足之處,並結合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時代要求,對上虞大通農場提出建設性建議。

2020年鄉村振興背景下田園綜合體模式創新探析

為適應和帶動經濟發展新常態,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轉變農業傳統發展方式,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同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貫徹經濟發展新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筆者認為,如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有效的實施,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重要的抓手就是“田園綜合體”。

一、田園綜合體建設的豐富內涵

截至目前,國內眾多學者對田園綜合體作出了積極而有意義的研究。專家們一致認同這樣一種說法。田園綜合體的內涵已經延展到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農家樂或者旅遊度假區概念,而是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創新,它是繼美麗鄉村特色小鎮

之後,又一個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創新模式。

田園綜合體建設以農業生產和鄉村田園景觀為基礎,以專業合作社為載體,以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為核心,通過整合和綜合開發鄉村資源、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拓展鄉村多樣化服務功能,從而實現現有產業及載體如特色小鎮、觀光農業等模式的升級換代。

二、田園綜合體建設現狀分析———以大通農場(一期)為例

上虞大通農場於2016年9月正式開園,是上虞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成立以來的第一個項目,是在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全局性考量下作出的統籌性安排。在農場建設發展過程中,經營主體牢記“為農服務”初心,堅持市場導向,圍繞美麗農場、創意農場、共享農場、網上農場和產業農場這五個農場的建設,有效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農業、工業、服務業“三產融合”,歷史

文化、地域文化、產業文化“三文匯聚”。

(一)主要做法。

生產模式上,大通農場位於上虞區丁宅鄉丁宅村,一年四季都有鮮果可以採摘:春嘗草莓,夏品葡萄,秋摘獼猴桃,冬打板慄,被譽為上虞的“四季鮮果”百果園。自2015年8月籌備開始,上虞大通農場採用全新的“公司+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商平臺”的“互聯網+”模式,上虞區社(大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佔51%股份,農民專業合作社(浙江綠宇農牧有限公司)佔49%股份。一期總投資2,000萬元,流轉土地面積200畝,主要種植獼猴桃、水蜜桃、葡萄、草莓、桑葚、火龍果等六大品牌水果。

生活模式上,大通農場的建設始終貫徹鼓勵農民參與,讓農民受益的原則,強化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之間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全程參與建設過程,帶動農民從“三產融合”和“三生統籌”中廣泛受益。同樣,周邊城市的居民,他們既可以來此度假休閒居住、體驗鄉土文化,也可以投入到文化、教育、管理等崗位,向村民傳播城市文明。無論哪類人群,他們都共同生活在鄉土氣息與城市文明交織的一個綜合社區。

生態模式上,堅持宜居宜業,“三生統籌”。生態是大通農場的根本立足點,經營主體在農場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把生態理念貫穿到農場的內涵和外延之中,始終保持生產、生活、生態統籌發展,保持農村田園生態風光,保護好青山綠水,留住鄉愁,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個發展相對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包含農、林、漁、牧、加工、製造、餐飲、倉儲、金融、旅遊等各行業。大通農場(一期)的建設發展對於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和現實指導意義。一是積極推動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休閒旅遊融合發展:加強“社企連接”,與區內外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發展農業規模化經營,開發主要水果品種的衍生產品;加強“社科對接”,與浙江大學、經貿、農商等省內外高校合作,建設科研教育實踐基地,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籌劃建設生鮮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對農產品進行倉儲、清洗、包裝、分揀、包裝等初加工;開闢城市居民休閒體驗認購地,吸引遊客租下菜地種植瓜果蔬菜,體驗農場採摘、勞作等樂趣;引進立體栽培技術,對50個新品種進行培育,增加虞南山區果蔬種類,促進

產業轉型升級。二是遵循“共享共生”的價值觀,大通農場(一期)深入挖掘當地鄉村旅遊資源,加快虞南山區空置房屋的流轉利用。按照“企業+村集體+農戶”的運行模式,在農場附近閒置房屋相對集中、周邊環境美麗的丁宅鄉上宅村芋乃灣自然村先行試點,對農場附近芋艿灣自然村3,000平方米閒置房屋、庭院及周邊環境,按養老度假、親子旅遊、青年文創等風格進行規劃改造,項目已於2018年4月起投入運營。

(三)存在的問題。

上虞農場(一期)在區政府、區社等各方主體大力鼓勵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比較於一個成熟的田園綜合體標準,尚有很大差距,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首先,筆者發現大通農場在土地審批過程中存在使用權限不明確,產權落實不徹底、金融支持政策不完善、財政補貼不到位等情況。這些問題對於農場後續產業融合和多元化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其次,創新力度不夠。大通農場(一期)內雖有設置各種種植區、農事體驗區、科普觀賞區等傳統農業活動,並有配套的餐飲娛樂、文化培訓等現代農業

活動,但是從趣味性、互動性方面考量,並未帶給遊客真正意義上全方位、一體式的田園遊樂感受。最後,媒體宣傳力度不夠,未有效利用“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從2016年開業至今,筆者鮮有看到各種媒體營銷渠道針對大通農場(一期)的推廣,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形同虛設,運營管理存在較大問題。

三、上虞農場未來建設創新路徑分析

筆者認為,緊抓“鄉村振興”戰略契機,以農村產業融合主體培育和利益聯結機制建設為核心,進一步深化大通農場二期建設,農場建設主體需要在投入方式、建設內容和運營方式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毋庸置疑,這些創新對於打造集引領、示範、鄉遊、體驗功能於一體的美麗田園綜合體,全面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在投入方式上,進一步深化土地流轉方式的創新。

田園綜合體將成為鄉村產業轉型的強大動力之一。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必須創新投入機制,邁過土地關,這也是我國未來田園綜合體開發建設的關鍵環節。鑑於上虞農場一期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困難,農場投資者和經營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土地供應機制、開發模式等方面創新應用。比如近兩年實施的土地銀行的方式,實現農村集體土地指標的自由流轉、質押和融資。這對於農戶獲取啟動資金自營個體旅遊項目和專業企業規模化獲取土地用於開發大型旅遊項目而言都具有現實意義。再比如有條件的農村集體可以建立合作社,農戶以承包的土地入股,進行股份合作。這樣可以使土地集中經營、高效經營,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經營,進而順利推進農場二期的開發和建設。

(二)在建設內容上,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突出“田園綜合”特色。

田園綜合體首先必須重視農業產業自身的發展,同樣需要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田園綜合體是多個產業和配套的集合體,須要加強各種資源的整合,實現“三產”(一、二、三產業)融合和“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鑑於上虞農場(一期)在產業融合方面的分散性和不持久性,未來田園綜合體建設需要在資源整合和利用方面下足功夫。可借鑑的案例有江蘇省無錫市陽山田園東方項目,其在尊重陽山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對原來的舊居採取“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修繕與保護,充分挖掘村莊古井、池塘與原生樹林等自然資源價值。

(三)在運營方式上,加強“互聯網+”模式對田園綜合體建設的融合創新力度。

在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模式的快速發展推動著當前營銷推廣手段發生巨大的改變。上虞農場(一期)在互聯網媒體宣傳方面並未取得突出成就,未給農場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其實,“互聯網+”模式不僅可以實現對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宣傳,而且還可以從物流、電子商務等方面對田園綜合體建設給予有力支持。因此,隨著田園綜合體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應積極運用“互聯網+”的平臺優勢,來提高農民對田園綜合體建設的認識度,並從多各方面、多個角度為田園綜合體建設提供支持,從而調動農民的加入積極性,進一步刺激農村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減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作者:葛錦晶)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8年來致力於產業及園區、鄉村旅遊綜合體、農業休閒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閒旅遊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閒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遊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築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客戶遍佈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